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优】2016春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世界现代史 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练优】2016春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世界现代史 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1 08:47:36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学习主题小结(四)

(世界现代史第四学习主题)1.(2015·江苏盐城中考)在1950年6月日本的丰田卡车产量总共只有300辆,几乎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而朝鲜战争的头一个月,他们就接到了超过5000辆的军事订单,这直接使丰田公司起死回生。这份订单最有可能来自于( A )
A.美国 B.中国 C.朝鲜 D.英国
2.(2015·山东泰安中考)肯尼迪说:“通过援外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策略是( C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2015·山东济南中考)如下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①美国的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
竞争 ②美国不再是世界一流经济强
国 ③欧洲的联合促进了欧洲国家经
济的发展 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
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2015·四川成都中考)对以下“20世纪50-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解读错误的是( D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B.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居各国之首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D.联邦德国经济发展速度低于美国
5.(2015·江苏苏州中考)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
近现代以来,美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
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
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
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做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做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
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
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整理自人教网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整理自人教网(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设计对西欧援助计划的意图。
意图:维护美国安全;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2)据材料二,指出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变化:西欧依附(受制)于美国到逐步摆脱美国控制而独立自主(或美欧关系分化)。原因:美国经济发展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欧共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原因。
原因:双方综合实力的消长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6.(2015·湖南邵阳一模)下列事件改变了俄国(或苏联)社会性质的有( A )
①1861年改革 ②赫鲁晓夫改革 ③十月革命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⑤苏联解体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7.(2015·湖南娄底中考)“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D )
A.十月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8.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C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9.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最主要教训是( A )
A.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10.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都进行了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却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3月,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
——摘自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改革的结果怎样?
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2)导致苏联改革出现上述结果的客观历史因素是( C )(填字母代号)
A.“八一九”事件
B.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C.斯大林模式的弊病
D.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措施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摘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③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抵制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课件11张PPT。第四学习主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知识点一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1.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是( D )
A.法西斯势力被消灭
B.资本主义力量被削弱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D.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知识点二 “铁幕演说”
2.以下哪个人物发表了“铁幕演说”( A )
  3.(2015·四川广安中考)(1945年5月9日晚)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加横线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C )
A.一战、二战 B.二战、中东战争
C.二战、“冷战” D.二战、科索沃战争
4.(2015·河北保定模拟测试三)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C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知识点三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5.(2015·浙江杭州中考)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材料反映了( B )
A.美国宣布将参加一战 B.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C.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6.(2015·贵州黔东南中考)“冷战”(Cold War)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B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7.(2015·徐州二模联考)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孩子空投糖果,被称为“巧克力叔叔”。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B.柏林墙的正式建成
C.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8.下列图片,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是( B )9.(江苏南京中考)1955年,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至此,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B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趋势
10.(2015·湖北黄石中考)“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下列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D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朝鲜战争11.(山东菏泽中考)2014年乌克兰事态升级后,英国《卫报》指出: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冷战”。对上个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B.“冷战”与雅尔塔体系密切相关
C.“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D.“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12.小亮准备找“冷战”的有关知识,可以用下列哪组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 A )
A.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铁幕演说
B.《华沙条约》、杜鲁门主义、科索沃战争
C.诺曼底登陆、《华沙条约》、《北大西洋公约》
D.联合国、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点拨】关于“冷战”的关键词就是和“冷战”相关联的事件。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北大西洋公约》是北约组织的指导纲领,铁幕演说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最先发出的关于“冷战”的信号。故选A。
13.小明同学在学完“冷战”的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B )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C.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并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下面请同学们对这一时期的局面进行探究。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
——丘吉尔
材料二: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
——杜鲁门
请完成:
(1)请你分别说出上述两则材料与“冷战”政策的关系。
材料一“铁幕演说”成为“冷战”政策的信号;材料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冷战”政策的表格。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冷战”政策的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争夺世界霸权。15.美国、俄罗斯(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活动主题:走进美俄天地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3)图一、图二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这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从图三、图四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美苏争霸。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5)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三种观点: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
和。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后两种理由略。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课件8张PPT。第14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知识点一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其速度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一时期被称为( B )
A.经济全球化 B.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
C.东亚的经济奇迹 D.西欧的振兴
2.美国的“硅谷”以研发电脑芯片而得名,二战后至今,每天都有许多科技发明在这里产生,“硅谷”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2400多亿美元,这表明二战后美国非常重视( C )
A.改善人们生活 B.发展跨国公司
C.发展高科技工业 D.降低生产成本
3.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发展令人瞩目。下列关于美国二战后至70年代初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输出资本,拓展海外市场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本土未遭战争破坏,政局稳定 D.得到了大量的战争赔款
4.(2015·四川沐川县初中二调考试)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一幅
政治漫画。此漫画有助于我们探究当今哪一国际组织成立的
最初原因( B )
A.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B.欧洲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苏联解体
5.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整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
体里。在1993年得以整合的这个“高一级的整体”是( C )◆知识点二 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武力统一】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在千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但都失败了。
(1)材料一中,二战前欧洲人为“谋求欧洲统一”采取的方式是什么?请举出近现代以来的两个典型例子并说明其结果。
武力。拿破仑对外扩张、希特勒发动二战。都失败了。
【和平统一】
材料二:为提高西欧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在以后30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2)二战后,西欧一些国家为什么要建立欧洲共同体?
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美苏大国崛起,对西欧各国形成很大的压力。西欧一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和联合,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地位,促进经济发展。
(3)欧洲国家“用一个声音说话”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知识点三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7.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下列不属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A.原有的经济基础非常雄厚 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C.美国的大力扶持 D.实行民主化改革
8.(2015·四川雅安中考)日本政府实行“教育先行”战略,1950年教育经费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这说明日本( A )
A.重视人才培养 B.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C.引进先进技术 D.提倡“文明开化”9.(湖北荆州中考)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C )
A.都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都拥有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
C.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D.都得到了朝鲜战争的军事订货10.(2015·江苏泰州海陵区期末)下列关于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欧盟的目标是经济政治一体化
B.欧盟成员国的主权完全丧失
C.世界经济中心回到欧洲
D.世界政治中心回到欧洲
11.(2015·北京丰台区模拟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工业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我们已经位居世界经济中心。
材料二: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二战又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积极应对,有效调整。
材料三:日本是二战的祸首之一,它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本国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可是,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条件。(至少三项)
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发展。(任选三条即可)(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美国是怎样应对或解决下列问题的?
问题一:南北分裂——
问题二: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
问题三:法西斯侵略的威胁——
(3)列举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
美国经济上扶持;战后进行民主改革;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实行“贸易立国”战略;注意保持政策一贯性和连续性。(任选两条即可)
(4)纵观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顺应当今世界经济潮流?
制定防范风险措施;注重科技教育;学习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任选两条即可)课件9张PPT。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的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主要是指( A )
A.改革不能改变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改革不能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C.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
D.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
2.通过改革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国家是( B )
A.苏联 B.匈牙利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3.(2015·山东东营中考)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B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
C.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知识点二 东欧剧变
4.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C )
A.国家名称的变化 B.执政党的变化
C.国家性质的变化 D.国家版图的变化

5.关于东欧剧变的原因以下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长期受制苏联,照搬苏联模式,产生许多错误和问题
B.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官僚主义滋生膨胀
C.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不少国家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材料二:东欧各国的经济建设,大多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束缚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的发挥。
(1)根据两段材料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外债沉重,通货膨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得不到改变。(2)这种经济困难导致了什么结果?欧洲国家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东欧剧变。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七,德国实现统一。
(3)你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有何认识?
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知识点三 苏联解体
7.以下哪个历史人物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D )8.(2015·江苏苏州模拟)1991年12月25日19: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锤子和镰刀”国旗,在暮色中被匆匆降下。在同一根旗杆上,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徐徐升起,苏联从此成为历史。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 D )
A.出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B.多极格局形成
C.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完全消失 D.两极格局瓦解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不包括( A )
A.社会主义在当代行不通 B.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相适应 D.国家政策要符合本国的国情
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看图问题探究。
(一)图片搜集:(二)问题探究:
(1)图一的人物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请简要评价。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确立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具有严重的弊端,对苏联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图二的人物在改革中想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大规模的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等。
(3)图三的人物是谁?他是苏联最后一位最高领导人,他宣布了苏联解体。这件事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
(4)从图二、图三、图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做法所取得的结果,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改革要适应和发展生产力,应把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