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4 20:25:02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自来水厂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时,最合理的步骤是 (  )
A.过滤、沉淀、消毒 B.沉淀、消毒、过滤
C.消毒、沉淀、过滤 D.沉淀、过滤、消毒
【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净化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目的是把水中的不溶物、色素、异味、病菌等除去分析。
【解答】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通过沉淀和 过滤等方法除去水中固体粒子的。
故答案为:D。
2.(2024八上·武义期末)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物质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解答】A. 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所以A正确;
B.泥水通过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去除,所以B正确;
C盐和糖都是易溶于水的,过滤不能将它们分离,所以C错误;
D.海水是混合物,通过蒸发可以结晶得到固体食盐,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C。
3.(2024八上·武义期末)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试管 C.酒精灯 D.玻璃棒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考查粗盐提纯操作,分为溶解,过滤,蒸发三步。
【解答】A.蒸发过程需要蒸发皿,所以A错误;
B.实验过程用烧杯装溶液,不用试管,所以B正确;
C.蒸发时候需要加热,要用到酒精灯,所以C错误;
D.溶解和过滤,蒸发三步都要用到玻璃棒,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4. 我国西南地区的旱灾提醒人们应合理使用水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
B.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除去
C.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与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这样可以防止水被污染分析。
B、根据明矾的作用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D、根据干冰升华时会吸收热量分析。
【解答】A. 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可以防止水被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会形成胶状物,能使杂质沉降除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使水蒸气冷凝成液滴而形成降雨,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该净水器中没有杀菌剂分析。
B、根据净化后的水仍然含有多种物质分析。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
D、根据该净水器不能除去钙离子、镁离子分析。
【解答】A. 该净水器中没有杀菌剂,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
B. 净化后的水仍然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主要作用是吸附,故正确;
D. 该净水器不能除去钙离子、镁离子,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故错误;
故答案为:C。
6.(2018八上·温州月考)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要领,其中错误的是(  )
A.溶解、过滤和蒸发时都要用到玻璃棒
B.引流的玻璃棒应该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漏斗中的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D.蒸发结晶食盐时,一直要加热到水分完全蒸干
【答案】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D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D。
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中提取较纯的食盐,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④降温至有较多量晶体析出;⑤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①④⑤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⑤
【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极小分析.【解答】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极小所以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中提取较纯的食盐,步骤为:
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
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
⑤过滤。
故选D。
8.(2020八上·拱墅期末)向分别盛有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烧杯里,各加入100g100℃的热水,充分搅拌。根据溶解度表中相关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均能形成10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
C.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氯化钠
D.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将物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那么溶液饱和;如果后者大,那么溶液不饱和;
(2)根据溶解度分别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然后再与40g进行比较;
(3)溶解度越大,析出的晶体越少;
(4)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未39.8g<40g,因此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的溶解度246g>40g,因此硝酸钾溶液不饱和,故A错误;
B.蒸发掉50g水后还剩50g水,那么100℃时,最多溶解氯化钠19.9g<40g,硝酸钠143g>40g,因此有晶体析出的是氯化钠,故B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而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那么在100g水中溶解氯化钠质量大,而析出晶体少,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D正确。
故选D。
9.(2020八上·拱墅月考)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药品
C.过滤泥浆水
D.蒸发食盐水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
【解答】A.取用固体药品时,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缓缓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倾倒液体药品,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过滤泥浆水时,玻璃棒顶在三层滤纸处,滤液边缘低于滤纸的边缘,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食盐水时,蒸发皿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不用垫上石棉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八上·诸暨月考)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净水中氯气杀菌分析;
B、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C、根据蒸馏和过滤原理及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
【解答】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不符合题意;
C. 沉淀法净水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过滤法净水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密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3八上·临平月考)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D.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表中所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C、根据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时未溶解的质量不算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改变温度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答】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 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3克,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C、 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 ,不符合题意;
D、 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八上·杭州月考)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馏)
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
D.汽油和水(过滤)
【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
【解答】A.泥沙难溶,食盐易溶,通过 溶解和过滤方法分离,A正确;
B. 水和酒精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方法分离,B正确;
C.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 可以降温结晶,C正确;
D. 汽油和水分离可以静置一段时间,汽油在上层,汽油和水都可透过滤纸,无法通过过滤实现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D。
13.(2023八上·鹿城期末)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构成氯化钠的微粒因为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而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QM-3)。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该过程能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钠,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海水流过该膜后,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海水中氯化钠含量减小,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不含有杂质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在蒸发池中,海水中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加
【答案】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海水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含有泥沙等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溶剂不断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海水中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16.(2018八上·绍兴月考)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解答】AB、操作I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降温,也可能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故A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7.(2020八上·滨江期末)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答案】(1)降温结晶
(2)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剧烈,那么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2)“夏天晒盐”,其实就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海水蒸发较快,可以使盐尽快结晶。之所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晒盐,就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方法是:降温结晶。
(2)根据表格可知,物质A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A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18.(2023八上·萧山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答案】(1)过滤
(2)增大
(3)蒸发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溶质质量分数=;
(3)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时,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膜相当于滤纸,则膜分离技术相当于过滤操作;
(2)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水流入左侧,则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根据图二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因此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19.(2023八上·长兴月考)目前我县里的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过程如上图所示。
(1)①的作用是_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B
(2)混合物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水净化原理和方法。
【解答】(1) ① 是活性炭,它的作用是吸附杂质;
(2) 直饮水水经过来吸附,紫外线和高温杀菌,基本不含微生物 ,但是含有可溶性物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20.(2023八上·鹿城期末)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固体的操作如下,请你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答案】B;A;5.8;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固体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的叫不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①据图可以看出,B中有剩余的固体,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中加入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得到的C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20℃时50mL即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故x=15.8g-10g=5.8g;
③x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
故答案为:①B;A;②5.8g;③降温结晶。
21.(2024八上·期末) 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 ag、bg、cg,则a、b、c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答案】c=2b-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蒸发等质量溶剂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分析。
【解答】 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 ag、bg、cg,因原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蒸发10克溶剂后一定形成了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蒸发等质量溶剂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则饱和溶液中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质量为b-a,c=a+2(b-a),即 c=2b-a 。
三、实验探究题
22.(2023八上·柯桥月考)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C 三个步骤。
(1)B 步骤称为   。
(2)B、C 两个步骤中玻璃棒各自的作用分别是   和   。
(3)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⑤是图甲中的哪个步骤   (填“字母”)。
【答案】(1)过滤
(2)引流;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B
(4)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B步骤的名称;
(2)根据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4)从滤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叫蒸发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步骤为过滤;
(2)B为过滤,C为结晶,其中玻璃棒的用途为: 引流和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3) 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故选B。
(4)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⑤,即从滤液中得到精盐,应该为蒸发结晶,故选C。
23.(2023八上·苍南月考)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擦成渣一压汁一熬制一结晶等。
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
(1)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2)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____(可多选)
A.烧杯内加入适量冰块 B.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D.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答案】(1)过滤
(2)蒸发溶剂
(3)不饱和
(4)A;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中学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1)过滤: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2)蒸发: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3)结晶: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或溶解度变化不同,分离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4)蒸馏:①蒸馏的原理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加热使沸点低的物质先沸腾(汽化),再使其冷凝(液化)的连续操作过程称为蒸馏。
【解答】(1)用于固液分离的方式是过滤; 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蒸发溶剂是一种常用的结晶方法;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3)因为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可见蔗糖还没有被完全溶解,他得到的蔗糖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4) 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因为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A可行;D也可行;D中的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的温度降低;B不可行,B溶解在水中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升高;C加入水中,水温变化不大;
故答案为:(1)过滤(2) 蒸发溶剂 (3) 不饱和 (4) A D
24.(2023八上·鹿城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①⑤②③⑥④
(3)有大量晶体析出
(4)①③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在对粗盐进行提纯的时候,需要的步骤包括:溶解、过滤和蒸发。
【解答】实验一:(1)操作③溶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①取粗盐;⑤称量粗盐的质量;②将粗盐和水倒入烧杯中;③溶解;⑥过滤;④蒸发;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会导致所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偏大,即溶质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即溶剂质量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实验一:(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①⑤②③⑥④;(3)有大量晶体析出;实验二:①③。
25.(2023八上·滨江期中)关于“水的净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时,小和同学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②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单层的一边破损
④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⑤滤液中仍有可溶性物质未除去
(2)小和同学改进实验后将浑浊的河水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清澈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该装置中,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3)图乙进行的是蒸馏操作,烧瓶中放入一些碎瓷片的目的是   ,冷凝管中冷水应该是从   进入(填“a”或“b”)。
(4)小和同学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降温结晶
b.蒸发结晶
c.蒸馏法
d.过滤法
①   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②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
③   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④   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
【答案】(1)引流;②③
(2)混合物;②
(3)防止暴沸;b
(4)d;b;c;a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 (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仪器的作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分类以及过滤器的制作方法来分析;
(3)根据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①根据过滤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进行分析。
②根据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
③根据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法进行分析。
④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大进行分析。
【解答】 (1)图甲的操作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导致过滤速率慢,但不会导致滤液浑浊;
②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③滤纸单层的一边破损会导致滤液浑浊;
④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可能导致滤液溅出,但不会导致滤液浑浊;
⑤滤液中仍有可溶性物质未除去不会导致滤液浑浊;
故选②③;
(2)小和同学改进实验后将浑浊的河水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清澈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在该装置中,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②,因为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故选②;
(3)图乙进行的是蒸馏操作,烧瓶中放入一些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冷凝管中冷水应该是从b进入,以增强冷凝效果;;
(4)①过滤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则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采用过滤的方法,故选d;
②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b;
③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由于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法,故选c;
④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大,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a。
26.(2023八上·东阳期中)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李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1)【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份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份。
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选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探究本质】根据组份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冷却结晶”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从饱和溶液中分离出来,是根据硝酸钾   的性质,“蒸发”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李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   。
【答案】(1)分离转移
(2)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3)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思维模型是人凭借外部活动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着的基本的概念框架、概念网络。是思维活动特征的总和或整体。它体现了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一种符号性能力。
【详解】(1)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反应转化,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
(2)其中“冷却结晶”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从饱和溶液中分离出来,是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蒸发”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
(3)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故填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27.(2023八上·浙江期中)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请回答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外,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若黑色代表泥沙,这操作④后展开滤纸,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若结果偏大,原因是____(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过滤
(2)酒精灯
(3)A
(4)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仪器;
(3)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
(4)称量结果偏大,肯定是精盐的质量偏大,根据各个选项中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 (1)操作④能将泥沙和滤液分离,则操作④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⑤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精盐,是蒸发操作,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外,还需要进行加热,即还用到酒精灯等仪器。
(3)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是先将滤纸对折成半圆,然后折成四分之一圆制成一个圆锥形,且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所以难溶物在滤纸上的分布情况是小于滤纸的半圆,则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2中的 A。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B不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导致制得率较高,故C符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8.(2023八上·杭州期中)第十七届西博会“舞动的水滴展”在西湖水面上举行。展览主角五个“大水滴”代表浙江五水共治,呼吁珍惜水资源,热爱自然。
(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重力。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抓节水”,请你谈谈日常节约用水的方法   (写出一点)。
(2)“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3)水的循环利用是“抓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答案】(1)等于;用洗衣服的水拖地
(2)A;D
(3)③①②④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浮力的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2)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3)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日常节约用水的方法有使用节水洁具、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等;
(2)A、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应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能禁止,故B不合题意;
C、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但与防治水污染无关,故C不合题意;
D、牲畜粪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应适当处理后再施用,这样可以防治水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3)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净化水时,先通过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状物吸附一些杂质并沉降下来,然后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用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再次进行消毒,并且把部分钙离子、镁离子除去。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③自然沉降→①用明矾沉降→②消毒杀菌→④加热煮沸;故答案为:③①②④。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自来水厂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时,最合理的步骤是 (  )
A.过滤、沉淀、消毒 B.沉淀、消毒、过滤
C.消毒、沉淀、过滤 D.沉淀、过滤、消毒
2.(2024八上·武义期末)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3.(2024八上·武义期末)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试管 C.酒精灯 D.玻璃棒
4. 我国西南地区的旱灾提醒人们应合理使用水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
B.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除去
C.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与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5.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6.(2018八上·温州月考)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要领,其中错误的是(  )
A.溶解、过滤和蒸发时都要用到玻璃棒
B.引流的玻璃棒应该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漏斗中的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D.蒸发结晶食盐时,一直要加热到水分完全蒸干
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中提取较纯的食盐,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④降温至有较多量晶体析出;⑤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①④⑤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⑤
8.(2020八上·拱墅期末)向分别盛有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烧杯里,各加入100g100℃的热水,充分搅拌。根据溶解度表中相关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均能形成10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
C.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氯化钠
D.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9.(2020八上·拱墅月考)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药品
C.过滤泥浆水
D.蒸发食盐水
10.(2023八上·诸暨月考)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11.(2023八上·临平月考)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D.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2023八上·杭州月考)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馏)
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
D.汽油和水(过滤)
13.(2023八上·鹿城期末)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构成氯化钠的微粒因为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而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QM-3)。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4.(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不含有杂质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在蒸发池中,海水中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加
15.(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16.(2018八上·绍兴月考)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
17.(2020八上·滨江期末)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18.(2023八上·萧山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19.(2023八上·长兴月考)目前我县里的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过程如上图所示。
(1)①的作用是_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0.(2023八上·鹿城期末)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固体的操作如下,请你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21.(2024八上·期末) 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 ag、bg、cg,则a、b、c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2.(2023八上·柯桥月考)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C 三个步骤。
(1)B 步骤称为   。
(2)B、C 两个步骤中玻璃棒各自的作用分别是   和   。
(3)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⑤是图甲中的哪个步骤   (填“字母”)。
23.(2023八上·苍南月考)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擦成渣一压汁一熬制一结晶等。
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
(1)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2)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____(可多选)
A.烧杯内加入适量冰块 B.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D.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24.(2023八上·鹿城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5.(2023八上·滨江期中)关于“水的净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时,小和同学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②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单层的一边破损
④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⑤滤液中仍有可溶性物质未除去
(2)小和同学改进实验后将浑浊的河水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清澈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该装置中,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3)图乙进行的是蒸馏操作,烧瓶中放入一些碎瓷片的目的是   ,冷凝管中冷水应该是从   进入(填“a”或“b”)。
(4)小和同学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降温结晶
b.蒸发结晶
c.蒸馏法
d.过滤法
①   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②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
③   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④   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
26.(2023八上·东阳期中)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李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1)【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份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份。
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选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探究本质】根据组份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冷却结晶”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从饱和溶液中分离出来,是根据硝酸钾   的性质,“蒸发”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李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   。
27.(2023八上·浙江期中)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请回答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外,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若黑色代表泥沙,这操作④后展开滤纸,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若结果偏大,原因是____(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8.(2023八上·杭州期中)第十七届西博会“舞动的水滴展”在西湖水面上举行。展览主角五个“大水滴”代表浙江五水共治,呼吁珍惜水资源,热爱自然。
(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重力。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抓节水”,请你谈谈日常节约用水的方法   (写出一点)。
(2)“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水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3)水的循环利用是“抓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下列几个步骤可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净化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目的是把水中的不溶物、色素、异味、病菌等除去分析。
【解答】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通过沉淀和 过滤等方法除去水中固体粒子的。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物质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解答】A. 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所以A正确;
B.泥水通过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去除,所以B正确;
C盐和糖都是易溶于水的,过滤不能将它们分离,所以C错误;
D.海水是混合物,通过蒸发可以结晶得到固体食盐,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考查粗盐提纯操作,分为溶解,过滤,蒸发三步。
【解答】A.蒸发过程需要蒸发皿,所以A错误;
B.实验过程用烧杯装溶液,不用试管,所以B正确;
C.蒸发时候需要加热,要用到酒精灯,所以C错误;
D.溶解和过滤,蒸发三步都要用到玻璃棒,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这样可以防止水被污染分析。
B、根据明矾的作用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D、根据干冰升华时会吸收热量分析。
【解答】A. 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可以防止水被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会形成胶状物,能使杂质沉降除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使水蒸气冷凝成液滴而形成降雨,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该净水器中没有杀菌剂分析。
B、根据净化后的水仍然含有多种物质分析。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
D、根据该净水器不能除去钙离子、镁离子分析。
【解答】A. 该净水器中没有杀菌剂,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
B. 净化后的水仍然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主要作用是吸附,故正确;
D. 该净水器不能除去钙离子、镁离子,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故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D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极小分析.【解答】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极小所以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中提取较纯的食盐,步骤为:
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
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
⑤过滤。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将物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那么溶液饱和;如果后者大,那么溶液不饱和;
(2)根据溶解度分别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然后再与40g进行比较;
(3)溶解度越大,析出的晶体越少;
(4)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未39.8g<40g,因此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的溶解度246g>40g,因此硝酸钾溶液不饱和,故A错误;
B.蒸发掉50g水后还剩50g水,那么100℃时,最多溶解氯化钠19.9g<40g,硝酸钠143g>40g,因此有晶体析出的是氯化钠,故B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而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那么在100g水中溶解氯化钠质量大,而析出晶体少,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
【解答】A.取用固体药品时,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缓缓将试管竖立起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倾倒液体药品,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过滤泥浆水时,玻璃棒顶在三层滤纸处,滤液边缘低于滤纸的边缘,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食盐水时,蒸发皿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不用垫上石棉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净水中氯气杀菌分析;
B、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C、根据蒸馏和过滤原理及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
【解答】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不符合题意;
C. 沉淀法净水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过滤法净水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密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表中所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C、根据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时未溶解的质量不算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改变温度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答】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 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3克,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C、 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 ,不符合题意;
D、 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
【解答】A.泥沙难溶,食盐易溶,通过 溶解和过滤方法分离,A正确;
B. 水和酒精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方法分离,B正确;
C.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 可以降温结晶,C正确;
D. 汽油和水分离可以静置一段时间,汽油在上层,汽油和水都可透过滤纸,无法通过过滤实现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该过程能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钠,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海水流过该膜后,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海水中氯化钠含量减小,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海水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含有泥沙等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溶剂不断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海水中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解答】AB、操作I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降温,也可能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故A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降温结晶
(2)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剧烈,那么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2)“夏天晒盐”,其实就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海水蒸发较快,可以使盐尽快结晶。之所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晒盐,就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方法是:降温结晶。
(2)根据表格可知,物质A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A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18.【答案】(1)过滤
(2)增大
(3)蒸发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溶质质量分数=;
(3)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时,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膜相当于滤纸,则膜分离技术相当于过滤操作;
(2)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水流入左侧,则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根据图二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因此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19.【答案】(1)B
(2)混合物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水净化原理和方法。
【解答】(1) ① 是活性炭,它的作用是吸附杂质;
(2) 直饮水水经过来吸附,紫外线和高温杀菌,基本不含微生物 ,但是含有可溶性物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20.【答案】B;A;5.8;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固体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的叫不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①据图可以看出,B中有剩余的固体,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中加入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得到的C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20℃时50mL即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故x=15.8g-10g=5.8g;
③x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
故答案为:①B;A;②5.8g;③降温结晶。
21.【答案】c=2b-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中蒸发等质量溶剂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分析。
【解答】 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 ag、bg、cg,因原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蒸发10克溶剂后一定形成了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蒸发等质量溶剂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则饱和溶液中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质量为b-a,c=a+2(b-a),即 c=2b-a 。
22.【答案】(1)过滤
(2)引流;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B
(4)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B步骤的名称;
(2)根据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4)从滤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叫蒸发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步骤为过滤;
(2)B为过滤,C为结晶,其中玻璃棒的用途为: 引流和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3) 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故选B。
(4)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⑤,即从滤液中得到精盐,应该为蒸发结晶,故选C。
23.【答案】(1)过滤
(2)蒸发溶剂
(3)不饱和
(4)A;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中学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1)过滤: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2)蒸发: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3)结晶: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或溶解度变化不同,分离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4)蒸馏:①蒸馏的原理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加热使沸点低的物质先沸腾(汽化),再使其冷凝(液化)的连续操作过程称为蒸馏。
【解答】(1)用于固液分离的方式是过滤; 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蒸发溶剂是一种常用的结晶方法;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3)因为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可见蔗糖还没有被完全溶解,他得到的蔗糖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4) 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因为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A可行;D也可行;D中的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的温度降低;B不可行,B溶解在水中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升高;C加入水中,水温变化不大;
故答案为:(1)过滤(2) 蒸发溶剂 (3) 不饱和 (4) A D
24.【答案】(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①⑤②③⑥④
(3)有大量晶体析出
(4)①③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在对粗盐进行提纯的时候,需要的步骤包括:溶解、过滤和蒸发。
【解答】实验一:(1)操作③溶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①取粗盐;⑤称量粗盐的质量;②将粗盐和水倒入烧杯中;③溶解;⑥过滤;④蒸发;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精盐时所用砝码生锈(实际质量比所标要大)会导致所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偏大,即溶质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即溶剂质量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实验一:(1)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①⑤②③⑥④;(3)有大量晶体析出;实验二:①③。
25.【答案】(1)引流;②③
(2)混合物;②
(3)防止暴沸;b
(4)d;b;c;a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 (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仪器的作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分类以及过滤器的制作方法来分析;
(3)根据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①根据过滤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进行分析。
②根据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
③根据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法进行分析。
④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大进行分析。
【解答】 (1)图甲的操作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导致过滤速率慢,但不会导致滤液浑浊;
②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③滤纸单层的一边破损会导致滤液浑浊;
④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可能导致滤液溅出,但不会导致滤液浑浊;
⑤滤液中仍有可溶性物质未除去不会导致滤液浑浊;
故选②③;
(2)小和同学改进实验后将浑浊的河水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清澈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在该装置中,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②,因为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故选②;
(3)图乙进行的是蒸馏操作,烧瓶中放入一些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冷凝管中冷水应该是从b进入,以增强冷凝效果;;
(4)①过滤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则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采用过滤的方法,故选d;
②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b;
③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由于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法,故选c;
④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大,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a。
26.【答案】(1)分离转移
(2)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3)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思维模型是人凭借外部活动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着的基本的概念框架、概念网络。是思维活动特征的总和或整体。它体现了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一种符号性能力。
【详解】(1)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反应转化,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
(2)其中“冷却结晶”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从饱和溶液中分离出来,是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蒸发”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
(3)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故填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27.【答案】(1)过滤
(2)酒精灯
(3)A
(4)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仪器;
(3)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
(4)称量结果偏大,肯定是精盐的质量偏大,根据各个选项中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 (1)操作④能将泥沙和滤液分离,则操作④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⑤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精盐,是蒸发操作,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外,还需要进行加热,即还用到酒精灯等仪器。
(3)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是先将滤纸对折成半圆,然后折成四分之一圆制成一个圆锥形,且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所以难溶物在滤纸上的分布情况是小于滤纸的半圆,则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2中的 A。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B不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导致制得率较高,故C符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8.【答案】(1)等于;用洗衣服的水拖地
(2)A;D
(3)③①②④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浮力的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2)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3)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1)大水滴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日常节约用水的方法有使用节水洁具、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等;
(2)A、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应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能禁止,故B不合题意;
C、及时拧紧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但与防治水污染无关,故C不合题意;
D、牲畜粪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应适当处理后再施用,这样可以防治水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3)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净化水时,先通过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状物吸附一些杂质并沉降下来,然后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用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再次进行消毒,并且把部分钙离子、镁离子除去。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③自然沉降→①用明矾沉降→②消毒杀菌→④加热煮沸;故答案为:③①②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