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政府财力的不足
C.军队战力的削弱 D.清朝统治的腐败
2.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
A.缉拿烟贩 B.没收鸦片 C.虎门销烟 D.对英作战
3.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4.林则徐:“徐尝谓剿匪有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物置之不问,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材料中林则徐认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 B.武器装备落后 C.战术的失败 D.英国的强大
5.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抗英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 B.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日《马关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7.《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这表明( )
A.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失去了抵抗能力D.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
8.“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长)远据守主掌。”《南京条约》的这一条款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贸易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海主权 D.领土主权
9.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是( )
A.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B.两次战争的原因相同
C.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10.如图是某时间段列强侵华的罪证,这可用于研究(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B.太平天国对建筑破坏
C.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暴行 D.沙俄掠夺中国领土
11.“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2.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中国与各国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的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3.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这些活动( )
A.进一步传播了西学 B.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
C.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D.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
14.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1840年后 B.1858年后 C.1895年后 D.1912年后
1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 C.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
16.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须弥座上刻有10幅汉白玉浮雕,其中为纪念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所进行的民族抗争而雕刻的是( )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7.某同学回家给弟弟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其中讲得不准确的一项是( )
A.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B.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C.太平军取得了北伐和西征的胜利 D.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根据下表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应是( )
1851 金田起义
1853 太平军北伐
1853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天京内讧
1864 在湘、淮军和洋枪队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A.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 B.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
C.农民阶级是革命同盟军 D.下层民众顺应时代潮流
19.文献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规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的分田办法。这些规定出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劝世良言》
20.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关于《资政新篇》,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B.颁布于定都天京之前
C.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D.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年代 1837—1839年 1845年 1846年
英输华货物总值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约179万英镑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幻想。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3分)
(3)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5分)
(4)请列举两个史实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内容。(5分)
22.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侵略史。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收。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作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1839年的这场运动”和“战争”分别是哪一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这场运动”与“战争”的爆发有何关系?(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为什么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2分)
(3)材料三中“两个强盗”指的是谁?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战争期间?(2分)
(4)近代中国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并战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并指出导致中国战败的相同原因主要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从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7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他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1854年2月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一中“激烈的禁烟运动”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4分)
(2)图中“A”区域是通过哪一条约被列强割占的?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上述中英贸易状况是否满意?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2分)
(4)材料四反映出人们想建立一种怎样的理想社会?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6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最早亚非自由贸易圈,不仅拓宽了贸易往来,还符合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意愿,在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并在客观上助推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动。
——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总》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东南地区满目疮痍,农村生活更加艰难。时值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之际,出现了“下南洋”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间,中国向东南亚移民达到顶峰,仅1922年至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500万。
——摘自陈输生《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背景。(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近代“下南洋”的不同之处,并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鸦片走私一方面造成白银外流,另一方面腐蚀清朝的官兵,同时也危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整体上影响到清政府的统治,最终促使道光皇帝下决心要禁止鸦片,A项正确;政府财力不足没有反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的内容,排除B项;军队战力的削弱没有反映“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主要分析了鸦片输入的危害,不能说明清朝统治的腐败,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全球禁毒第一人”。因而“国际禁毒日”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林则徐。故选:B。
4.答案:B
5.答案:D
解析:据题干“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些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D项正确;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不能体现题干主旨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A项;林则徐、关天培、定海三总兵、陈化成都是清朝官员,不是农民阶级,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圆;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故选:A。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可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A项正确;《辛丑条约》使中国已经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英国打开这个市场的目的,未涉及中国自然经济,排除C项;《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D
解析:“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长)远据守主掌。”反映的是《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损坏的是中国领土主权。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两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项正确;两次战争的规模不同,排除A项;第一次鸦片战争是由英国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由英法挑起的,排除C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11.答案:D
解析: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并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对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D项正确;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丛报》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英文刊物,介绍了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而上述刊物《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传教士依约深入内陆地区,搜集了内陆地区的信息。这些文章为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信息和参考,B项正确;介绍通商口岸的情况和传教士深入内地不会进一步传播了西学,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加剧了西方侵略,不会促进国人的觉醒,排除C项;中国融入世界包括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材料所述报刊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但没有到促使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B项正确;其余时间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所以,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侵占大片领土,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索要巨额赔款和增开通商口岸的是英法等国,排除BC项;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B
解析:A.虎门销烟是林则徐主持进行的,是地主阶级维护统治而进行的反侵略斗争,排除。B.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发起的,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所进行的民族抗争,符合题意。C.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排除。D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故选:B。
17.答案:C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北伐失败了,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8.答案:B
解析:由材料“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军北伐和西征,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爆发到失败的过程。从过程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中外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最终失败。B符合题意。ACD材料均未涉及,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故选:B。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理想社会,出自《天朝田亩制度》,故选A项。
2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从实施情况看,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C项正确;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颁布于天京事变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是天京事变,排除D项。故选:C。
21.答案:(1)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等。
22.答案:(1)运动:虎门销烟战争;鸦片战争关系: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2)原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强盗:英法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
(4)原因:①腐朽的封建制度;②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大;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闭关锁国阻碍国家发展。
23.答案:(1)虎门销烟或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不满意;第二次鸦片战争。
(4)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的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来积极的作用。
24.答案:(1)影响:开创了亚非自由贸易圈;拓展了贸易往来;引导民间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早期南洋移民。
(2)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东南地区民不聊生;西方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东南亚需要大量劳动力;近代中国国内政局动荡不断;日本的入侵等。
(3)不同点:下西洋是官方组织,下南洋是民间行为: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海外寻宝,下南洋是为了海外谋生。因素:政府政策;因素、发展经济因素、外来殖民因素、躲避战争因素等。
解析:(1)根据材料“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最早亚非自由贸易圈,不仅拓宽了贸易往来”可得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开创了亚非自由贸易圈,拓展了贸易往来;根据材料“还符合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意愿,在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可得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引导民间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并在客观上助推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动”可得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客观上推动早期南洋移民。
(2)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东南地区满目疮痍,农村生活更加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使得东南地区人口大减,生产力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得出当时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背景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东南地区民不聊生;根据材料“时值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之际,出现了‘下南洋’浪潮”可得出,当时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背景是东南亚需要大量劳动力;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间,中国向东南亚移民达到顶峰”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当时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中国国内政局动荡不断;日本的入侵;此外还有西方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海外各国的联系,“下南洋”是明清以来著名的移民、开拓活动,今天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多数是下南洋中国人的后裔,得出“郑和下西洋”与近代“下南洋”的不同之处是下西洋是官方组织,下南洋是民间行为;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海外寻宝,下南洋是为了海外谋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结合以上材料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政府政策因素、发展经济因素、外来殖民因素、躲避战争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