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21: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这一伟大工程( )

A.中心是①——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3.当你看到“及第”“进士”“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迷君心”的诗句也透露出这种舞蹈在当年的风靡。材料反映出唐朝( )
A.朝廷戒奔从简 B.尚武风气流行
C.文化兼容并包 D.妇女地位提高
6.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这说明,当时日本的前进主要得益于( )
A.鉴真东渡 B.遣唐使来华
C.玄奘西行 D.戚继光抗倭
7.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8.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 )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南北分治 D.重文轻武
9.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10.蒙古汗国没有年号纪年的传统。忽必烈继位后,建年号曰“中统”,以儒家经典《春秋》《易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这一举动根本目的旨在( )
A.维护元朝统治 B.实现民族平等 C.形成尊孔之风 D.推行汉化政策
11.下面文本框中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与此项发明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李清照 B.毕昇 C.徐光启 D.李时珍
12.《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
13.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探险家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里的“探险家”是指( )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4.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5.在面对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时,乾隆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这说明乾隆(  )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加强了君主集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0分。答案请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
16.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地区 朝代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1)据材料一表格,指出我国人口在宋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宋代随着商业需求增长,宵禁和固定市场交易地点被取消,各种店铺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甚至有些店铺“通晓不绝”……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店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发展的影响。
17.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材料二:“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中国民族史纲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宋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
材料三: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3)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灭亡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故A符合题意;唐朝是继隋朝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故B不符合题意;宋朝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故C不符合题意;元朝结束了宋夏金分立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故A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故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隋朝大运河”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及第’‘进士’‘状元’”可知,这是科举考试的功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度,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C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中央机构,排除B项;行省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及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出自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B项正确;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文景之治,排除A项;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排除C项;清朝出现康乾盛世,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可知,中亚的胡旋舞在中原流行。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反映出唐朝文化兼容并包,C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舞蹈在当时风行,并不能说明朝廷戒奢从简,排除A项;题干舞蹈的盛行得益于唐朝文化兼容并包,与尚武风气流行无关,排除B项;胡旋舞传入中原直接反映的是文化的交流互鉴,不能推断出妇女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对周边国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从而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前进,因此当时日本的前进主要得益于遣唐使来华,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但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戚继光抗倭发生在明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D项正确;汉朝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商业发展,与题干反映的重文轻武政策不符,排除B项;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因此南北分治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出现汉族人饮茶的方法,反映了汉族与契丹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最能证明宋辽时期民族间文化的交融,未涉及农业生产、海外贸易和民族矛盾缓和的相关信息,因此,ABC项与材料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忽必烈继位后,建年号曰‘中统’,以儒家经典《春秋》《易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可知,元朝建年号曰“中统”,尊崇儒学经典,以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目的在于强化元朝国家认同,维护元朝统治,A项正确;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排除B项;“形成尊孔之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推行汉化政策”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己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胶泥刻字,更互用之等信息。结和所学,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李清照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明代徐光启的主要代表作是《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代李时珍的主要著作是《本草纲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分析可知,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强化封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B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探险家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和所学可知,加文·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探险家郑和在其下西洋的航行中,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他在1405年至1433年间七次下西洋,航行范围广泛,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项正确;鉴真是唐代高僧,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都与中国探险家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项正确;《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徐光启所著,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在对上关系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因此乾隆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1)变化: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2)表现:店铺遍布大街小巷,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运用广告宣传产品。
影响: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戏剧表演兴盛;宋词盛行。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可知,宋代时期北方户数为459万户,南方为830万户,因此发生的变化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原因:结合所学南方户数超过北方的原因,可从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和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2)表现:根据材料二“各种店铺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可得出,店铺遍布大街小巷,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根据材料二“有的店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可得出,运用广告宣传产品。
影响:结合所学宋朝商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市民阶层、文化、戏剧表演、宋词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戏剧表演兴盛;宋词盛行。
17.(1)办法: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2)领域:政治;经济(生活);文化。
(3)方式: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颁布法律;制度化建设。(任答其中两点)作用: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任答其中两点)
【详解】(1)办法:据材料一“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领域:据材料二“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可知,两宋时期民族交流的领域是政治上的;据材料二“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可知,两宋时期民族交流的领域是经济上的;据材料二“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可知,两宋时期民族交流的领域是文化上的。
(3)方式:据材料三“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是武力平叛;据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是册封宗教领袖;据材料三“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是设置管理机构;据材料三“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是颁布法律;据材料三“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是制度化建设。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权,采取了各项措施,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