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1.核心概念:“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政务官、事务官、政治中立、文官常任制度。 2.关键问题 (1)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有哪些 简述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2)西方文官制度有哪些特点 如何评价西方文官制度
【重要概念】
1.政党分肥制:又称政党分赃制。一些西方国家由竞选获胜的政党领袖把政府公职作为酬劳分配给在竞选中出过力的人员的制度。产生于19世纪初,以美国最为典型。政党分肥制导致用人不当、政治动荡、官场腐败和行政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党分肥制虽逐渐被否定,但其影响仍时有发生。
2.事务官:又称“文官”或“常任文官”,他们通过考试或其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进入政府工作,为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服务,长期任职,在不同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之间保持政治中立,不与某个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共进退。他们负责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但不对政策的对错与否负责。
3.政务官:由选举产生或与政党共进退的官员,例如:英国内阁成员,包括首相和大臣等;美国总统、州长、议员,以及其他行政首脑有权任命的官员。不同于以前的封建官僚由君主指定并效忠君主,政务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代表。他们负责制定国家政策,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二子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注意用考试方式选用官员一般不被视为近代意义上的文官制度,因为并没有出现政务官和事务官分离等文官制度的基本要素。但人们对书面考试的认可,一定程度上在形式上为文官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教材第三子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内容:关于文官享受的基本权利和待遇的内容,是文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的:为文官安心工作提供保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官队伍,提高文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教材问答】
1.教材第一子目“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思路引导:(1)阶级力量: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现实需要: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事务日益繁杂,公共服务类的事务急剧增多,需要能为他们利益服务的人才。同时,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巩固,法治取代人治,对国家治理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摆脱党派利益之争。
(3)思想观念:工业革命后,平等参政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资产阶级也需要扩大统治基础。
2.教材第二子目“学思之窗”: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思路引导:用考试的办法,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为公共服务的人才,并设立奖励制度,论功晋升。
3.“问题探究”: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思路引导:(1)阶级性:在资本主义国家,文官执行资产阶级政治家制定的政策,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
(2)职业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保持国家治理的稳定性。
(3)消极性: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4.“学习拓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思路引导:(1)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平竞争考试录用文官,扩大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为资产阶级治理国家提供了优秀人才,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2)文官的政治中立和无错常任特点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有利于政局稳定。
(3)晋升和退休制度等系统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文官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增强社会治理的专业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关键问题一: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有哪些 简述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中古时期
(1)前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2)后期: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国王赐予亲信官职,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名师点拨] 中古时期西方国家官员任用的特点
(1)封闭性:统治阶级内部。
(2)等级性:等级官职。
(3)时代性:政教合一。
(4)随意性:缺乏制度化,随意恩赐官职。
(5)私人化: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2.近代早期
(1)背景: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2)选拔: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政党分肥制”。
(3)问题: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行政效率。
3.工业革命后
(1)国家职能扩展: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扩展,职业官僚体系亟须建立。
(2)教育程度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
(3)社会呼声高涨: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4)借鉴中国经验:中国科举制传入西方,对考试选用文官产生影响。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西方文官的含义: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2.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2)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政务官和事务官(文官)。
(3)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4)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思维深化] 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
(1)政治:经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较早建立民主制度。
(2)思想: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
(3)传统: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
(4)经济: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开展和完成,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5)催化:克里米亚战争暴露英国政府诸多问题,国人不满。
3.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文官制度
(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起来。
任务一 合作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大致经历了“恩赐官爵制”“政党分肥制”“考试择优录用制”三个阶段。
材料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格莱斯顿政府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大致如下:一切文官,除了少数最高级官员外,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才能录用;文官有高低两级之分,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凡考试合格者,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机关工作。 ——摘编自 严维明主编 《比较美国学》 国王集立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官吏全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不是靠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政绩,而是凭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所有的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一切听命于国王。 ——摘编自雍 志强、张娜 主编《行政 管理学》 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 ——摘编自 林志宏、顾奎相 《势在必行—— 健全与完善“责 权利制法度”体系》
[问题] 分别提取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阶段。
[结论] 阶段一:文官公开竞争,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机关工作,这与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条件相吻合。据此判断阶段一为“考试择优录用制”阶段。
阶段二:官吏的选用和升迁不是靠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政绩,而是凭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由国王任命和决定,这体现了国王的恩赐,与“恩赐官爵制”的内容相吻合。据此判断阶段二为“恩赐官爵制”阶段。
阶段三: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对各种官职进行瓜分,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这与“政党分肥制”的内容及影响相吻合,据此判断阶段三为“政党分肥制”阶段。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英美的文官制度在建立后都经历了一些改革。美国于1923年对文官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英国在1968年根据《富尔顿报告》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旨在解决等级过于森严,雇员不易提升,专家过少、文官缺乏训练等问题。这些改革( )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
B.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
C.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
D.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对其进行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英美文官制度改革对民选政府形成有效制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排除。
2.1854年英国规定,文官考试以文科为主,强调自由艺术和年轻人的智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从大学、国有企业、商业、社会等各领域吸收有所专长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文官队伍中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教育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B.经济发展推动管理的专业化
C.文官选拔逐渐淡化文化水平
D.扩招公职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B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从大学、国有企业、商业、社会等各领域吸收有所专长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文官队伍中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英国社会管理要求更加专业化与体系化,因此需要更专业的管理人才,反映出经济发展推动管理的专业化,B项正确;“根本”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文官选拔重视文化水平,排除C项;缓解就业压力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3.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为了避开保守势力的压力,又规定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这些规定( )
A.反映了内阁有凌驾法律的权力
B.保证了公共行政事业的稳定
C.体现了文官制度仍需逐渐完善
D.助长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解析:C 据材料“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可知,虽然1870年英国通过颁布法令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完善,但是仍有部分官职可不经考试由内阁直接任命,说明文官制度仍需完善,故选C项;据材料内容可知,法令规定内阁可直接任命外交部和内政部的部分官职,并非是内阁凌驾于法律之上,排除A项;材料中的“例外”并不利于公共行政事业的稳定,排除B项;D项是文官制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反映的是文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排除。
[深化拓展] 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1.历史因素:旧的官吏制度弊端重重,不适应新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3.政治因素:议会改革为文官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4.思想因素:启蒙思想要求自由竞争、平等参政。
5.社会因素: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6.外来因素:中国科举制考试选拔、择优录用的原则,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
关键问题二:西方文官制度有哪些特点 如何评价西方文官制度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
(2)政治中立和忠实执行。
[思维深化] 政治中立的原则是文官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及在两党政治的交替中保证资产阶级政策的连续性,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2.影响
进步性 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局限性 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皮,出现争权夺利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任务一 合作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表格中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填入相应空格处)
角度 特点 作用
横向 党政关系
任期方式
选拔录用
选拔过程
如何晋升
纵向 发展历程
[结论]
角度 特点 作用
横向 党政关系 政治中立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任期方式 职务常任
选拔 录用 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提高行政效率
选拔过程 公开竞争 有利于选才的公平公正
如何晋升 论功晋升 有利于激发文官的工作积极性
纵向 发展历程 不断完善 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 )
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表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
D.带有浓厚民主共和色彩
解析:C 据材料“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可知,常务次官具有独立性和稳定性,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是美国共和制整体的特点,排除A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B项;英国政府文官系统的独立性不能体现民主共和的特点,排除D项。
2.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 )
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一致
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
解析: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通过考试择扰录取,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文官并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忠实执行政府部门的有关决策,有助于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有利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故选A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国科举制的初衷是加强专制皇权,而西方文官制度的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文官制度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D项逻辑关系错误,排除。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并对失去文官体制传统保护的高级文官实行合同制。高级文官的工作绩效主要由政治性的部长和主管来评估,高级文官为了获得奖励,不得不积极响应政治领导人的政策。这些情况的出现( )
A.严重阻碍了政治与管理结合
B.推动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C.打破了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
D.背离了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原则
解析:D 根据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内容可知,西方文官要在资产阶级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但根据材料“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高级文官为了获得奖励,不得不积极响应政治领导人的政策”可知,上述情况背离了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原则,D项正确;根据材料“高级文官的工作绩效主要由政治性的部长和主管来评估,高级文官为了获得奖励,不得不积极响应政治领导人的政策”可知,该情况有利于政治与管理的结合,排除A项;“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实行合同制”不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排除C项。
[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比较
项目 角度 科举制 文官制度
相 同 性质 官员选拔考试制度,属于政治组织制度的范畴
方式 公开报考、公平竞争、择优录用
标准 才能和品德
影响 追求公平与效益;促使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出现僵化现象
不 同 根源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内容 人才选拔考试制度,它包括对文官和武官的选拔 人事组织制度,它不仅包括官员的选拔任命,还包括对官员的考核、奖惩等内容
制度 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 资产阶级民主制
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思想 儒家思想 启蒙思想
价值取向 学而优则仕 自由、平等、博爱;公平和效率
联系 中国科举制体现的“机会均等”原则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
【知识框架】
西方的文官制度
[基础巩固练]
1.西欧早期的王室官员只是国王的侍从而非国家行政管理人员,但从12世纪开始,这些官员的职责相对明朗,一些常设性的机构和官员出现了。这反映出12世纪以来的西欧( )
A.封建领主依赖王室生存
B.王权与教权斗争日趋激烈
C.天主教会势力逐渐衰落
D.国家行政机关走向正规化
解析:D 西欧的官员由早期的国王侍从到12世纪以来变为国家行政管理人员,出现常设性的机构和官员,专门服务于国家事务,反映出12世纪以来国家行政机关逐步走向正规化,故选D项;题干并未提到封建领主,无法反映封建领主与王室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涉及王权与教权,更没有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天主教会势力无关,排除C项。
2.18世纪末,英国海军财务处长和陆军审计处长每年分别花500镑、1 000镑雇人代理;书记员查理每月有81镑13先令的工资,但是他一面雇人顶替,一面又为一位法庭的文官弗雷泽代职,赚取27镑3先令的年薪。这表明( )
A.文官制度需要改革
B.官僚机构不断扩大
C.官吏制度存在弊端
D.恩赐制导致官员腐败
解析:C 据材料可知,官员不在岗位正常履行职责,而是雇人替代,表明英国官吏制度存在严重漏洞,故选C项;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官吏制度存在官员雇人代职的弊端,官僚机构不断扩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恩赐制是君主和贵族将官职赏赐给下属的任官制度,是封建君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种任官现象,而此时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3.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位官员调查英国人事制度,提出文官改革建议:将政府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分途而治;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以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作为提升文官的依据。这些建议( )
A.推动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逐渐形成
B.完全防范了官员选拔制度中的弊端
C.奠定了现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D.说明了政党更替影响了文官的选用
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位官员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了这一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因此,这些建议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逐渐形成,故选A项;“完全防范”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19世纪中叶开始的文官制度改革,奠定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而不是材料中这些建议,排除C项;材料是英国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无法反映政党更替对文官选用的影响,排除D项。
4.19世纪初,对英国官吏制度的批评之声已零星出现,但政府并无改变由王公贵族“恩赐”官职做法的打算,直到1855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才被政府接受,议会根据其改革建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法令。由此可推知,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主要得益于( )
A.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君主权力被逐渐架空
D.人民主权论的传播
解析:A 据材料“直到1855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才被政府接受,议会根据其改革建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了文官制度改革,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获取更多的政治权益,故选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于18世纪20年代,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君主权力的架空,排除C项;人民主权论的传播属于思想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变化,排除D项。
5.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进行考虑,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行业增多,分工细化,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文官制度建立起来,故选A项。
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1968年间,英国政府曾对文官制度做了新的调整。观察下图,从中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
A.行政人员在政府中的作用降低
B.福利制度导致官员的人数膨胀
C.文官人员设置体现分工专业化
D.文官层次过多影响行政的效率
解析:C 据材料可知,1968年,英国文官分为行政人员、执行人员、专业人员、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勤杂人员,这说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的发展,政府工作的专业化日益加强,要求文官具有相应的专业化水平,故选C项;材料强调文官人员设置体现分工专业化,没有强调各类人员的作用如何,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1968年英国各类文官人数比例,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人数膨胀”的结论,排除B项;文官层次过多影响行政的效率表现在: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皮,出现争权夺利等现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7.19世纪以来,“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是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尤以英国为典型,而美国对于职务常任原则的态度则要保守得多,故自文官改革之初,美国人便一如既往地反对赋予文官终身任职的保障。美国此举的考虑是( )
A.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B.割裂与英国的联系
C.保持事务官的活力
D.防止专制独裁出现
解析:C 材料中“职务常任”要求文官群体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终身任职的状态,这样有利于保证国家政策方针的连续性,但是“职务常任”也存在官僚化的问题,容易导致事务官的执行力下降,故选C项;“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的直接目的正是保证国家政策不会因为政党轮流导致政策执行中断,提高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排除A项;美国只是在制度建设方面与英国存在差异,不能代表经济和外交立场的变化,排除B项;19世纪的美国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不可能出现专制独裁的现象,而且“职务常任”仅针对事务官,与国家政务官无关,排除D项。
8.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以公职身份参与政治活动,要求文官在政治起落中严守“中立”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
A.削弱了政党对国家的控制力
B.确保了文官群体的优良素质
C.规范了政府官员的选用程序
D.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稳定开展
解析:D 据材料“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使得文官可以长期全心完成本职工作而不受外因影响,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稳定开展,故选D项;英国文官制度相对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稳定开展,并不会削弱政党对国家的控制力,排除A项;文官制度的选拔依据有利于提升文官素质,但材料仅涉及文官在政治事务中的相关规定,没有明确具体的文化水平,排除B项;材料是对于文官制度的职责规定而非选拔,排除C项。
9.美国建国后,长期实行“政治恩惠制”,即由竞选取胜的总统,把政府职位作为对其竞选支持合作者的一种恩赐而分配给他们。1883年,美国通过法律,决定设立文官委员会,建立考试制度,并确立了功绩制原则。这一变化( )
A.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
B.削弱了政党政治的影响
C.促进了国家管理水平的提升
D.确保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解析: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于美国建国后的“政治恩惠制”,1883年美国“设立文官委员会,建立考试制度,并确立了功绩制原则”,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管理水平的提升,故选C项;文官制度规范的是美国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而三权分立体制强调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相互制衡,排除A项;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排除B项;“确保了”说法过于绝对,应为“有利于”,排除D项。
10.列宁指出:“(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列宁旨在揭露( )
A.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
B.“政党分肥制”的乱象
C.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虚伪
D.三权分立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
解析:A 据材料“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可知,这支队伍为西方文官系统,西方文官任期的长期性,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容易形成上下依附关系,滋生腐败,其本质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故选A项;19世纪初,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政党分肥制”,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由于任期有限,新上台的官员急于为自己谋取利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揭露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并不是针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材料信息没有说明议会民主制的虚伪性,排除C项;三权分立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素养提升练]
11.1854年,英国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即《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此种做法( )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冲击了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阻力重重
D.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
解析: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该报告要求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官员各尽其能,促进政府的高效运转,故选D项;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英国文官制度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冲击”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阻力重重,排除C项。
12.(2022·辽宁卷,15)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解析:A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分类管理制度将品位分开,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的官阶不会随着官员的权力、职资和任务变动而改变,“等级”体现出英国贵族等级传统的延续,故选A项;官员地位的降低与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的官阶不变矛盾,排除B项;英国政府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管理文官不能说明其党派干预的加强,排除C项;文官职位变动而官阶不变,不能说明英国政府职能有所扩大,排除D项。
13.拿破仑规定进入高级文官阶层的人必须通过考试进入国立行政学院学习,被其录取即进入了文官系统,学生学习期间享受法律给予文官的一切待遇,并领取薪金津贴。毕业后,各部门一律不得拒绝任用。由此可见,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文官制度( )
A.适应工业革命开展需要
B.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体现了竞争择优的理念
D.保证了政府工作的持续性
解析:C 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规定进入高级文官阶层的人必须通过考试进入国立行政学院学习,且享有法律给予文官的一切待遇,体现了竞争择优的理念,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国文官的选拔规定,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国大革命成果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官员的择优录用,与“持续性”无关,排除D项。
14.在西方文官制度下,事务类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须负责。材料意在说明( )
A.西方的政治制度尚未稳定和成熟
B.“政党分肥制”使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C.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D.西方缺乏对政府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事务类官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与题干“事务类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须负责”相符,据此可知,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故选C项;“尚未稳定和成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与“政党分肥制”无关,排除B项;“缺乏”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排除D项。
15.西方各国大都实行比较严格的文官职位分类制度,即把各种文官职位的工作内容,按照行业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若干大类,再在各类职位中按照责任轻重,工作难易程度,分为若干等,在等以下再分若干级,每一等级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职责要求。这种职位分类制度( )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解决了营私舞弊乱象
D.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解析:D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建立文官职位分类制度,按行业、性质、责任、工作难易度来分类,提高了工作效率,D项正确;材料是文官职位分类制度,不涉及分权制衡原则,排除A项;文官职位分类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滋生官僚习气,排除B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从当时最有影响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两党制度形成后,某党一旦掌权,便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而另一政党上台后如法炮制。恰巧,19世纪前期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先后进行改革,它们的一些有效措施,如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奖优汰劣等,为全面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克里米亚战争使政府问题暴露无遗:众多机构混乱,官员玩忽职守。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正式法令。
20世纪前期,政府逐步接纳妇女进入文官行列。在很长时期内,广大妇女只能担任抄写、打字和收发之类的工作,多数是临时雇员,而且受到年龄和婚姻限制,同工不得同酬。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英国文官界妇女在社会进步势力的声援下,长期坚持斗争。1919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应因性别或已婚而被剥夺担任文官的资格。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只有少数妇女能获此幸。部分妇女进入高级文官阶层,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英国的文官制度。
答案:(1)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党政治的弊端;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旧官吏制度的问题;民主政治的完善。
(2)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加强考核,奖优汰劣,提高了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但是长期存在性别歧视、官僚主义、门户之见等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