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 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五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 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18:22:30

文档简介

十五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基础全面练】 (15分钟·3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公使刘镜人给国内发电报称“广义派(布尔什维克党)联合兵、工反抗政府……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电报中提到的事件是(  )
A.农奴制改革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成立
2.(2024·天津高一检测)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它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统治
C.诞生了布尔什维主义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下面是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对1917年俄国革命提出的看法。这一看法应属于 (  )
A.革命背景 B.革命过程
C.革命结果 D.革命性质
4.1918年1—5月苏俄粮食采购情况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粮食实际采购量/粮食计划采购量 21.8% 36.5% 14.1% 14.1% 12.2%
根据表格反映的问题,苏俄实施了 (  )
A.土地改革 B.余粮收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补偿训练】
  1918年10—12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以劳动手册代替身份证、公民证和其他证件,只有劳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这主要是由于 (  )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
5.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 (  )
A.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6.(2024·武汉高一检测)下图是1926年苏联发行的1卢布货币。图中的货币 (  )
A.体现农业集体化的特征
B.成为苏联模式的重要标志
C.与新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产物
7.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8.(2024·深圳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据材料概括列宁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为实践这些观点推行的经济政策。(14分)
【综合应用练】 (20分钟·3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2024·海口高一检测)下表是列宁于1917年发表的部分文章。由此可知,列宁旨在 (  )
文章 时间 主要内容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4月 “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革命的任务》 9月 “政权转到无产阶级以及跟随无产阶级的贫苦农民手中”“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9月 “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实行、调节、指导的普遍劳动义务制,虽然还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已经不是资本主义了。这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巨大步骤”
A.呼吁人民起来推翻沙皇统治
B.痛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腐败
C.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略
D.号召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仍未解决革命之初提出的‘和平、土地、面包’等迫切问题。”这表明 (  )
A.需要推翻封建王朝统治
B.立即退出一战的紧迫性
C.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3.(2024·北京高一检测)历史海报是时代的产物。下图中代表苏维埃的人物形象由弱小变强大的关键在于 (  )
A.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
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加入了协约国军事集团
D.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  )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国家实行实物配给制
C.农产品收购制代替义务交售制
D.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得到重新调整
5.(2024·潍坊高一检测)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6.1925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由此可见 (  )
A.计划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B.十月革命之后妇女权益得到保障
C.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D.农业集体化使妇女工作机会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17分)
7.(2024·南平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影响。(17分)十五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基础全面练】 (15分钟·3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公使刘镜人给国内发电报称“广义派(布尔什维克党)联合兵、工反抗政府……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电报中提到的事件是(  )
A.农奴制改革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成立
【解析】选C。依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革命武装占领冬宫,11月8日,建立苏维埃政权,因此出现材料中“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的情况,故选C;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B;1922年,苏联成立,排除D。
2.(2024·天津高一检测)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它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统治
C.诞生了布尔什维主义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不是十月革命,排除A;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不大,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前,布尔什维主义已经诞生了,排除C。
3.下面是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对1917年俄国革命提出的看法。这一看法应属于 (  )
A.革命背景 B.革命过程
C.革命结果 D.革命性质
【解析】选C。依据材料“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结合所学可知,强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结果,故C正确。A、B、D均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4.1918年1—5月苏俄粮食采购情况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粮食实际采购量/粮食计划采购量 21.8% 36.5% 14.1% 14.1% 12.2%
根据表格反映的问题,苏俄实施了 (  )
A.土地改革 B.余粮收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解析】选B。据表格内容可知,1918年1—5月苏俄粮食采购比重不断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当时实行了余粮收集制,故选B;1917年苏维埃颁布《土地法令》,进行了土地改革,排除A;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排除C;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9年,排除D。
    【补偿训练】
  1918年10—12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以劳动手册代替身份证、公民证和其他证件,只有劳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这主要是由于 (  )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
【解析】选A。据材料“只有劳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可知,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通过了余粮收集制,采用强制劳动的措施保证战争的最终胜利,故选A;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固定粮食税,排除B;1929年,苏联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排除C;十月革命期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法令》宣布土地国有,排除D。
5.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 (  )
A.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正确;A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前,B是二月革命的影响,C是巴黎公社的意义,均排除。
6.(2024·武汉高一检测)下图是1926年苏联发行的1卢布货币。图中的货币 (  )
A.体现农业集体化的特征
B.成为苏联模式的重要标志
C.与新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产物
【解析】选C。据材料“1926年”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行时间,发行货币体现出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故选C;材料与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无关,排除A、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间为1918—1921年,排除D。
7.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解析】选C。苏俄(联)农业政策进行了三次调整,从余粮收集制到固定的粮食税,再到建立集体农庄,以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A;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需要,排除B;苏俄(联)农业政策的调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非随意,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8.(2024·深圳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据材料概括列宁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为实践这些观点推行的经济政策。(14分)
【解析】第一问观点,据材料“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得出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与农业的纽带,要掌握和尊重市场规律。第二问政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
答案:观点:①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②商业是沟通工业与农业的纽带;③要掌握和尊重市场规律。
政策:新经济政策。
【综合应用练】 (20分钟·3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2024·海口高一检测)下表是列宁于1917年发表的部分文章。由此可知,列宁旨在 (  )
文章 时间 主要内容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4月 “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革命的任务》 9月 “政权转到无产阶级以及跟随无产阶级的贫苦农民手中”“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9月 “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实行、调节、指导的普遍劳动义务制,虽然还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已经不是资本主义了。这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巨大步骤”
A.呼吁人民起来推翻沙皇统治
B.痛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腐败
C.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略
D.号召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
【解析】选D。据材料“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实行、调节、指导”可知,从《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到《大难临头,出路何在》都在强调工人代表苏维埃夺取政权,故选D;依所学,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据材料“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实行、调节、指导的普遍劳动义务制”可知,材料强调工兵代表苏维埃实行劳动义务制,并未痛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腐败,排除B;“政权转到无产阶级以及跟随无产阶级的贫苦农民手中”可知,材料强调政权转移到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排除C。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仍未解决革命之初提出的‘和平、土地、面包’等迫切问题。”这表明 (  )
A.需要推翻封建王朝统治
B.立即退出一战的紧迫性
C.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没有退出一战,也没有消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更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阐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故选D;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封建王朝统治,排除A;据“未解决革命之初提出的‘和平、土地、面包’等迫切问题”可知,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排除B;“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只是“和平、土地、面包”等迫切问题的一方面,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
3.(2024·北京高一检测)历史海报是时代的产物。下图中代表苏维埃的人物形象由弱小变强大的关键在于 (  )
A.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
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加入了协约国军事集团
D.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选B。海报中1917年面对国内外敌人显得弱小的苏维埃人物,到1920年变强大,是由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维护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选B;1903年俄国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1917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国于1918年退出了协约国军事集团,也退出了一战,排除C;1932年苏联才完成“一五”计划,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  )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国家实行实物配给制
C.农产品收购制代替义务交售制
D.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得到重新调整
【解析】选D。题干中的变化是因为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得到了调整,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粮食税的实行,是调整产品分配的关系,而不是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排除A;实物配给制是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部分,不是出现变化的原因,排除B;农产品收购制代替义务交售制是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5.(2024·潍坊高一检测)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具体而言,在经济上,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故选A。
6.1925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由此可见 (  )
A.计划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B.十月革命之后妇女权益得到保障
C.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D.农业集体化使妇女工作机会增加
【解析】选B。根据“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这一时间信息可知,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掌握政权,而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权益得到保障,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B正确;当时的苏联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不是计划体制,排除A;实行普遍义务劳动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工作机会,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17分)
7.(2024·南平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影响。(17分)
【解析】第一问特点,据材料“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可知,高速度;据材料“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可知,重视国防;据材料“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苏联模式可知,指令性强,公有化程度高。第二问影响,主要是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概括。结合苏联模式可知,积极方面,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消极方面,从长远上来看,弊大于利,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执法几乎得不到监督,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农民阶层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毁灭性打击;片面追求重工业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等部门的发展,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答案:特点:高速度;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强;公有化程度高。
影响:实现工业化;为卫国战争奠定物质基础;提高国际地位;高度集权;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