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优》2016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兴起(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练优》2016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兴起(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1 09:21:53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课件12张PPT。课件9张PPT。课件22张PPT。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合作
探究课堂
小结随堂
作业情境
导入导入在亚非拉一些国家历史上曾遭受哪些厄运?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英国对印度的侵略章西女王1.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印度独立法案”(蒙巴顿方案)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殖民统治终结,加速了英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徽印度共和国国徽印度共和国国旗巴基斯坦共和国国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非洲主要语系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纳赛尔 1952年7月23日,以穆罕默德·纳吉布和迦玛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89名中下层青年军官——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赶跑法鲁克国王,推翻英国庇护的埃及君主统治,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政权。1953年6月18日 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7月26日 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苏伊士运河首航情景  运河全长175公里,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水道。1859年法国开凿,1869年建成通航。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水上航程。1882年,英国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1956年,英国对埃及长达70多年的殖民占领结束。1960年——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古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uba)加 勒 比 海牙买加佛罗里达半岛青年岛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促进古巴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打击美国霸权政策;
3.鼓舞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古巴革命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示意图建设中的巴拿马运河(1910年)美国发行的巴拿马运河邮票 受古巴革命影响,巴拿马掀起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1977年11月,巴美双方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根据新约,美国被迫同意在1999年前将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1999年12月31日,巴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美对此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巴美双方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印巴分治
(2)印度经济的发展
(3)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二战后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2)非洲民族独立的四个阶段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亚非拉的奋起1.1962年,结束法国130多年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的国家是( )
A.埃及 B.纳米比亚 C.阿尔及利亚 D.尼日利亚
2.20世纪50年代,埃及将哪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回(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的是(  )
 A.1950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80年CCB 4.1990年3月,非洲宣布独立的国家是 (  )
 A.刚果  B.津巴布韦  C.纳米比亚  D.南非
5.1999年12月,巴拿马从哪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CD 课件33张PPT。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合作
探究课堂
小结随堂
作业情境
导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
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警醒人民莫忘历史,
凝聚国家、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情景导入一、亚洲篇“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 甘地和他的独特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尼赫鲁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蒙巴顿与尼赫鲁讨论印巴分治方案79. 6万平方公里 297.47万平方公里 14.4平方公里 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今日印度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
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居世界第二
GDP已近4900亿美元
外汇储备约有620亿美元 军事实力不可小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首都:达卡(Dhaka?) 独立日和国庆日:3月26日(1971年) 二、非洲篇埃及总统纳赛尔纳赛尔履历:
中学时代:曾组织和领导学生反英示威,数次入狱。
40年代:秘密筹建“自由军官组织”
1952年:领导该组织推翻了埃及法鲁克封建王朝,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1956年:领导埃及人民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获得阿拉伯世界人民的爱戴,人称“雄狮”、“新萨拉丁” 苏伊士运河航道: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
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
对黑海沿岸来说,缩短了12,000公里然而: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了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1956年纳赛尔总统宣布运河国有化1960——非洲独立年17个独立国家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庆祝非洲独立邮票三、拉美篇面积为11.086万平方公里 古巴共和国 首都:哈瓦那?(La?Habana) 国庆日:1月1日(1959年) 古巴革命领导人之二 ——切·格瓦拉古巴革命运动领导人 ——菲德尔·卡斯特罗1959年古巴卡斯特罗革命巴拿马共和国 独立日和国庆日:11月3日(1903年)国际黄金水道
——巴拿马运河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课堂小结奋起直追的亚非拉亚洲:印度独立时间:1947年领袖人物:尼赫鲁辉煌成就: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非洲:埃及纳米比亚独立时间: 1952年领袖人物:纳赛尔独立时间: 1990年历史意义: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拉美:古巴巴拿马:独立时间:1959年领袖人物:卡斯特罗意义:拉美掀起了震动世界反美风暴收回运河纳赛尔卡斯特罗进入哈瓦那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上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A.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亚非拉的奋起随堂练习D1、2、英国统治者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巴两部分“分而治之”的时间是( )
A.1950年 B.1956年
C.1947年 D.1948年C 课件27张PPT。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合作
探究课堂
小结随堂
作业情境
导入紧握橄榄枝,远离硝烟!!!情景导入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1.战火仍频的中东中东地理位置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 “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 “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属“两洋三洲五海”(亚欧非三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阿以冲突。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图巴勒斯坦国国旗以色列国国旗  巴勒斯坦(Palestine)古称迦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同生活之地,后犹太人陆续迁离。19世纪末以来,犹太复国运动兴起,并得到英、美等国支持,犹太人从各地大量迁往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耶路撒冷城(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圣地,以色列通过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先后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为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辖,归属待定。一个祖先 两大民族 三度流散 五次战争(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①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居住过。
②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人的复国主义运动,大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
(2)巴以分治和四次中东战争
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
1948~1973年爆发四次中东战争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和结局犹太移民来到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成为
困扰中东和平的焦点和核心巴勒斯坦难民营巴以冲突的场面1947年犹太人到达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 2004年11月11日,被誉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的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一家医院病逝,享年75岁。2.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1)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2)中东地区复杂的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 巴勒斯坦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之地。公元1世纪外族入侵,他们背井离乡,流落世界各地。7世纪时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至今阿拉伯人在此生活了约1300年。
19世纪末,犹太人掀起复国运动,向巴勒斯坦地区迁移。一战后英国获得该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犹太人开始大批迁入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矛盾激化。二战后美苏等国支持犹太复国,联合国大会通过“分治”方案,引起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广泛不满。(3)巴以冲突之土地水源(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 ——
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 动荡的原因:
(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中东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使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3)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关键。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关键人物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拉 宾
(以色列总理)  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缓和,中东和平进程几经反复,曾一度出现过曙光,但世纪之交又起波澜。要真正实现中东和平,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还必须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1)要以和平的手段,而不是使用武力。
(2)合理分配水资源。
(3)寻求文化认同。
(4)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5)大国的中东政策。动荡的中东地区战火仍频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东的地理位置
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四次中东战争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阿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
耶路撒冷——和平的关键1.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协议,中东和平出现转机是在(  )
 A.1948年   B.1958年   
C.1973年   D.1993年D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焦点
B.中东战争先后发生了两次  
C.至今巴以冲突仍时有升级和加剧
D.两伊战争长达八年B3.中东和平问题的焦点和核心是(  )
 A.历史遗留问题   B.宗教派别问题
 C.巴勒斯坦问题   D.大国争霸问题
C4.战争能解决巴以问题并实现中东和平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巴以冲突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小范围的流血冲突也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中东地区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要真正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既需要巴以双方,也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课件25张PPT。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合作
探究课堂
小结随堂
作业情境
导入情景导入一、战争频仍,血染橄榄枝“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四次中东战争简表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追根求源,复杂中东情 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矛盾错综复杂,和平历程艰难异常的状况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中东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处于三洲、五海之地,是交通枢纽;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波斯湾都是重要的战略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石油价格和产量,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某些国家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基于以上原因,中东地区自古就是列强的必争之地,正是由于它们的介入,才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有20个,分别是马其他、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巴林、新加坡、巴巴多斯、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以色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布隆迪、佛得角、阿曼、阿联酋、埃及、肯尼亚。3亿多人口面临严重缺水。紧张的淡水资源宗教纷争 文化差异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和平之城”。三、艰难曲折,漫漫和平路 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个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前往以色列
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句话。)埃及总统萨达特“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民族之魂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故领导人高呼:
“用土地换和平”拉 宾
已故以色列总理“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1993年,在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拉宾同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定”,中东和平出现了曙光。阿拉法特、佩雷斯与拉宾同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以色列数万民众集会纪念拉宾遇刺,阿以和平再遭重挫。拉宾和阿拉法特死后,为了解决中东问题,巴以双方继续努力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阿巴斯 以色列总理沙龙
(已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布什国际社会进行着长期的努力但是……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如果你将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式?讨论寻求文化认同。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大国的中东政策。
……中东问题的未来合理分配水资源。要以和平的手段,而不是使用武力。局势动荡、战火频仍
(中东战争) 艰难的和平历程中东和平,路在何方?课堂小结1.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国宣布建立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从阿拉伯联军打着与以色列作战的旗号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之一体现在?( )
A.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外国势力的插手?
C.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D.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A随堂练习2.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之间的冲突(?? )
?
A.美国与巴基斯坦   ?????
B.印度与巴基斯坦?
C.以色列和美国 ??????????
D.以色列与巴勒斯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