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单元质量评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单元质量评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8-15 19:49:20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三单元)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长沙中考)在体育中考期间,班主任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食物,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稀饭   B.番茄蛋汤
C.酸奶 D.淡盐水
2.(2023秋·莱山区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B.液态氧气
C.加碘盐 D.医用酒精(含酒精75%)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4.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5.(2023·重庆中考B卷)某小组用NaCl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的作用只有引流
B.水倒入时洒出烧杯外,质量分数变大
C.实验中会用到蒸发皿
D.实验中选用25 mL规格的量筒
6.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几种溶质
B.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了
7.(2023秋·淄博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C.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
D.溶液是溶质的微观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8.(2023·苏州中考)苏州平江路河道水清见底,道尽江南之美。下列关于河水处理和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
B.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可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
C.为使河水变清澈可将河水蒸馏冷凝
D.厨房废水滤去固体后可直接排向河道
9.(2023秋·淄博期中)关于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有15 g硝酸钾
B.溶液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是17∶3
C.从100 g该溶液中取出一半,则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半
D.将15 g硝酸钾溶于85 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10.(2023秋·淄博期中)向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3 g硝酸钾固体和12 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20%  B.22.5%
C.25% D.30%
11.(2023秋·聊城质检)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碳+氧气二氧化碳
D.碳酸氢铵二氧化碳+氨气+水
12.(2023秋·烟台质检)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被消耗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13.20 ℃时,从饱和溶液中取出5 g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比较,下列没有变化的是 ()
①溶质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密度 ④溶质质量分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2023秋·东营期中)要使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下列措施中:①再加入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②加入硝酸钾5 g、③加入硝酸钾6.25 g、④蒸发水25 g、⑤加入水25 g、⑥升温,可行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⑤  D.②⑥
15.(2023秋·东营月考)20 ℃时按下表配制溶液。已知:20 ℃时,KCl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34 g,40 ℃时,KCl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4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KCl的质量/g 20 30 40 5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②中溶液质量为130 g
C.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④中溶液升温至4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6.(8分)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蔗糖溶液:溶质   ;溶剂   。
(2)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溶质   ;溶剂   。
(3)乙醇的水溶液:溶质   ;溶剂   。
(4)0.9%的生理盐水:溶质   ;溶剂   。
17.(5分)(2023秋·东营月考)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一瓶天然矿泉水,判断其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填字母)。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 g·cm-3,下部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   (填“<”“>”或“=”)b,原因是    。
(3)将20 ℃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 ℃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20 ℃)时,此时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与60 ℃时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5分)(2023秋·威海月考)90 ℃时,五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A物质的溶液,分别蒸发10 g水后降温到不同温度,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析出固体A的质量如表。
溶液的温度/℃ 70 60 55 40 25
析出固体A的质量/g 0 0 1.9 4.1 7.6
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0 ℃时,该溶液是否属于饱和溶液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35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A ④加水 ⑤恒温蒸发水 ⑥与35 ℃时A的不饱和溶液混合
(3)若配制100 g 16%的A物质的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A物质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则应   ,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   ,应该选择   (“50”或“100”) mL的量筒。
19.(5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流程如图:
结合流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上述过程中吸附池内起吸附作用的物质A的名称为   ,其具有吸附作用的原因是它具有   的结构,这个变化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杀菌消毒时加入的液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个变化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吸附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但不是纯水。若要制得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20.(4分)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31.6 g KNO3固体并进行如下系列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烧杯   (填字母)中的溶液。
(2)操作a可采用的方法是   、   (答两条)。
(3)向恰好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发现溶液变为紫红色,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填字母)。
A.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
C.相同条件下,高锰酸钾溶于水的能力比硝酸钾溶于水的能力强
D.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24分)
21.(15分)(2023秋·潍坊期中)实验室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小海同学准备配制10%的NaCl溶液,如图是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的序号表示小海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具体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   、   、   。
(2)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该仪器的作用是   。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如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
(5)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mL(水的密度为1 g·mL-1)。
(6)量取水的体积时,小海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7)装瓶:把所配溶液装入试剂瓶,填写图中标签。
 氯化钠溶液 
 10% 
(8)实验反思: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填字母)。
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杂质
B.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
C.用于溶解氯化钠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D.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E.溶解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根据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 g,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是    g,需加水的质量是    g。
22.(9分)(2023秋·青岛质检)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
Ⅰ.【先贤智慧】
实验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制得“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
(1)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填化学符号)。请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实验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高温条件),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实验如图1所示。
(2)上述反应中涉及的化合物为   、   (写物质名称)。
实验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
(3)实验室常用图2装置进行模拟,则M极与N极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为   。
Ⅱ.【当代成就】
“生命吸管”是军事上的重要发明,它可以解决士兵在野外极限环境中饮水问题(如图3)。
(4)图中双层纺织网的主要作用是   。
Ⅲ.将硬水通过图4所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后,可变成软水,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5)根据图4可知,每1个钙离子可以从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换出   个钠离子。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23.(2023秋·梧州市期中)氯化钠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试剂。如表是20 ℃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2 3 4 5
溶液的质量(g) 12 13 13.6 m
(1)计算第①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保留0.1%)。
(2)m=   。
(3)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有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欲将其稀释成可以选种的溶液,需加水的体积是多少 (水的密度为
1 g·mL-1,请写出计算过程)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三单元)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长沙中考)在体育中考期间,班主任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食物,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D)
A.稀饭   B.番茄蛋汤
C.酸奶 D.淡盐水
2.(2023秋·莱山区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A.澄清的石灰水 B.液态氧气
C.加碘盐 D.医用酒精(含酒精75%)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B)
4.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5.(2023·重庆中考B卷)某小组用NaCl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玻璃棒的作用只有引流
B.水倒入时洒出烧杯外,质量分数变大
C.实验中会用到蒸发皿
D.实验中选用25 mL规格的量筒
6.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溶液中可以含有几种溶质
B.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了
7.(2023秋·淄博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C.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
D.溶液是溶质的微观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8.(2023·苏州中考)苏州平江路河道水清见底,道尽江南之美。下列关于河水处理和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
B.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可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
C.为使河水变清澈可将河水蒸馏冷凝
D.厨房废水滤去固体后可直接排向河道
9.(2023秋·淄博期中)关于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100 g水中溶有15 g硝酸钾
B.溶液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是17∶3
C.从100 g该溶液中取出一半,则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半
D.将15 g硝酸钾溶于85 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10.(2023秋·淄博期中)向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3 g硝酸钾固体和12 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A.20%  B.22.5%
C.25% D.30%
11.(2023秋·聊城质检)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碳+氧气二氧化碳
D.碳酸氢铵二氧化碳+氨气+水
12.(2023秋·烟台质检)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D)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被消耗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13.20 ℃时,从饱和溶液中取出5 g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比较,下列没有变化的是 (B)
①溶质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密度 ④溶质质量分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2023秋·东营期中)要使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下列措施中:①再加入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②加入硝酸钾5 g、③加入硝酸钾6.25 g、④蒸发水25 g、⑤加入水25 g、⑥升温,可行的是 (B)
A.①③  B.③④   C.②⑤  D.②⑥
15.(2023秋·东营月考)20 ℃时按下表配制溶液。已知:20 ℃时,KCl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34 g,40 ℃时,KCl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4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序号 ① ② ③ ④
KCl的质量/g 20 30 40 5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②中溶液质量为130 g
C.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④中溶液升温至4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6.(8分)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蔗糖溶液:溶质 蔗糖 ;溶剂 水 。
(2)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溶质 碘 ;溶剂 酒精 。
(3)乙醇的水溶液:溶质 乙醇 ;溶剂 水 。
(4)0.9%的生理盐水:溶质 氯化钠 ;溶剂 水 。
17.(5分)(2023秋·东营月考)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一瓶天然矿泉水,判断其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B (填字母)。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 g·cm-3,下部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 = (填“<”“>”或“=”)b,原因是  溶液具有均一性 。
(3)将20 ℃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 ℃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20 ℃)时,此时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与60 ℃时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5分)(2023秋·威海月考)90 ℃时,五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A物质的溶液,分别蒸发10 g水后降温到不同温度,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析出固体A的质量如表。
溶液的温度/℃ 70 60 55 40 25
析出固体A的质量/g 0 0 1.9 4.1 7.6
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0 ℃时,该溶液是否属于饱和溶液  无法判断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35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④⑥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A ④加水 ⑤恒温蒸发水 ⑥与35 ℃时A的不饱和溶液混合
(3)若配制100 g 16%的A物质的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A物质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则应 继续加入A物质至天平平衡 ,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 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应该选择 100 (“50”或
“100”) mL的量筒。
19.(5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流程如图:
结合流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上述过程中吸附池内起吸附作用的物质A的名称为 活性炭 ,其具有吸附作用的原因是它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这个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杀菌消毒时加入的液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个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吸附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但不是纯水。若要制得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蒸馏 。
20.(4分)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31.6 g KNO3固体并进行如下系列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烧杯 AC (填字母)中的溶液。
(2)操作a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水 、 升高温度 (答两条)。
(3)向恰好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发现溶液变为紫红色,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ABD (填字母)。
A.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
C.相同条件下,高锰酸钾溶于水的能力比硝酸钾溶于水的能力强
D.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24分)
21.(15分)(2023秋·潍坊期中)实验室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小海同学准备配制10%的NaCl溶液,如图是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的序号表示小海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②⑤①④③ 。具体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 称量 、 溶解 、 装瓶存放 。
(2)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该仪器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在左盘上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
(4)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如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17.5 g 。
(5)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157.5  mL(水的密度为1 g·mL-1)。
(6)量取水的体积时,小海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7)装瓶:把所配溶液装入试剂瓶,填写图中标签。
 氯化钠溶液 
 10% 
(8)实验反思: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D (填字母)。
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杂质
B.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
C.用于溶解氯化钠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D.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E.溶解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根据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 g,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是 10  g,需加水的质量是 110  g。
22.(9分)(2023秋·青岛质检)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
Ⅰ.【先贤智慧】
实验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制得“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水。
(1)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H2 (填化学符号)。请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化合反应 。
实验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高温条件),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实验如图1所示。
(2)上述反应中涉及的化合物为 水 、 四氧化三铁 (写物质名称)。
实验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
(3)实验室常用图2装置进行模拟,则M极与N极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为 1∶2 。
Ⅱ.【当代成就】
“生命吸管”是军事上的重要发明,它可以解决士兵在野外极限环境中饮水问题(如图3)。
(4)图中双层纺织网的主要作用是 除去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
Ⅲ.将硬水通过图4所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后,可变成软水,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5)根据图4可知,每1个钙离子可以从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换出 2 个钠离子。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23.(2023秋·梧州市期中)氯化钠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试剂。如表是20 ℃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2 3 4 5
溶液的质量(g) 12 13 13.6 m
(1)计算第①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7% (保留0.1%)。
(2)m= 13.6 。
(3)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有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欲将其稀释成可以选种的溶液,需加水的体积是多少 (水的密度为
1 g·mL-1,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需要加水的体积为V,则:
(100 g+1 g·mL-1×V)×16%=100 g×20%
V=25 mL。
答:需加水的体积为25 mL。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