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定向】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1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前提
1.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1)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最早出现了原始农业;(2)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社会分工的发展
手工业的出现 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商业贸易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脑力劳动者的出现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城市的出现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微思】
(1)某学习小组准备实地考察最早培植小麦的地区,他们应该去哪里
提示:西亚。
(2)观察课本“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从人类文明产生的角度,能够看出什么信息
提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图解】
社会分工与产品交换的关系
【借图发挥】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产生的根本原因。
·社会分工是产品交换的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产品交换。
·产品交换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二、标志
1.阶级产生(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智选:①私有制产生 ②社会分工发展和生产率提高 ③出现剥削现象
2.奴隶制出现: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3.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4.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需要,文字产生。
【图解】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起源
【特别提醒】
国家的出现
(1)前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制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
(2)标志: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强制机关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学习任务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古代文明的概况
1.诞生:(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⑤、北非的①、南亚的④、中国的③,以及欧洲②。
智选:①尼罗河流域 ②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③黄河和长江流域 ④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⑤两河流域
2.状况: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3.特征: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表现
1.两河流域
(1)自然环境: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历程(请正确连线)
(3)文明成果
政治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文化 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③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2.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3)文明成果
政治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文字 象形文字
历法 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建筑 金字塔
书写 材料 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3.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印度河流域大平原和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
(2)发展历程: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种姓制度:
①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②内容:(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婆罗门 e
刹帝利 c
吠舍 a
首陀罗 b
贱民 d
智选:a.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b.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c.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d.处在社会的最底层;e.主掌宗教祭祀
③理论: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④影响:对印度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文化成就
宗教 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史诗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数学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 “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4.古代希腊
(1)自然环境: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发展历程: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数量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3)国家政体:
①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代表:斯巴达。
②民主政治:多数公民掌权,代表:雅典。
特点 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评价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4)文化成就
文学 神话、悲剧、喜剧等,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历史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哲学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微思】
(1)阅读课本“‘洪水传说’历史纵横”,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古代世界早期文明发展的什么特点
提示:世界早期文明之间有联系。
(2)阅读课本“史料阅读”,据史料概括古代希腊公民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主要区别。
提示:公民政治是多数公民掌权;而寡头政治是少数富人掌权。
【辨析比较】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比较
项目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地理 环境 山多地少,不适合农业发展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较发达
经济 形态 工商业、海外贸易发达 适宜发展农耕。培育和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思想 文化 造就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能够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吸纳其他文明 具有保守性,稳定持重,不具冒险精神
政治 制度 原始直接的民主政治为主流 君主专制成为主流政治制度
主题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人类文明的产生
方面 阐释
推动 因素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制造水平的提高 (2)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3)自然地理因素:多分布于大河流域,适合人类生存 (4)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
主要 过程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出现了剩余,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其利益,建立了军队、监狱和政府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3)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开始步入“文明”的阶级社会
【思考】
人类早期文明产生过程中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外部途径:氏族部落或个人把外族人变为奴隶,这是阶级产生的最初途径,而部落间的械斗和战争为此提供了条件。
(2)内部途径:部落酋长和首领们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而后,氏族公社内部分化出富有的上层和贫困、负债的下层。前者成为氏族贵族,成为剥削者;后者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前者的依附民或债奴,成为被剥削者。
【情境探究】
史料一 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
史料二 社会上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手中的货币和其他财富,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镇压被剥削者的反抗,便设立了各种强制性的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①。从此,古老的氏族制度完全解体,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②。
——摘自《世界史话·古代中世纪部分》
探究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产生的条件。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发展”“阶级的形成”
[自主作答]
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
(2)据史料二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为什么说“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②中信息说明基本标志;①说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自主作答]
提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是国家开始形成。社会上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设立,国家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主题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及形成的时空条件
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及形成的条件
1.多元发展特点
(1)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2)特点
①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②相互关系: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形成的条件
(1)古代西亚:①两河流域土地肥沃,三面均无险可守,周围众多游牧民族经常入侵,逐鹿于这块肥沃的土地,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频繁,同时,这些民族的迁徙和入侵也带来了新的活力。②两河文明就是在这些民族相互影响、互相继承、共同创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古代埃及:①尼罗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埃及文明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尼罗河定期泛滥,但泛滥而不成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③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促使埃及较早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3)古代印度:①印度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发展。②雄伟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等无不展现出自然的强大力量。因此,生活在独特地理环境之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有普遍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催生了宗教的产生,使其形成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
(4)古代希腊:①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地理环境与铁器时代生产力相结合,造就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②城邦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特征,雅典民主政治成为城邦民主的典范。
总之,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先后建立起地区性大国,古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
【思考】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2)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3)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4)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只有共存才能共荣。
【情境探究】
史料一 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古代西亚和希腊经济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对文明形态的影响。
【破法】关于主要特点,抓住史料一“毁坏农田”、史料二抓住图片中文字,如“青铜剑和匕首”“银碗”等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可结合地理条件进行分析。
【自主作答】
特点:古代西亚农耕经济占主导;古代希腊工商业经济占重要地位(海外贸易发达)。
影响:使古代两河流域形成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古代希腊形成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
题组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2022·上海高一检测)人类走出蒙昧,迈向文明的前提是出现了 ( )
A.农耕畜牧 B.社会分工
C.交换贸易 D.早期城市
【解析】选A。农耕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社会分工、交换贸易和早期城市的出现都是建立在农耕畜牧出现的前提下,故选A,排除B、C、D。
【补偿训练】
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 )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专门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解析】选A。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故选A。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排除B;剩余产品出现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排除C;D是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排除。
2.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遗址中,最有可能发掘出 ( )
A.粟(小米) B.小麦 C.甘薯 D.玉米
【解析】选B。西亚地区两河流域文明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故选B。粟为中国培育出的农作物,排除A;玉米和甘薯是中南美洲居民培育出的,排除C、D。
3.(2022·唐山高一检测)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产生的根源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部落联盟不断扩大 D.氏族成员贫富分化
【解析】选A。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故选A。社会分工不是根源,B错误;部落联盟扩大与私有制产生无关,C错误;氏族成员贫富分化是私有制产生的表现而非根源,D错误。
【补偿训练】
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中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中随葬品很少。这主要反映了 (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解析】选B。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出现富人和穷人,墓中随葬品出现明显的多寡分别,说明私有制产生,故选B。
4.在古代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早期国家,大多代表 ( )
A.氏族贵族的利益 B.氏族成员的利益
C.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封建地主的利益
【解析】选C。早期的国家形成于奴隶制的开端时期,故选C。A、B、D不符合史实,排除。
题组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 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下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解析】选A。图片反映的是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故选A。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文明发源地分别是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排除B、C、D。
6.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 )
A.独立发展,多地起源
B.扇形扩散,多元一体
C.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D.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解析】选A。各文明之间基本上独立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地起源特征,故选A。早期人类文明没有体现“一体”的特征,B错误;不是所有早期文明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C错误;古代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D错误。
7.(2022·重庆高一检测)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 ( )
A.金字塔 B.象形文字
C.《汉谟拉比法典》 D.种姓制度
【解析】选C。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稳定社会秩序,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故选C。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建筑,排除A;象形文字产生于古代埃及,排除B;种姓制度产生于古代印度,排除D。
8.金字塔、太阳历、莎草纸等文明成果出自 (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代中国
【解析】选A。根据所学可知,金字塔、太阳历、莎草纸等文明成果出自古代埃及,故选A,排除B、C、D。
9.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 )
A.《吉尔伽美什》
B.象形文字
C.《汉谟拉比法典》
D.楔形文字
【解析】选B。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故选B。A、C、D都是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排除。
10.某校学生社团编排反映古代印度社会的历史剧,按照当时的种姓制度,可以率兵出征的是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解析】选B。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主要是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组成,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因此可以率兵出征的是刹帝利,故选B,排除A、C、D。
【以图解史】
印度的种姓制度
11.(2022·杭州高一检测)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在西方,被认为“史学之父”的是 ( )
A.修昔底德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
【解析】选D。在西方,希罗多德被称为“史学之父”,故选D。修昔底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但不是“史学之父”,排除A;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排除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