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杭州月考)“灰汁团”是浙江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中性物质
B.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传统做法中稻草烧灰,稻草中的有机物燃烧了剩下无机盐,溶于水形成悬浊液,过滤后剩下溶液。现代方法纯碱和小苏打混合,溶液呈碱性。
【解答】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是糖类,属于有机物呈中性,A正确。
B、稻草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错误。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其他成分,则“灰汁”是混合物,C正确。
D、现代方法制取的“灰汁”中含有纯碱和小苏打,它们的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D正确。故选:B。
2.(2023九上·温州月考)熏艾柱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艾叶 B.晒干艾叶
C.卷成艾柱 D.燃烧艾柱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A、 清洗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晒干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卷成艾柱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燃烧艾柱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九上·平湖期末)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
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多种纯物质混合成混合物,是物理变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物质,亦是物理变化。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产生新物质亚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兔毛变成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潮解是指某些物质(多指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或吸附水分,使得表面逐渐变得潮湿、滑润,最后物质就会从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溶液的现象。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潮解仅涉及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即从固体变为溶液,而没有涉及化学成分的改变 ,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的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3九上·嘉兴期末)科学应基于证据与逻辑得出结论。对于下列 4 个实验中,有关证据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生成黄色沉淀是结论,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证据
B.②中根据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证据,得出金属都能与非金属反应的结论
C.③中得出某血管是小动脉的结论,基于的证据是观察到血管中的血液是鲜红色的
D.④中能得出通过压缩气体能对外做功的结论,支持的证据是橡皮塞向上跳起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证据也就是依据,它是得出一个结论的来源凭据,证据与结论是因果关系,是不可或缺的.某一理论结果的形成,也必需具备该理论的理论依据,即理论证据。
【解答】A. ①中生成黄色沉淀是证据,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结论,A错误;
B. ②中根据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证据,得出金属能与非金属反应的结论,B错误;
C. ③中得出某血管是小动脉的结论,基于的证据是看到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分支状态,C错误;
D.④中能得出通过压缩气体能对外做功的结论,支持的证据是橡皮塞向上跳起,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16九上·浙江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切割玻璃 D.燃放烟花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碎废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切割玻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烟花的过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6.(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描述的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即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即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蛋白质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7.(2023九上·杭州期中)“灰汁团”是宁波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C.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
B.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解答】 A.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稻草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3九上·杭州期中)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 B.熔点低 C.铸造性好 D.耐腐蚀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强度高、熔点和铸造性好,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而耐腐蚀性强,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9.(2023九上·义乌期中)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
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不同: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化学变化;
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即铁和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发生化学变化;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变化;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即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物理变化。
故D符合题意,而A、B、C错误。
故选D。
10.(2021九上·江干期末)近日,一段“口罩佩戴前需抖一抖以减少消毒残留物环氧乙烷(C2H4O)”的短视频引起极大关注,后经证实该说法不实。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与细菌接触时,可改变菌体内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杀菌,由此可判断环氧乙烷( )
A.属于氧化物 B.易与氧气反应
C.杀菌过程是物理变化 D.各元素质量比为2:4: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C、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环氧乙烷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环氧乙烷易燃易爆,说明易与氧气反应,符合题意;
C、 杀菌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各元素质量比为24:4:16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3九上·浙江期中)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化石雕 B.温州剪纸
C.永康锡艺 D.龙泉青瓷烧制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例子: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闻到酒香、湿衣服变干。化学变化的例子:氢氧化钠变质、植物光合作用、盐酸除锈、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蜡烛燃烧。
【解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BC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12.(2022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B.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在空气中变质量变大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而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质量变大是由于浓硫酸吸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B。
二、填空题
13.(2023九上·嵊州期中)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到的现象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
【答案】(1)脱水;化学
(2)玻璃棒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分析;
(2)根据浓硫酸稀释需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分析。
【解答】(1) 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竹片发生了化学变化。
(2) 稀释浓硫酸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1)脱水;化学;(2)玻璃棒。
14.(2018九上·东阳月考)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1)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_______性能。
A.密度小、强度好 B.密度大、硬度大 C.熔点低、硬度小
【答案】(1)物理
(2)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好分析。
【解答】(1) 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密度小,强度好;
故答案为:(1)物理;(2)A。
15.(2023九上·温州月考)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科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
(2)小科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科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与水反应
(2)FeS
(3)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蛋黄加入水和稀盐酸中反应现象确定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收入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3)根据铁与胃液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分析。
【解答】(1)由蛋黄加入水中黑色物质无现象,加入盐酸黑色物质迅速消失可知,该黑色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与水反应 。
(2)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和硫,化学式为 FeS 。
(3) 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 所以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
故答案为:(1) 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与水反应 ;(2)FeS ;(3) 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
16.(2023九上·杭州期中)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它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被投入到杭州亚运会电动车鲤电池的生产中。
(1)从物质分类角度判断,草酸亚铁晶体是一种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草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这属于草酸亚铁晶体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答案】(1)纯净物
(2)1:4
(3)化学性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而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否则,为化学性质。
【解答】(1)草酸亚铁晶体具有唯一的化学式,即只有一种物质,因此为纯净物;
(2)根据化学式 FeC2O4·2H2O 可知,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16×6)=1:4;
(3)草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此时发生化学变化,这属于草酸亚铁晶体的化学性质。
17.(2022九上·舟山期中)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画卷中的“青山绿水”,是用矿物质中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灿烂。
(1)石青是我们熟知的蓝铜矿,其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由 种元素组成。
(2)传统绘画中运用了多种矿物颜料。很多时候矿物入画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矿物颜色,在制作矿物颜料时需要先将矿物研磨成粉,矿物粉末的颜色才是制成颜料的颜色。矿物研磨成粉过程属于 变化。
【答案】(1)四或4
(2)物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解答】(1)石青主要成分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
(2) 矿物研磨成粉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四或4;(2)物理。
18.(2023九上·杭州期中)中国古代科学和科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叙述的是用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这是湿法炼铜的最早记载。请写出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 。
(2)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甲烷能燃烧的性质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答案】(1)CuSO4+Fe=Cu+FeSO4
(2)化学性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与盐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分析。
【解答】(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
(2)甲烷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因此属于化学性质。
19.(2023九上·绍兴期中)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组成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答案】(1)①②
(2)4:1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
(2) 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4:6=4:1.
故答案为:(1)①②;(2)4:1.
20.(2023九上·永康月考)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在高压低温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用CO2“挤走”可燃冰中CH4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1)CH4+2O2CO2+2H2O
(2)A;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根据可燃冰的清洁性、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解答】(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 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A正确; 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B正确; 用CO2“挤走”可燃冰中CH4的过程没有单质参与,不属于置换反应,C错误。
故答案为:(1) CH4+2O2CO2+2H2O ;(2)AB。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3九上·萧山月考)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铭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
(2)老师告诉小铭黑色物质与稀盐酸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则黑色物质的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答案】(1)不能与水反应/能与稀盐酸反应
(2)FeS
(3)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FeCl2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加入水和稀盐酸中的现象分析;
(2)根据复分解是两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分析;
(3)根据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及亚铁离子对人体的作用分析。
【解答】(1)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将蛋黄放入水中,黑色物质没有变化,证明黑色物质不能与水反应,加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气体,说明黑色固体与盐酸能发生反应。
(2)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酸氢,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是两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由此确定黑色物质化学式为FeS 。
(3) 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FeCl2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所以可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故答案为:(1) 不能与水反应或能与稀盐酸反应 ;(2) FeS ;(3) 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FeCl2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
22.(2023九上·洞头期中)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
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条)
(2) 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该黑色物质的化学式为 。
(3) 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2)FeS
(3)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放入水中,该黑色物质没有任何变化,黑色物质能与盐酸反应分析。
(2)根据放入稀盐酸中,该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S分析。
(3)根据题意,溶液中Fe2+可被人体的肠道吸收和利用分析。
【解答】(1)放入水中,该黑色物质没有任何变化,黑色物质能与盐酸反应,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物理性质有难溶于水。
(2)放入稀盐酸中,该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S,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该黑色物质是FeS。
(3)溶液中Fe2+可被人体的肠道吸收和利用,小科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虽不能溶于水,但最终能被人体吸收,推测的理由是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能与FeS反应生成可被人体肠道吸收的Fe2+。
四、解答题
23.(2023九上·杭州月考)神舟十一号与天空二号的成功对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1)合金材料的研发
①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图1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 。
②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Mg17Al12是一种特殊的镁合金。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咋)变化。
(2)CO2的绿色利用
①目前空间站处理CO2的一种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H2使CO2转化为甲烷并得到生活用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CO2热解为碳和氧气,这一转化过程(如图2)中化合价升高的非金属元素是 。
【答案】(1)a;化学
(2)4H2+CO2CH4+2H2O;氧或O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纯金属,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H2使CO2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1) ① 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和铅都低,故选a。②镁合金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该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储氢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 ①由题中信息可知,H2使CO2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方程式为 4H2+CO2CH4+2H2O,②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CO2热解为碳和氧气,这一转化过程碳化合价从+4价变为0价,氧元素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故答案为:(1)a;化学;(2)4H2+CO2CH4+2H2O;氧或O。
2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自行车轮胎爆裂
②鞭炮爆炸
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
④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
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
⑥从海水中晒制食盐
⑦生物的呼吸作用
⑧水结成冰
【答案】②⑦;①③④⑤⑥⑧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自行车轮胎爆裂、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④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⑥从海水中晒制食盐、⑧水结成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②鞭炮爆炸、⑦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②⑦;①③④⑤⑥⑧。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杭州月考)“灰汁团”是浙江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中性物质
B.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2023九上·温州月考)熏艾柱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艾叶 B.晒干艾叶
C.卷成艾柱 D.燃烧艾柱
3.(2024九上·平湖期末)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
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
4.(2023九上·嘉兴期末)科学应基于证据与逻辑得出结论。对于下列 4 个实验中,有关证据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生成黄色沉淀是结论,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证据
B.②中根据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证据,得出金属都能与非金属反应的结论
C.③中得出某血管是小动脉的结论,基于的证据是观察到血管中的血液是鲜红色的
D.④中能得出通过压缩气体能对外做功的结论,支持的证据是橡皮塞向上跳起
5.(2016九上·浙江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切割玻璃 D.燃放烟花
6.(2023九上·杭州期中)下列描述的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7.(2023九上·杭州期中)“灰汁团”是宁波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C.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8.(2023九上·杭州期中)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 B.熔点低 C.铸造性好 D.耐腐蚀
9.(2023九上·义乌期中)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
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10.(2021九上·江干期末)近日,一段“口罩佩戴前需抖一抖以减少消毒残留物环氧乙烷(C2H4O)”的短视频引起极大关注,后经证实该说法不实。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与细菌接触时,可改变菌体内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杀菌,由此可判断环氧乙烷( )
A.属于氧化物 B.易与氧气反应
C.杀菌过程是物理变化 D.各元素质量比为2:4:1
11.(2023九上·浙江期中)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化石雕 B.温州剪纸
C.永康锡艺 D.龙泉青瓷烧制
12.(2022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B.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在空气中变质量变大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二、填空题
13.(2023九上·嵊州期中)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到的现象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
14.(2018九上·东阳月考)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1)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_______性能。
A.密度小、强度好 B.密度大、硬度大 C.熔点低、硬度小
15.(2023九上·温州月考)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科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
(2)小科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科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16.(2023九上·杭州期中)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它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被投入到杭州亚运会电动车鲤电池的生产中。
(1)从物质分类角度判断,草酸亚铁晶体是一种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草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这属于草酸亚铁晶体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17.(2022九上·舟山期中)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画卷中的“青山绿水”,是用矿物质中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灿烂。
(1)石青是我们熟知的蓝铜矿,其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由 种元素组成。
(2)传统绘画中运用了多种矿物颜料。很多时候矿物入画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矿物颜色,在制作矿物颜料时需要先将矿物研磨成粉,矿物粉末的颜色才是制成颜料的颜色。矿物研磨成粉过程属于 变化。
18.(2023九上·杭州期中)中国古代科学和科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叙述的是用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这是湿法炼铜的最早记载。请写出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 。
(2)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甲烷能燃烧的性质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19.(2023九上·绍兴期中)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组成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20.(2023九上·永康月考)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在高压低温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4“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用CO2“挤走”可燃冰中CH4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3九上·萧山月考)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铭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
(2)老师告诉小铭黑色物质与稀盐酸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则黑色物质的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22.(2023九上·洞头期中)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
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条)
(2) 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该黑色物质的化学式为 。
(3) 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四、解答题
23.(2023九上·杭州月考)神舟十一号与天空二号的成功对接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1)合金材料的研发
①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图1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 。
②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Mg17Al12是一种特殊的镁合金。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咋)变化。
(2)CO2的绿色利用
①目前空间站处理CO2的一种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H2使CO2转化为甲烷并得到生活用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CO2热解为碳和氧气,这一转化过程(如图2)中化合价升高的非金属元素是 。
2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自行车轮胎爆裂
②鞭炮爆炸
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
④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
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
⑥从海水中晒制食盐
⑦生物的呼吸作用
⑧水结成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传统做法中稻草烧灰,稻草中的有机物燃烧了剩下无机盐,溶于水形成悬浊液,过滤后剩下溶液。现代方法纯碱和小苏打混合,溶液呈碱性。
【解答】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是糖类,属于有机物呈中性,A正确。
B、稻草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错误。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其他成分,则“灰汁”是混合物,C正确。
D、现代方法制取的“灰汁”中含有纯碱和小苏打,它们的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D正确。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A、 清洗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晒干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卷成艾柱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燃烧艾柱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多种纯物质混合成混合物,是物理变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物质,亦是物理变化。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产生新物质亚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兔毛变成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潮解是指某些物质(多指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或吸附水分,使得表面逐渐变得潮湿、滑润,最后物质就会从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溶液的现象。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潮解仅涉及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即从固体变为溶液,而没有涉及化学成分的改变 ,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的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证据也就是依据,它是得出一个结论的来源凭据,证据与结论是因果关系,是不可或缺的.某一理论结果的形成,也必需具备该理论的理论依据,即理论证据。
【解答】A. ①中生成黄色沉淀是证据,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结论,A错误;
B. ②中根据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证据,得出金属能与非金属反应的结论,B错误;
C. ③中得出某血管是小动脉的结论,基于的证据是看到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分支状态,C错误;
D.④中能得出通过压缩气体能对外做功的结论,支持的证据是橡皮塞向上跳起,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碎废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切割玻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烟花的过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即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即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蛋白质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
B.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解答】 A.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稻草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强度高、熔点和铸造性好,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而耐腐蚀性强,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不同: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化学变化;
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即铁和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发生化学变化;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变化;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即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物理变化。
故D符合题意,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C、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环氧乙烷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环氧乙烷易燃易爆,说明易与氧气反应,符合题意;
C、 杀菌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各元素质量比为24:4:16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例子: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闻到酒香、湿衣服变干。化学变化的例子:氢氧化钠变质、植物光合作用、盐酸除锈、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蜡烛燃烧。
【解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BC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而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质量变大是由于浓硫酸吸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B。
13.【答案】(1)脱水;化学
(2)玻璃棒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分析;
(2)根据浓硫酸稀释需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分析。
【解答】(1) 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竹片发生了化学变化。
(2) 稀释浓硫酸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1)脱水;化学;(2)玻璃棒。
14.【答案】(1)物理
(2)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好分析。
【解答】(1) 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密度小,强度好;
故答案为:(1)物理;(2)A。
15.【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与水反应
(2)FeS
(3)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蛋黄加入水和稀盐酸中反应现象确定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收入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3)根据铁与胃液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分析。
【解答】(1)由蛋黄加入水中黑色物质无现象,加入盐酸黑色物质迅速消失可知,该黑色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与水反应 。
(2)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和硫,化学式为 FeS 。
(3) 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 所以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
故答案为:(1) 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与水反应 ;(2)FeS ;(3) 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
16.【答案】(1)纯净物
(2)1:4
(3)化学性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而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否则,为化学性质。
【解答】(1)草酸亚铁晶体具有唯一的化学式,即只有一种物质,因此为纯净物;
(2)根据化学式 FeC2O4·2H2O 可知,草酸亚铁晶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16×6)=1:4;
(3)草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此时发生化学变化,这属于草酸亚铁晶体的化学性质。
17.【答案】(1)四或4
(2)物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解答】(1)石青主要成分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
(2) 矿物研磨成粉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四或4;(2)物理。
18.【答案】(1)CuSO4+Fe=Cu+FeSO4
(2)化学性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与盐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分析。
【解答】(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
(2)甲烷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因此属于化学性质。
19.【答案】(1)①②
(2)4:1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
(2) 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4:6=4:1.
故答案为:(1)①②;(2)4:1.
20.【答案】(1)CH4+2O2CO2+2H2O
(2)A;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根据可燃冰的清洁性、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解答】(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 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A正确; 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B正确; 用CO2“挤走”可燃冰中CH4的过程没有单质参与,不属于置换反应,C错误。
故答案为:(1) CH4+2O2CO2+2H2O ;(2)AB。
21.【答案】(1)不能与水反应/能与稀盐酸反应
(2)FeS
(3)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FeCl2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加入水和稀盐酸中的现象分析;
(2)根据复分解是两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分析;
(3)根据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及亚铁离子对人体的作用分析。
【解答】(1)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将蛋黄放入水中,黑色物质没有变化,证明黑色物质不能与水反应,加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气体,说明黑色固体与盐酸能发生反应。
(2)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酸氢,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是两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由此确定黑色物质化学式为FeS 。
(3) 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FeCl2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所以可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故答案为:(1) 不能与水反应或能与稀盐酸反应 ;(2) FeS ;(3) 黑色物质进入胃与胃酸反应生成FeCl2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
22.【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2)FeS
(3)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放入水中,该黑色物质没有任何变化,黑色物质能与盐酸反应分析。
(2)根据放入稀盐酸中,该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S分析。
(3)根据题意,溶液中Fe2+可被人体的肠道吸收和利用分析。
【解答】(1)放入水中,该黑色物质没有任何变化,黑色物质能与盐酸反应,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物理性质有难溶于水。
(2)放入稀盐酸中,该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S,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该黑色物质是FeS。
(3)溶液中Fe2+可被人体的肠道吸收和利用,小科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虽不能溶于水,但最终能被人体吸收,推测的理由是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能与FeS反应生成可被人体肠道吸收的Fe2+。
23.【答案】(1)a;化学
(2)4H2+CO2CH4+2H2O;氧或O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纯金属,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H2使CO2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1) ① 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和铅都低,故选a。②镁合金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该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储氢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 ①由题中信息可知,H2使CO2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方程式为 4H2+CO2CH4+2H2O,②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CO2热解为碳和氧气,这一转化过程碳化合价从+4价变为0价,氧元素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故答案为:(1)a;化学;(2)4H2+CO2CH4+2H2O;氧或O。
24.【答案】②⑦;①③④⑤⑥⑧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自行车轮胎爆裂、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④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⑥从海水中晒制食盐、⑧水结成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②鞭炮爆炸、⑦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②⑦;①③④⑤⑥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