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023·太和)看拼音,写词语。
zhǒng zhàng
xì nì
fáng yù
fèi téng
yán jùn
xī shuài
pái huái
dān gē
【答案】肿胀;细腻;防御;沸腾;严峻;蟋蟀;徘徊;耽搁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肿胀”都是月字旁,左右结构;“细腻”的“腻”是月字旁,右边是“贰”;“防御”的“御”是双人旁,右边是“卸”;“沸腾”的“腾”是月字旁,右边下面是“马”;“严峻”的“峻”是山字旁,右边是“夋”;“蟋蟀”都是虫字旁,左右结构;“徘徊”都是双人旁,左右结构;“耽搁”的“耽”是耳字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肿胀;细腻;防御;沸腾;严峻;蟋蟀;徘徊;耽搁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2023·太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粗犷 (guǎng kuàng) 慰藉 (jí jiè) 字帖 (tiē tiè)
赤裸裸 (guǒ luǒ) 削弱 (xuē xiāo) 哽咽 (yān yè)
【答案】guǎng;jiè;tiè;luǒ;xuē;yè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粗犷”应读guǎng,指粗鲁而豪放;“慰藉”应读jiè,指安慰的意思;“字帖”应读tiè,指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赤裸裸”应读luǒ,比喻毫无遮掩。“削弱”应读xuē,指使减弱;“哽咽”应读yè,指哭的声音;
故答案为:guǎng;jiè;tiè;luǒ;xuē;yè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2023·太和)按要求照样子写两个四字词语。
(1)词语中含有反义词:出生入死 。
(2)词语中含有数字:五湖四海 。
(3)词语中含有近义词:心平气和 。
【答案】(1)左顾右盼;前因后果
(2)三心二意;千军万马
(3)风平浪静;山崩地裂
【知识点】词汇运用;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像“出生入死”这样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如“左顾右盼 前因后果 南辕北辙”等;
(2)像“五湖四海”这样的含有数字的成语,如“三心二意 七上八下”等;
(3)像“心平气和”这样的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如:风平浪静 山崩地裂 山盟海誓等;
故答案为:(1)左顾右盼;前因后果;(2)三心二意;千军万马;(3)风平浪静;山崩地裂;
【点评】仿写词语考查学生的词语掌握能力。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集合题目给出的例词,认真分析要求和例词的特点,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作答。
4.(2023·太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张十八员外”指的是( )
A.张籍 B.张旭 C.张若虚 D.张九龄
【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 结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写作背景,诗中“张十八员外”指的是张籍;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2023·太和)下列词语中的“临”字和“身临其境”的“临”意思一致的是( )
A.双喜临门 B.居高临下 C.背山临水 D.临危受命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身临其境”的“临”意思是来到、到达;
A项“双喜临门”的“临”是来到到达的意思,与“身临其境”的“临”意思一致;
BCD三项中“临”是面对的意思,“临”字和“身临其境”的“临”意思不一致;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根据词义体会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做出选择。
6.(2023·太和)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询问 上旬 B.英骏 峻俏 C.引吭高歌 挖坑
D.花藤 沸腾 E.荣誉 眷写 F.扭胯 挫折
【答案】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词语,ACDEF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没有错别字;
B项中“英骏”应写作“英俊”;“峻俏”应写作“俊俏”;这项中词语书写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7.(2023·太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张择端匠心独运,为我们留下了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巨作——《清明上河图》。
D.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句子“提高”与“防控工作”搭配不当,应该把“提高”改成“做好”;
B项这句中描述“原因是....的结果”前后矛盾,应该把“的原因”去掉;
C项中句子表述正确,没有错误;
D项中句子缺少主语,应该把“使”去掉;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8.(2023·太和)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A.夸张 对偶 反问 对偶 B.拟人 比喻 反问 夸张
C.夸张 夸张 设问 对偶 D.夸张 对偶 设问 比喻
【答案】D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中“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夸张描写了楼高的特点;
②这句中两句诗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③这句中运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进行表述,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④这句中把“五岭山脉”比作“细浪”;把“乌蒙”比作“泥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9.(2023·太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登上山顶,____四周,青山绿水在阳光的笼罩下别有一番美景。
②鲁迅先生经常讲起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克己为人,却____。
A.环绕 守口如瓶 B.环顾 守口如瓶
C.环顾 绝口不提 D.环绕 绝口不提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①这句中“登上山顶”应该用“环顾”描述“四周”,指看了一圈;
②这句中句子中“经常讲起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克己为人”结合后面的“却”应该选择“绝口不提”,指这件事情绝对不和别人说。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10.(2023·太和)积累回顾。
(1)《江上渔者》脍炙人口,其中“ , 。”写出了捕鱼者的艰辛,饱含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2)《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读过的古诗词中,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有“ , ”。
(3)《匆匆》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极其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 和 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 的主题思想。
(4)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5)日积月累:有心栽花花不发,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忠言逆耳利于行。
【答案】(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朱自清;慨叹;怅然若失;白白走这一遭
(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5)无心插柳柳成荫;子欲养而亲不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意思是江上行人来来往往,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
(3)结合课文《匆匆》,课文作者是朱自清,结合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拜拜走这一遭的主题思想。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4)结合课文《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书写时“重”横画较多要正确书写;“鸿毛”的“鸿”是三点水,最右边是“鸟”;
(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比喻有心去做的事情常常做不成,无心去求的事情反而不请自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这两句话常被用来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的药物大多数是苦的,但是有利于治疗疾病;同样,真诚的劝告或批评往往是不中听的,但是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和错误。
故答案为:(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朱自清;慨叹;怅然若失;白白走这一遭(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5)无心插柳柳成荫;子欲养而亲不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11.(2023·太和)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铬记在心。(改成反问句)
(2)仿照下面句子,以“微笑”开头,写出两句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书籍像一把钥匙,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仿句:微笑 , 。
微笑 , 。
(3)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大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4)荷花开了,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改成拟人句)
(5)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文言文的意思。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B.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答案】(1)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怎能不都将铬记在心呢?
(2)像一盏明灯;照亮游子的回家之路;像一滴甘泉;滋润我们的干涸的心田
(3)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4)荷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5)A.难道说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B.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其他语言表达;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把“能”改成“怎能不”,在句末加上“吗”,把句号改成问号,进行作答。
(2)结合例句中表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微笑”的特点,进行仿写作答;
(3)这句中“大概”和“差不多”意思相近,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4)结合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根据荷花的特点,进行改写作答;
(5)A项“为”是因为的意思,“弗若”是不如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B项中“孰”是谁的意思;“知”指智慧、学识;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翻译作答。
故答案为:(1)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怎能不都将铬记在心呢?(2)像一盏明灯;照亮游子的回家之路;像一滴甘泉;滋润我们的干涸的心田(3)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4)荷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5)A.难道说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B.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阅读
(2023·太和)课内阅读。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节选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12.“死得其所”的意思是 ,作者认为 才算“死得其所”。
13.选段中加点的“共同的革命目标”指的是 。
14.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15.画横线的三组短语从三个层面阐述了 ,鼓励大家要 。
【答案】12.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为人民利益而死;
13.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14.这句话说明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15.团结;搞好团结,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2.结合对词语的意思,“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结合文中句子,为人民利益而死才算是“死得其所”;
故答案为: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为人民利益而死;
13.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共同的革命目标”指的是实现全民族的解放;
故答案为: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14.结合短文内容,“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意思是鼓励同志们要勇于战胜困难,对胜利和光明要充满信心。结合自己的额理解,进行作答的。
故答案为:这句话说明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15.“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围绕“团结”,鼓励大家要搞好团结,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团结;搞好团结,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2023·太和)课外现代文阅读。
剥豆
毕淑敏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的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起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1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瞻前顾后: 。
17.文中说“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喜”的是 ;文中的“我”想淡化结果”的原因是 。
18.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 。
②快起来的原因: 。
19.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 )
A.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0.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换成“优柔寡断”吗?为什么?
21.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16.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全。
17.儿子具有如此强烈的自信心,“我”相信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我知道儿子输定了,为了保护儿子的自信心,所以想淡化结果。
18.让儿子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和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让儿子自己多一些自信
19.A
20.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事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
21.勇于竞争,敢于认输。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瞻前顾后”意思是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全。结合词语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全。
17.结合上下文,“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的喜悦”是因为我为儿子的自信和大气而感到高兴;“我”想淡化结果的原因是知道儿子输定了,为了保护儿子的自信心,因此希望能淡化结果。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儿子具有如此强烈的自信心,“我”相信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我知道儿子输定了,为了保护儿子的自信心,所以想淡化结果。
18.结合文中描写,“我”慢下来的原因是希望儿子获得胜利,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我”快起来是因为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结合文中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让儿子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和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让儿子自己多一些自信
19.结合文中句子,文中对“我”和儿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方法;结合对句子的分析,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A
20.结合文中句子“想起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这句中“瞻前顾后”意思是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这个词语体现了“我”对儿子的关心和疼爱,表现了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做事做事考虑周密谨慎, 含有褒义;而“优柔寡断”含有贬义,变成母亲办事迟疑;与文中表达的意思不符。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事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
21.结合短文内容,文中的“儿子”是一个勇于竞争、敢于认输的懂事的孩子;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勇于竞争,敢于认输。
三、习作
22.(2023·太和)写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母校、老师和同学。临别之际,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要求书信格式正确,记述详略得当,文中请不要写自己的真实姓名。题目自拟。
【答案】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张老师:
您好!
时光犹如一条小河,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逝。
六年前,我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走进了小学的校园,投入了你的怀抱。我们在您的教导下学习,在您的关怀下奔跑。回想起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在我的记忆中,您既漂亮又和蔼,像母亲一样地照顾着我们。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呕吐了,其它同学都躲开,您却走过来,帮我打扫地上的呕吐物,还亲切地问要不要送我回家。我在心中十分感激:当时您没有责怪我扰乱课堂秩序,只是轻轻地说一句话:“以后不舒服要说哦!”
从小我就不喜欢在公众面前讲话,也不敢举手发言。五年级时,我被选为了班长。这个职务不仅要管理班级,还要定期组织中队活动。这对于胆小的我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挑战。
我向您申请不当班长,您没同意,您鼓励我,要我去尝试一下。现在看来,因为多次组织中队活动,我有了一些组织能力,也不再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了。假如当初没有您的鼓励,我也就不会坚持下来,更不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我要感谢您!
张老师,我承认,有时我们确实觉得您烦,您严厉。但仔细一想:这不是为了我们好吗?您有时唠叨,这不也是在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吗?所以,我觉得应该心存感激,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因为,没有您,就没有我们优异的成绩;没有您,就没有我们快乐的小学生活。您在讲台上专注的神情,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已深深铭记在我的心里。敬爱的张老师,在这毕业之际,我用这封信来表达对您无尽的感激,也希望您能原谅我们平时的淘气。
祝: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您的学生 小雨
2022年6月7日
【知识点】书信写作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给老师或者同学要写的一封信,书信内容要详实,格式要正确,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给老师的一封信”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格式正确。
1 / 1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023·太和)看拼音,写词语。
zhǒng zhàng
xì nì
fáng yù
fèi téng
yán jùn
xī shuài
pái huái
dān gē
2.(2023·太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粗犷 (guǎng kuàng) 慰藉 (jí jiè) 字帖 (tiē tiè)
赤裸裸 (guǒ luǒ) 削弱 (xuē xiāo) 哽咽 (yān yè)
3.(2023·太和)按要求照样子写两个四字词语。
(1)词语中含有反义词:出生入死 。
(2)词语中含有数字:五湖四海 。
(3)词语中含有近义词:心平气和 。
4.(2023·太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张十八员外”指的是( )
A.张籍 B.张旭 C.张若虚 D.张九龄
5.(2023·太和)下列词语中的“临”字和“身临其境”的“临”意思一致的是( )
A.双喜临门 B.居高临下 C.背山临水 D.临危受命
6.(2023·太和)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询问 上旬 B.英骏 峻俏 C.引吭高歌 挖坑
D.花藤 沸腾 E.荣誉 眷写 F.扭胯 挫折
7.(2023·太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张择端匠心独运,为我们留下了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巨作——《清明上河图》。
D.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8.(2023·太和)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A.夸张 对偶 反问 对偶 B.拟人 比喻 反问 夸张
C.夸张 夸张 设问 对偶 D.夸张 对偶 设问 比喻
9.(2023·太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登上山顶,____四周,青山绿水在阳光的笼罩下别有一番美景。
②鲁迅先生经常讲起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克己为人,却____。
A.环绕 守口如瓶 B.环顾 守口如瓶
C.环顾 绝口不提 D.环绕 绝口不提
10.(2023·太和)积累回顾。
(1)《江上渔者》脍炙人口,其中“ , 。”写出了捕鱼者的艰辛,饱含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2)《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读过的古诗词中,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有“ , ”。
(3)《匆匆》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极其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 和 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 的主题思想。
(4)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5)日积月累:有心栽花花不发,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忠言逆耳利于行。
11.(2023·太和)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铬记在心。(改成反问句)
(2)仿照下面句子,以“微笑”开头,写出两句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书籍像一把钥匙,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仿句:微笑 , 。
微笑 , 。
(3)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大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4)荷花开了,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改成拟人句)
(5)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文言文的意思。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B.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阅读
(2023·太和)课内阅读。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节选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12.“死得其所”的意思是 ,作者认为 才算“死得其所”。
13.选段中加点的“共同的革命目标”指的是 。
14.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15.画横线的三组短语从三个层面阐述了 ,鼓励大家要 。
(2023·太和)课外现代文阅读。
剥豆
毕淑敏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的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起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1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瞻前顾后: 。
17.文中说“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喜”的是 ;文中的“我”想淡化结果”的原因是 。
18.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 。
②快起来的原因: 。
19.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 )
A.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0.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换成“优柔寡断”吗?为什么?
21.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习作
22.(2023·太和)写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母校、老师和同学。临别之际,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要求书信格式正确,记述详略得当,文中请不要写自己的真实姓名。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肿胀;细腻;防御;沸腾;严峻;蟋蟀;徘徊;耽搁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肿胀”都是月字旁,左右结构;“细腻”的“腻”是月字旁,右边是“贰”;“防御”的“御”是双人旁,右边是“卸”;“沸腾”的“腾”是月字旁,右边下面是“马”;“严峻”的“峻”是山字旁,右边是“夋”;“蟋蟀”都是虫字旁,左右结构;“徘徊”都是双人旁,左右结构;“耽搁”的“耽”是耳字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肿胀;细腻;防御;沸腾;严峻;蟋蟀;徘徊;耽搁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guǎng;jiè;tiè;luǒ;xuē;yè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粗犷”应读guǎng,指粗鲁而豪放;“慰藉”应读jiè,指安慰的意思;“字帖”应读tiè,指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赤裸裸”应读luǒ,比喻毫无遮掩。“削弱”应读xuē,指使减弱;“哽咽”应读yè,指哭的声音;
故答案为:guǎng;jiè;tiè;luǒ;xuē;yè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答案】(1)左顾右盼;前因后果
(2)三心二意;千军万马
(3)风平浪静;山崩地裂
【知识点】词汇运用;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像“出生入死”这样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如“左顾右盼 前因后果 南辕北辙”等;
(2)像“五湖四海”这样的含有数字的成语,如“三心二意 七上八下”等;
(3)像“心平气和”这样的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如:风平浪静 山崩地裂 山盟海誓等;
故答案为:(1)左顾右盼;前因后果;(2)三心二意;千军万马;(3)风平浪静;山崩地裂;
【点评】仿写词语考查学生的词语掌握能力。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集合题目给出的例词,认真分析要求和例词的特点,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 结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写作背景,诗中“张十八员外”指的是张籍;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身临其境”的“临”意思是来到、到达;
A项“双喜临门”的“临”是来到到达的意思,与“身临其境”的“临”意思一致;
BCD三项中“临”是面对的意思,“临”字和“身临其境”的“临”意思不一致;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根据词义体会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做出选择。
6.【答案】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词语,ACDEF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没有错别字;
B项中“英骏”应写作“英俊”;“峻俏”应写作“俊俏”;这项中词语书写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7.【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句子“提高”与“防控工作”搭配不当,应该把“提高”改成“做好”;
B项这句中描述“原因是....的结果”前后矛盾,应该把“的原因”去掉;
C项中句子表述正确,没有错误;
D项中句子缺少主语,应该把“使”去掉;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中“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夸张描写了楼高的特点;
②这句中两句诗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③这句中运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进行表述,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④这句中把“五岭山脉”比作“细浪”;把“乌蒙”比作“泥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9.【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①这句中“登上山顶”应该用“环顾”描述“四周”,指看了一圈;
②这句中句子中“经常讲起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克己为人”结合后面的“却”应该选择“绝口不提”,指这件事情绝对不和别人说。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10.【答案】(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朱自清;慨叹;怅然若失;白白走这一遭
(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5)无心插柳柳成荫;子欲养而亲不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意思是江上行人来来往往,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
(3)结合课文《匆匆》,课文作者是朱自清,结合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拜拜走这一遭的主题思想。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4)结合课文《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书写时“重”横画较多要正确书写;“鸿毛”的“鸿”是三点水,最右边是“鸟”;
(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比喻有心去做的事情常常做不成,无心去求的事情反而不请自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这两句话常被用来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的药物大多数是苦的,但是有利于治疗疾病;同样,真诚的劝告或批评往往是不中听的,但是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和错误。
故答案为:(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朱自清;慨叹;怅然若失;白白走这一遭(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5)无心插柳柳成荫;子欲养而亲不待;良药苦口利于病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11.【答案】(1)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怎能不都将铬记在心呢?
(2)像一盏明灯;照亮游子的回家之路;像一滴甘泉;滋润我们的干涸的心田
(3)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4)荷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5)A.难道说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B.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其他语言表达;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把“能”改成“怎能不”,在句末加上“吗”,把句号改成问号,进行作答。
(2)结合例句中表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微笑”的特点,进行仿写作答;
(3)这句中“大概”和“差不多”意思相近,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4)结合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根据荷花的特点,进行改写作答;
(5)A项“为”是因为的意思,“弗若”是不如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B项中“孰”是谁的意思;“知”指智慧、学识;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翻译作答。
故答案为:(1)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怎能不都将铬记在心呢?(2)像一盏明灯;照亮游子的回家之路;像一滴甘泉;滋润我们的干涸的心田(3)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照老北京的习俗,春节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4)荷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5)A.难道说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B.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12.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为人民利益而死;
13.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14.这句话说明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15.团结;搞好团结,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2.结合对词语的意思,“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结合文中句子,为人民利益而死才算是“死得其所”;
故答案为: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为人民利益而死;
13.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共同的革命目标”指的是实现全民族的解放;
故答案为: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14.结合短文内容,“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意思是鼓励同志们要勇于战胜困难,对胜利和光明要充满信心。结合自己的额理解,进行作答的。
故答案为:这句话说明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15.“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围绕“团结”,鼓励大家要搞好团结,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团结;搞好团结,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答案】16.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全。
17.儿子具有如此强烈的自信心,“我”相信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我知道儿子输定了,为了保护儿子的自信心,所以想淡化结果。
18.让儿子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和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让儿子自己多一些自信
19.A
20.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事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
21.勇于竞争,敢于认输。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瞻前顾后”意思是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全。结合词语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全。
17.结合上下文,“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的喜悦”是因为我为儿子的自信和大气而感到高兴;“我”想淡化结果的原因是知道儿子输定了,为了保护儿子的自信心,因此希望能淡化结果。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儿子具有如此强烈的自信心,“我”相信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我知道儿子输定了,为了保护儿子的自信心,所以想淡化结果。
18.结合文中描写,“我”慢下来的原因是希望儿子获得胜利,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我”快起来是因为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结合文中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让儿子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和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让儿子自己多一些自信
19.结合文中句子,文中对“我”和儿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方法;结合对句子的分析,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A
20.结合文中句子“想起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这句中“瞻前顾后”意思是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这个词语体现了“我”对儿子的关心和疼爱,表现了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做事做事考虑周密谨慎, 含有褒义;而“优柔寡断”含有贬义,变成母亲办事迟疑;与文中表达的意思不符。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事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
21.结合短文内容,文中的“儿子”是一个勇于竞争、敢于认输的懂事的孩子;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勇于竞争,敢于认输。
22.【答案】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张老师:
您好!
时光犹如一条小河,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逝。
六年前,我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走进了小学的校园,投入了你的怀抱。我们在您的教导下学习,在您的关怀下奔跑。回想起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在我的记忆中,您既漂亮又和蔼,像母亲一样地照顾着我们。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呕吐了,其它同学都躲开,您却走过来,帮我打扫地上的呕吐物,还亲切地问要不要送我回家。我在心中十分感激:当时您没有责怪我扰乱课堂秩序,只是轻轻地说一句话:“以后不舒服要说哦!”
从小我就不喜欢在公众面前讲话,也不敢举手发言。五年级时,我被选为了班长。这个职务不仅要管理班级,还要定期组织中队活动。这对于胆小的我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挑战。
我向您申请不当班长,您没同意,您鼓励我,要我去尝试一下。现在看来,因为多次组织中队活动,我有了一些组织能力,也不再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了。假如当初没有您的鼓励,我也就不会坚持下来,更不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我要感谢您!
张老师,我承认,有时我们确实觉得您烦,您严厉。但仔细一想:这不是为了我们好吗?您有时唠叨,这不也是在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吗?所以,我觉得应该心存感激,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因为,没有您,就没有我们优异的成绩;没有您,就没有我们快乐的小学生活。您在讲台上专注的神情,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已深深铭记在我的心里。敬爱的张老师,在这毕业之际,我用这封信来表达对您无尽的感激,也希望您能原谅我们平时的淘气。
祝: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您的学生 小雨
2022年6月7日
【知识点】书信写作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给老师或者同学要写的一封信,书信内容要详实,格式要正确,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给老师的一封信”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格式正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