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 王菲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
1. 叫溶液。
2. 叫溶质; 叫溶剂。
3.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碘酒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学习过程】
[活动与探究1] 它们到哪里去了?
蔗糖
食盐
硫酸铜固体
二氧化锰
现象
请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蔗糖、食盐哪里去了?
。
[活动与探究2] 什么是溶液?
物质A
物质B
搅拌后是否溶解
静置后是否分层
物质分类
食盐
水
蔗糖
水
硫酸铜固体
水
二氧化锰
水
小结:1.溶液的特征是: 、 、 。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 ___叫做溶液。
3.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
思考: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2)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3)冰水混合物是溶液。 (4)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2.请你完成一下填空
加入水中的物质
溶质
溶剂
溶液名称
蔗糖
氯化钠
硫酸铜固体
[活动与探究3]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1.取少量碘颗粒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酒精并振荡。
2.取少量碘颗粒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汽油并振荡。
3.取2-3滴植物油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6滴汽油并振荡。
思考:形成的是溶液吗?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小结:除了水可以作为溶剂以为, 、 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活动与探究4]将已有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倾斜,缓缓滴入酒精,不要振荡,观察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观察现象。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小结:溶液中溶质状态可以是 、 、
[活动与探究5]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试管
溶质
溶剂
现象
1
碘
水
2
碘
汽油
3
高锰酸钾
水
4
高锰酸钾
汽油
小结:由1、2和3、4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由1、3和2、4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1.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D.味精 C. 食盐 D.酒精
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3.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
A.无色 B.透明 C. 纯净物 D.均一、稳定
4.下列是对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 B.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析出蔗糖
C.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
5.把少量的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得溶液,其中 是溶质, 是溶剂,这种溶液叫 的 溶液。
6.13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回答: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所得溶液质量 113g(选填“>”、“<”或“=” )。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 王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勤于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关于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的建构;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关于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的建构;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有关溶液的图片
[教师]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那么什么是溶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
[活动与探究1]—它们到哪里去了?
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下表
食盐
蔗糖
硫酸铜固体
二氧化锰
现象
实验完毕小组汇报
[教师]请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蔗糖和食盐到哪里去了?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者联系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溶液有什么特点呢?
[活动与探究2] 什么是溶液?
物质A
物质B
搅拌后是否溶解
静置后是否分层
物质分类
食盐
水
蔗糖
水
硫酸铜固体
水
二氧化锰
水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1、请你观察烧杯中硫酸铜溶液各部分颜色是否一致?它说明了溶液具有什么特点?
2、静置后不分层,说明溶液又有什么特点?
[教师]请你归纳小结溶液的特征、定义及组成。
[学生]讨论并回答。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特征及定义,可以通过打比方来解释。如:由学生和课桌组成的体系就是一种“溶液”。平均一张课桌做两个人,符合“均一的”特征;下课铃声没响,同学们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符合“稳定的”特征;人和课桌组成的体系是“混合物”。学生如果能记住这个比方,也能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知识。)
[教师]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2)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3)冰水混合物是溶液。 (4)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2.请你完成一下填空
加入水中的物质
溶质
溶剂
溶液名称
蔗糖
氯化钠
硫酸铜固体
[教师]上述溶液中的溶剂均为水,那么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活动与探究3]—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1.取少量碘颗粒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酒精并振荡。
2.取少量碘颗粒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汽油并振荡。
3.取2-3滴植物油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6滴汽油并振荡。
思考:形成的是溶液吗?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思考问题,汇报交流。
[教师]以上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都是固体,那溶质可不可以是其他状态的物质呢?
[活动与探究4]将已有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倾斜,缓缓滴入酒精,不要振荡,观察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观察现象。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并汇报。
[教师]归纳总结,补充举例。如汽水中的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
[教师]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汽油能够溶解植物油、碘。那么,汽油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
[活动与探究5]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试管
溶质
溶剂
现象
1
碘
水
2
碘
汽油
3
高锰酸钾
水
3
高锰酸钾
汽油
结论
[教师]由2、②和3、③比较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由2、3和②、③比较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实验完毕小组汇报
碘溶于汽油后所得溶液,溶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课堂小结]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反馈】
1.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D.味精 C. 食盐 D.酒精
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3.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
A.无色 B.透明 C. 纯净物 D.均一、稳定
4.下列是对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 B.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析出蔗糖
C.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
5.把少量的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得溶液,其中 是溶质, 是溶剂,这种溶液叫 的 溶液。
6.13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回答: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所得溶液质量 113g(选填“>”、“<”或“=” )。
【板书设计】
§9-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特征: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M(溶质)+M(溶剂)=M(溶液)
4、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5、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6、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里溶解能力也不同
课件16张PPT。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 王菲 溶液在生产、生活、科研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活动探究1——它们到哪里去了?想一想:
请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蔗糖、食盐到哪里去了?蔗糖分散到水中食盐分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形成食盐溶液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中间。Na+和Cl- 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宏观微观宏观微观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不分层不分层不分层分 层 混合物 混合物 混合物混合物均
一
的稳
定
的混
合
物物质分类1、请你观察烧杯中硫酸铜溶液各部分颜色是否一致?
它说明了溶液具有什么特征?
2、静置后不分层,说明溶液又有什么特征?
活动探究2——什么是溶液?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溶剂被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蔗糖水蔗糖水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 溶质溶剂活动探究3——水是唯一的溶剂吗?1.取少量碘颗粒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酒精并振荡。
2.取少量碘颗粒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汽油并振荡。
3.取2-3滴植物油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6滴汽油并振荡。思考:形成的是溶液吗?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小结:除了水可以作为溶剂以为, 、
等也可以作为溶剂。酒精汽油分层均匀混合不分层液体也可以做溶质活动探究4——液体能做溶质吗?★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①固体和液体混合形成溶液,
溶质是 ,溶剂是 。
②气体和液体混合形成溶液,
溶质是 ,溶剂是 。
③液体和液体混合形成溶液,
溶质是 ,
溶剂是 。固体液体气体液体量少的液体水或量多的液体●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
溶液呈紫红色碘溶于汽油,
溶液呈棕色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2 碘 汽油4 高锰酸钾 汽油活动探究5——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本节课小结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两部分。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溶剂通常为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3、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1.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味精
C.食盐 D.酒精A反馈练习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D3.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
A.无色 B.透明
C.纯净物 D.均一、稳定D4.下列是对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
B.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析出蔗糖
C.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D5.把少量的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得溶液,其中 是溶质, 是溶剂,这种溶液叫 的 溶液。白磷二硫化碳白磷二硫化碳6.13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回答: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剂的化学式为
,所得溶液质量 113g(选填“>”、“<”或“=”)。H2SO4H2OZnSO4H2O<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 王菲
【学习目标】
1.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2.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课前预习】
1.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溶液,植物油与水不相溶,用力振荡后也只能得到乳状液体,这种液体也不稳定,经过静置,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我们把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_______________,而不聚集成_____________,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学习过程】
[活动与探究1] 乳浊液的形成
试管内加人物质
现 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
洗涤剂
思考:1.实验(1)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
2.实验(2)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
3.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1.乳浊液的定义
2.乳化现象
[跟进练习]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汽油出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出去衣服上的碘
C.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活动与探究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取3只烧杯,各注入2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入下表中。
2.将两药匙的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将温度记入下表中。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小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
[跟进练习]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
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 )
A.活性炭 ? B.氯化钠? C.硝酸铵 ?? D.氢氧化钠
[活动与探究3] 你还能设计出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它方案吗?
探究方案:
现象:
结论: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反馈】
1.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2.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A. 植物油和水——乳浊液 B. 碘和汽油——乳浊液
C. 食盐和汽油——溶液 D. 碳酸钙和水——溶液
3.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
A.催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还原作用
4.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C.硝酸铵
5.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
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6.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出去衣服上的油污,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两种除去油污方法的原理。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 王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2)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勤于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2、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教学过程】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的呢?
[学生]用洗洁精去洗
[教师]那洗洁精洗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呢?
[活动与探究1] 乳浊液的形成
试管内加人物质
现 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
洗涤剂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现象
[教师]1.实验(1)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
2.实验(2)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
3.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乳浊液的定义
2.乳化现象
[跟进练习]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汽油出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出去衣服上的碘
C.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教师] 你知道便携式“自动加热”的食品吗?你知道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冰杯吗?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探究。
[活动与探究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讨论总结。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
[跟进练习]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
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
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 )
A.活性炭 ? ?B.氯化钠? C.硝酸铵 ?? D.氢氧化钠
[教师]分析练习题中的实验原理,你还能设计出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它方案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小组评价
[教师]教师点评
[课堂小结]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反馈】
1.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2.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A. 植物油和水——乳浊液 B. 碘和汽油——乳浊液
C. 食盐和汽油——溶液 D. 碳酸钙和水——溶液
3.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
A.催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还原作用
4.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C.硝酸铵
5.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
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6.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出去衣服上的油污,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两种除去油污方法的原理。
【板书设计】
§9-1 溶液的形成
二、乳浊液
1、乳浊液
2、乳化现象
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NH4NO3
2、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例如 NaCl
3、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NaOH
课件14张PPT。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 王菲分层分层浑浊浑浊分层不分层不干净干净活动探究1—— 乳浊液的形成 思考:1.实验(1)所得的混合物是否稳定、均一?是不是溶液?振 荡静 置液体分层不均一不稳定不是溶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2.实验(2)说明了洗涤剂具有什么功能?
3.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跟进练习]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汽油出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出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C 出门在外: 是郊游、露营、狩错、钓鱼及长途旅行时保存清凉(温热)食品、饮料的理想器具。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溶解并在3-5秒钟内即刻升温,温度高达150℃以上,蒸汽温度达200℃,最长保温时间可达3小时,很容易将生米做成熟饭。发热过程无任何污染,而且成本低廉,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1)测量水的温度(2)加入溶质(3)玻璃棒搅拌(4)测量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活动探究2—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热量的变化吗?活动探究2—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热量的变化吗?我会总结: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如 。 [跟进练习]
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 )
A.活性炭 ? B.氯化钠?
C.硝酸铵 ?? D.氢氧化钠C[活动与探究3] 你还能设计出探究物质溶解时
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它方案吗?探究方案:
现象:
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植物油和水——乳浊液
B. 碘和汽油——乳浊液
C. 食盐和汽油——溶液
D. 碳酸钙和水——溶液A反馈练习1.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B3.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
A.催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还原作用B4.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D.硝酸铵D5.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
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6.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出去衣服上的油污,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两种除去油污方法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