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优】2016春(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期末检测卷(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练优】2016春(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期末检测卷(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1 07: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期末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5·河南洛阳模拟二)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2015·四川成都中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了完成上述“最首要的任务”,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实施“产业复兴法” B.稳定农产品价格
C.推行“以工代赈” D.颁布“社会保障法”
【点拨】在罗斯福“新政”举措中,实行失业救助是化解危机的重要对策,后来实行以安排失业人员上岗就业以取代单纯救助,即推行“以工代赈”,故选C项。
B
C
3.世界上几个大国的角逐,时而在政治上,时而在会议桌上,下列会议中体现牺牲他国利益的是( )
①华盛顿会议 ②慕尼黑会议 ③德黑兰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河北承德3月月考)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历史长河的沧桑巨变。右边德国的版图出现在( )
A.普法战争之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东欧剧变之后
C
C
5.(2015·广西贵港中考)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下列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点拨】图①是德黑兰会议,图②是1945年4月易北河会师,图③是易北河会师后几天,苏军攻克柏林。
6.(2015·山东莱芜中考)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参加红场阅兵。下列史实与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 )
①慕尼黑协定 ②26国宣言 ③雅尔塔会议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C
7.(2015·山东济南中考)如下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美国的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②美国不再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 ③欧洲的联合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示形象地反映了“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美国仍然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故②错误。
B
8.(江西中考)下列事关日本历史的选项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B.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偷袭珍珠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D.重视科教促使“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
9.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应该吸取的东欧剧变的重要历史教训有( )
①必须加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④实行多党制、政治多元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在历史上,非洲最早成为欧洲的殖民侵略对象以及欧洲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标志事件分别为( )
A.新航路开辟;1956年埃及独立
B.工业革命;“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C.新航路开辟;纳米比亚独立
D.工业革命;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
D
C
11.印巴分治领土的划分标准是( )
A.文化传统 B.历史渊源
C.宗教信仰 D.经济发展水平
12.(2015·河北保定模拟三)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13.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在于( )
A.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B.合作与对抗并存
C.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D.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C
C
D
14.(2015·广西桂林中考)20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开幕,此后该展会将永久落户桂林,这为桂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东盟属于世界经济区域性集团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B.是经济全球化的惟一途径
C.提高了集团内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D.彻底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点拨】世界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也提高了集团内各国的国际竞争力。A、B、D项认知均较片面,故选C项。
15.(2015·河北中考)比尔·盖茨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截至2011年,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从1998年到2010年他一直在《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上排名榜首。1983年《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称比尔·盖茨在软件方面的功绩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重要。由此表明( )
A.美国是拜金的国家 B.美国人怀旧心理明显
C.科技既造福人类又创造财富 D.比尔·盖茨的发明影响最大
【点拨】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从比尔·盖茨到爱迪生,他们的技术发明给人类创造了财富,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选C项。
C
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15·山西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议会在整个事件(光荣革命)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期,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材料二: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处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以上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小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最高工作小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材料四:1978—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152元增加到990元,平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686.3元。
——摘自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五:首钢人(首都钢铁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企业带来返老还童——1991年,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摘编自1992年《人民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改革的影响。(8分)
内容:新经济政策:在苏俄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罗斯福新政:颁布《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进行调整。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并分析其原因。(6分)
成效:农村: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取得较大发展。城市:企业利润增加;企业活力增强。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4)推动上述四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哪些?(4分)
走改革创新的道路;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措施;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等。
17.(2015·江苏泰州中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实现世界和平还需要世界各国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惟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德国是战争的惟一祸首吗?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4分)
不是,“一战”爆发的深层原因是西方列强对于殖民地的争夺,德奥等同盟国成员与英法俄协约国都应对战争负责。
材料二: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钩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和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世界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
(2)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维系国际秩序的世界体系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此世界体系没有保证世界和平的主要原因。(4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强间由于利益的纠纷和争夺,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
材料三: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二战”期间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如图一)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供奉有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如图二)
图一        图二
(3)德国、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根据材料三分析,德国与日本面对侵略历史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德国承认并直面历史,日本否认侵略罪行。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自2015年5月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4)综上所述,请你就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对话与协商机制;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言之有理即可)
18.(2015·河南安阳中考二模)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材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材料一中的“同盟”指什么?“同盟分裂”的标志是什么?(4分)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不得照抄原文)(6分)
特点: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举例: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一例即可)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它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结束。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4分)
抑制大国霸权;加强合作,寻求理解,求同存异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