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材料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2.19世纪中期,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种“幻想”被打破始于(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3.1839年6月,一位美国传教士在参观销烟的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林则徐)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据此可推测( )
A.清朝政府禁烟态度坚决 B.虎门销烟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
C.当时中国已经禁绝鸦片 D.鸦片战争的爆发已经在所难免
4.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民众是以“大清国子民”的立场抵抗英军的。事后,广西巡抚在奏议中说“这次广州未出大事,是借乡民之力”。这反映出( )
A.外来侵略激发官民的民族意识 B.政府官员和民众盲目排外
C.民众成为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D.国内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5.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2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6.一些西方学者避重就轻,把鸦片战争的起因从鸦片身上转移开,放到清政府的一些具体做法之上。比如说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歧视外国和外国商人,或者认为对华贸易本身就不是公平贸易,又或者是清政府查禁鸦片的方式粗暴,并在查禁鸦片的过程中曾经虐待英国鸦片商人等。对这些学者的看法认识正确的是( )
A.认为战争具有正义性质 B.战争的起因是清朝腐败
C.抹杀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D.战争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7.“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处“梦寐以求的好处”主要是指( )
A.侵占了中国香港岛 B.打开了中国市场
C.恢复了鸦片贸易 D.索取了巨额赔款
8.《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的五处港口。这里的“恩准”在英文本中为“agree'”,意为“同意”,不包含任何恩赐的含义。这说明《南京条约》( )
A.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中方的某些利益 B.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中方主导签订的
C.体现了清政府仍具有“天朝上国”的思想D.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颜面而签订的
9.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大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经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交部部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10.王华同学在制作近代屈辱史专题报道时,专门标出了“可耻的侵华借口——‘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这个标题。据此,他当时正在整理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中俄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1.1857年5月9日《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为实现该目标,他们发动了(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处废墟(下图)上,能“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D.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13.珍宝被洗劫一空,为掩人耳目,放火烧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犯下如此罪行的侵略者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美军
14.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中最能证明该预言的是( )
A.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B.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C.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1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16.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辛丑条约》的危害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7.太平天国在南京颁布了被称道的《天朝田亩制度》,但是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仍然是“照旧交粮纳税”。这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的( )
A.空想性 B.指导性 C.实践性 D.守旧性
18.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19.《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关键原因是( )
A.它们都是保守落后的思想主张 B.太平天国政权一直在迎战强敌
C.爆发了天京事变 D.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20.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由此可见,列强侵略( )
A.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 B.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全面灾难
C.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 D.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生活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林则徐要求用甘结形式(指立文据保证)制约外商,体现“一人犯法,株连九族”的封建法律精神。有的美国商人气愤地说:“如果为了一斤鸦片而将船上所有的合法财产都没收,还要夺人性命,战争又如何能避免呢?”战争爆发后,清军主将奕经称大清为天朝上国。他的求签文有“虎头人”语,便让士兵戴上虎皮帽。英人宾汉在《英军在华作战记》中描述道:“他们的帽子有一种特别不普通的样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制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们身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片之间的关系。(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并分别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战败的原因。(4分)
22.国弱遭人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教训深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材料二: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三:“一场……洗劫,一把……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1)观察材料一、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至少写两点)。(6分)
(2)材料二中的“这场禁烟运动”领导人是谁?有人说这场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次侵华战争中的历史事件?损毁圆明园这一事件制造者是哪些强盗?
(5)读完这几则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3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材料三:天国虽以平等为号召,但实际上等级森严。洪秀全大肆分封洪姓族人,其他将领纷纷攀比,也要求封王。太平天国后期甚至不惜大规模甩卖王爵封号,总共封了2700多位“王”。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的文献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列出名称)?为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太平天国运动。(7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酝酿农民起义】
材料一 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会”,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提出救国方案】
材料二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探究失败原因】
材料四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
材料五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一反映了洪秀全创立了哪一组织?其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大文献颁布的目的。(6分)
(3)结合材料四、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5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题干林则徐的上书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泛滥,白银外流,对内影响兵源,影响财政,并且特别强调“(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表明最严重的是流向外洋,充实列强财政,对中国更为不利。因此通过比较,D项最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等字眼可以判断,材料中的“帝国”是指清朝,因为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自己“隔绝于世界”,而这种“幻想”被打破始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A项正确;经上述分析可知,清朝的这种“幻想”被打破开始于道光帝,而不是咸丰帝、光绪帝、宣统帝,排除BC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A.依据题干“一位美国传教士在参观销烟的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林则徐)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态度坚决,故A正确;B题干没有涉及虎门销烟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故B错误;C.题干没有涉及当时中国已经禁绝鸦片,故C错误;D.题干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爆发已经在所难免,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面对英国的侵略,民众强调自己是“大清国子民”并进行抵抗,广西巡抚也认为“这次广州未出大事,是借乡民之力”。这体现出外来侵略激发了官民的民族意识,A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决斗”是指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正确;赔款白银2亿两与《马关条约》有关,排除B项;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反帝与《辛丑条约》有关,排除CD。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一些西方学者避重就轻,把鸦片战争的起因从鸦片身上转移开”和所学可知,西方学者抹杀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排除A项;战争的起因是英国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以清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战争爆发的原因,没有涉及战争的影响,且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这里的‘恩准’在英文本中为‘agree’,意为‘同’',不包含任何恩赐的含义”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C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经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商业关系的推广”,可知材料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项正确;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与题干内容“商业关系的推广”不符,排除A项;割占中国领土,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题干内容“商业关系的推广”不符,排除C项;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57年5月9日《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和所学可知,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妄图在中国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鸦片战争于1842年结束,与材料时间“1857年5月9日”不符,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与材料时间“1857年5月9日”不符,排除C项;材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与材料时间“1857年5月9日”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1860年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B项正确;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排除A项;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珍宝被洗劫一空,为掩人耳目,放火烧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1856年,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利,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掠夺财宝并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俄罗斯”,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以后,沙俄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C项正确;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与“俄罗斯”不符,排除A项;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的是日本,与“俄罗斯”不符,排除B项;逼迫清政府赔偿4.5亿两白银的是包括俄国的11个列强,不如“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更能证明林则徐的预言,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西北和东北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从而证明了“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D项正确;协定关税特权是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获取的,排除A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大片土地,没涉及赔款,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可知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至19世纪末,在中国通商口岸出现的外资商行迅速增多,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强迫清政府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因此外资商行逐渐增多,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与题干涉及时间不符,排除B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反而对外国商品贸易起到强烈的抵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仍然是‘照旧交粮纳税’”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A项正确;指导是指通过给予指引和引导来帮助他人正确行动或决策的行为,在材料中没有说明《天朝田亩制度》对政府具有指导性,排除B项;材料“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仍然是‘照旧交粮纳税’”反映《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应用于实践生活中,排除C项;材料“但是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仍然是‘照旧交粮纳税’”反映《天朝田亩制度》与之前的旧的赋税政策不同,不体现守旧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D
解析:阅读折线图,找到序号①②对应的阶段特征,即发展和转折。由所学知识可知,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是其发展阶段;而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是其转折点。故选D。
1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曾先后颁布过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其根本原因是脱离中国当时的实际,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0.答案:A
解析: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由此可见列强侵略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确定了中国自己的国旗,A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列强侵略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并没有反映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全面灾难,也没有反映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BC排除;国旗的确立,反映了近代国家意识的产生,并不是西方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D排除。故选:A。
21.答案:(1)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或虎门销烟直接导致鸦片战争爆发)
(2)《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清军将领盲目自大,愚昧无知。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是: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根据材料三“林则徐要求用甘结形式(指立文据保证)制约外商,体现‘一人犯法,株连九族’的封建法律精神”“他们的帽子有一种特别不普通的样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制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们身后”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清军将领盲目自大,愚昧无知。
22.答案:(1)危害: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百姓吸食摧残身心健康。
(2)领导人:林则徐。说法:说法错误。理由:因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禁烟运动(或者虎门销烟)是战争的直接原因或者导火线。
(3)条约:《南京条约》。最主要影响: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强盗:英法联军或者英国和法国侵略者。
(5)体会: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弱遭人欺;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上有地位等。
解析:(1)危害: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百姓吸食摧残身心健康。
(2)领导人:根据材料二“1839年6月”可知,“这场禁烟运动”指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虎门销烟运动。
说法:说法错误。理由:根据所学知识,1840年,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爆发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禁烟运动(或者虎门销烟)是战争的直接原因或者导火线。
(3)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规定割占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通过英国商定。
最主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战争:材料三“一场……洗劫,一把……大火”“圆明园”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强盗: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圆明园。强盗是英法联军或者英国和法国侵略者。
(5)体会:根据题干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同的条约,造成严重后果,中国近代史的屈辱让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弱遭人欺: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上有地位等。
23.答案:(1)原因:自然灾害不断,民不聊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
(2)文献:《资政新篇》;原因: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3)评价: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但太平天国运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可知,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民不聊生,这是金田起义的原因之一;据材料一“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可知,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为金田起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是金田起义的原因之一。
(2)根据所学可知,相比《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更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因为这一文献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潮流。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从材料三中的“实际上等级森严……后期甚至不惜大规模甩卖王爵封号……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4.答案:
(1)“拜上帝会”。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的核心目标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护私有。
(3)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