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的文体。
2. 通过反复朗读,能学会重点文言字词,运用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准确翻译文章。
3. 能读懂文意,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准确翻译文章,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警句。
教学难点
能学会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中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如果说雅典娜是西方古希腊智慧女神的化身,那么作为我们东方智慧人物的典型,他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没错,他就是诸葛亮。作为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神机妙算的军事家,为蜀汉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位忠臣,他除了有这么多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普通的身份,那就是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说到父亲,请同学们来和老师看这样的一张图片(PPT出示信的图片)。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信呢?(学生回答引出父亲写给儿子)。并让学生朗读诸葛亮写给诸葛瞻的这一封信,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刚才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各抒己见,火眼金睛,学生们都找到了不同的侧重点。我们一起来概括梳理一下同学们的观点(PPT出示归纳出来的知识点:信的问题,信的格式,这封信的背景,这封信的内容等)。从而明确信的正文就是今天所学的课文,通过文体,背景,内容导出课题《诫子书》。
【自读课文】
1. 预习检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老师巡走听学生读,发现读音问题后,老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并纠正读音。
夫:作为句首发语词,读为(fú) 淡泊::(dàn)(bó)
淫慢:(yín) 穷庐:(lú)
2. 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划分朗读节奏,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1)用担忧的语气读,读出诸葛亮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2)用劝解的语气读,语气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3)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勉励。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听读之后,师生共同明确课文朗读停顿,明确停顿后,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
4. 小组PK朗读。(唐伯虎点秋香)
5. 个人展示朗读。(注意:展示要求:这一内容安排普通话准确、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展示。)
①提示展示学生要男女生各一名读给大家听,特别留意字音是否准确,句中停顿是否恰当,有没有注意到语气语调,并用红笔在书上做记号,以便点评。先安排一名朗读能力一般的同学,点评后,再请一名朗读能力好的同学读。
②展示学生范读,若展示学生觉得自己还读不到位,告知他可向老师求助。
③若展示学生向老师求助,老师可先读一遍,后点评,然后再读一遍。
【自译课文】
合作探究:在刚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结合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小组合作中,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还有不会的字词或是句子,圈点勾画或是在旁边批注出来。
翻译提示:(《世说新语》二则中已教过翻译方法)
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之”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运用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法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梳理点拨】
情景预设:个别小组提出不会翻译的句子:
例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小组可现场求助,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师点拨:
(1)慢 古义:懈怠。 今义:与“快”相对。
(2)险 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地势险要。
(3)治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例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
师点拨:
1、结合注释,重点字词提示:
(1)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2)行:品行,操守。
(3)修身:修身养性。
(4)养德:培养品德。
2、常用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3、常用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
4、随堂检测本课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自解课文】
1.同学们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句子,请说一说你喜欢它的理由。(抓关键句)
例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拓展)
例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存高远+拓展)
例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惜时+拓展)
2.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勉励他珍惜时光,刻苦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用之才。
【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话在小字本上翻译课文。
2、在熟读和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摘抄三则和诸葛亮有关的小故事,并在语文笔记本上积累相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和诗句。
教学反思
《诫子书》。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文言文,它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学情有限,所接触的文言文又不多,加之在内容上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同时采用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准,因此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于这篇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它是骈体文,要以对偶句为突破口的话,它是否适合逐词逐句的翻译?
通过这次课,我也在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被自己的预设锁定,不能被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限制,更不能被课堂教学模式限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取舍,做到一课一得。在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