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1-12 15:11:51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1教育网
2.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的学习,体验化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21cnjy.com
【教学重难点】
1.探究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2.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实验准备】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试管、导气管、水等。21·cn·jy·com
一、有关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性质背景知识介绍
教 学 的 过 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回忆已学的相关知识,说说O2和CO2有哪些性质? 讨论,回忆 提供背景信息,通过回忆引出问题。
【演示实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盛有O2和空气的瓶中 观察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O2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旺,则O2含量越多
【分组实验】分组实验1:向一瓶CO2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分组实验2:向一瓶CO2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分组实验1:向一瓶CO2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讨论并得出结论: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分组实验2:向一瓶CO2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讨论并得出结论: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则CO2越多。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师运用对比实验和学生小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试前,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我们有时要做几个深呼吸。现在请每位同学做两次深呼吸,同学们感觉如何?那么同学们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各自的想法或猜测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共同研讨后,进行验证。
【做出假设】归纳学生的各种猜想
【实验设计】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请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共同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交流实验的结论:难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确定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讨论并得出结论:水槽中开始向外冒气泡时,气体即收集满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对产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步骤1】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步骤2】两瓶呼出的气体(C、D)。【步骤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观察现象】空气瓶中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得出结论】①O2能助燃②CO2能灭火③呼出气体中O2含量比空气中少。【步骤4】向A 、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现象】空气瓶中不变浑,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得出结论】①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②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多。【步骤5】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发生的现象。【观察现象】哈气的玻璃片上会有水雾出现,空气中的玻璃片上面则没有。【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 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在情境中展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大胆置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解释与结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与吸入的空气中高,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要少。 学生回顾、总结 知识的总结
【思考】为什么要做对比实验?通常什么条件下必须要做对比实验?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 小组讨论并回答 鼓励学生反思小结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一、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1.O2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旺,则O2含量越多。
2.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则CO2的量越多。
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气体的收集
2.假设、方案、实验、结论
三、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信息)——分析讨论——得出结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或实验)报告,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与讨论。21教育网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体验化学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21cnjy.com
【教学重点】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的培养。
【实验用品】
蜡烛、小刀、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水、玻璃片、澄清石灰水、水槽。
【教学过程】
教 学 的 过 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君的炼丹炉?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展示书本图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生聆听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每年你都会对着生日蜡烛,许下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愿。吹灭蜡烛时,细心的你都会看到一缕白烟。你想过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吗?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产生了哪些物质呢?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请大家阅读P12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阅读】P12探究内容并进行探究活动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师点拨】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从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方面观察。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 【学生交流、总结】
【教师点拨】2.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观察火焰颜色,是否分层?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2)如何比较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3)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 【分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记录。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学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交流汇报】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熄灭后有什么现象产生?如果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师会重新燃烧?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有白烟产生。如果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会被点燃。(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以多实验几次)【交流汇报】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石蜡有了哪些了解?有哪些收获?【小结】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学生总结】【完成P13探究报告】 学会总结学会书写探究报告,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