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5 16: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学习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以推荐词的形式展示你对 乡土中国的了解。
-2.依据文体特征,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3.明确下节阅读课任务。
中国之大
9月29日的张家口
中国之复杂
有这样的地方,也有这样的地方, 而且两个之间并不遥远,可是我们都叫 中国人,在广袤疆域的背后,我们的精 神血脉中是否有某些相似的东西呢
中国人的种菜天赋,把外国人都惊呆了
“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 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 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在种菜技艺上,中国 人和外国人也有很大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种 菜的农民一生也只会重复种植一些蔬菜,而我们 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 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活动二: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中国人为什么那么 喜欢种菜,你能用你的理解来解释么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种菜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种地是 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 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 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 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 村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 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 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 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乡土本色”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不
适应,会说是水土不服, 更有甚至,离开故乡要带
一包土。安土重迁的特点 也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中 重视安稳的属性,这也反 映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 面,如《西游记》中,当 孙悟空不知道妖怪是谁的 时候,会先去找谁呢
对乡土的迷恋
“ 地诚任,不患无财”正如此句所言,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早在 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中就形成了对土地深深依赖,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构建了 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也导致土地成为中国人最 为本质的生产资料,“ 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成了中国人生活最真实的 写照,而时至今日,土地依然关乎国人生计,但我们与土地的羁绊也 早已深植血脉。
纵然岁月千秋载, 一捧黄土万人心! 或许黄颜色的皮肤就已经注定了 我们与土地的不解之缘,从生计的维持,到变革的动力,我们行走在 岁月流逝的沙海中,但始终没有忘记这片哺育我们数千年的土地。时 至今日,当我们俯下身子再一次触碰那横贯千古仍不改色的土壤时, 你会感到 一 丝温热, 一 阵跳动,那是民族的脊梁,华夏的脉搏。
每年的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
《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也是国务
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 而中国更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
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你能算一下你认 识的属于你亲戚 范畴的人有多少 个么
家谱情结
活动三
·用画图的形式把你所有知道的亲戚画出来, 能够表现你们的相互的亲疏关系,并向你的 小组成员进行展示。
·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方要复杂,我们称呼 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 语中这两者都统称为aunt。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 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 偶我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
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一用uncle
代表。
■称谓的简单或是复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西方对于 家庭格局与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理解不同。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 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 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 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 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 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亵的意思而且。这 个网络象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我们的家庭关系图
活动四:中美妈妈对比
活动四
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产
生这样的不同,你能解释么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 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 以大到象个小国。而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 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 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 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 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为什么中国妈妈与美国妈妈不同
刘姥姥的女儿嫁给了王狗儿,
狗儿的祖父原来在朝中作官时, 曾和王夫人之父连宗,认作侄 儿。后来王狗儿家衰败后,再 也没有和金陵王家有过联系。
后来王狗儿生活非常艰难,听 说王夫人嫁入荣国府作了太太, 所以怂恿自己的岳母刘姥姥去 荣国府向王夫人打秋风,才开 始来往起来。
■ 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 探究它们产生的原因似乎也并不容易,这需
要对中国社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考察,进行 精当理性的概括,1940年,有这样一位社会 学家从这些问题出发,具有时代眼光的解读 过我们刚刚发现的问题。
《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取自费孝通20世纪40
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
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 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 载的14篇文章。费孝通,著名社会 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 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 基人之一。
《乡土中国》序言
“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
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 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 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 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
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 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
第一步:浏览
■浏览目录,大致了解整本书的体例、主要内容、 篇章格局。
1.乡土本色
-2.文字下乡
3.再论文字下乡
·4.差序格局
=5.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6.家族
-7.男女有别
8.礼治秩序
-9.无讼
-10.无为政治
11.长老统治
12.血缘和地缘 13.名实的分离 14.欲望到需要
《乡土中国》目录
思维导图:
第二步:略读
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大意, 略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大致理解书
中重要观点。
第三步:精读
■ 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 入钻研,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悟, 可以借助回答教材中的阅读导引来检测对相关概 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借助书本每一章前的文本梳 理勾连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研读
研读就是在通读完全书,并精读过部分章节
后,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 提出的专题,也可以是参考教材后面附加的问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讨论展示。
第五步:重读
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一遍反复阅读,甚 至终生阅读。对于同一本书,我们在不同的年龄, 在不同的境遇下读所获得的感受与认知是不同的。
■《乡土中国》共14章,教师共开设4节导读课。在教师开 设导读课之前的前两周,布置全班学生通读全书。在教 师正式开设导读课的第一周前,要求学生阅读前3章;
-第二周前要求学生阅读4-8章; "第三周前要求学生阅读9-11章;
-第四周前要求学生阅读12-14章。
·学习任务一是摘抄出各章的论点句;二是用思维导图的 形式展现每一章的行文结构。每周教师开设导读课时, 要求学生展示前一周的优秀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成果, 教师进行阅读指导并布置下一周的阅读内容和学习任务
或活动。
阅读计划单
· 导读课——任务:初步了解《乡土中国》。
■批注指导课——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注。
■研读指导课——任务:教师示范指导如何进行研究性问题的探讨研
究 。
学生分小组研究性课题展示、阅读评价与考核。
在前面浏览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用“标题”文字填写)
无为政治
答案 ①再论文字下乡 ②血缘和地缘 ③无讼 ④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男女有别
家族

乡 土 本 色 一 差 序 格 局 对 比
V
团体格局
文字下乡


长 老 统 治 → ④
维系着私 人的道德
礼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