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23: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彻底将列强从中国市场排挤出去 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2.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
A.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C.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3.如下图为洋务运动时期生产的家具,受到西方的影响,应用曲线和直线,突出了家具的层次起伏。这些家具有效地保留着中国家具的固有特征,从而形成了一种中西融合的新样式。据此推知( )
A.西学中用已深入人心 B.中国全方位向西方学习
C.西方文化逐渐影响中国社会 D.民用工业占主导地位
4.“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
A.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B.虎门战役,壮烈牺牲
C.查毁鸦片,虎门销烟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5.《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的愿望。这里的愿望是( )
A.倾销商品 B.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 D.称霸世界
6.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当代历史学家陈旭麓也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二位学者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激化了中日民族矛盾
C.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7.1895年的那场大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清政府内部矛盾的消除
C.甲午战败刺激了民族觉醒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8.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9.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了《一只新孵化出的鸡》的漫画(下图),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日本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0.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斥洋务派满足于练兵、制器、开工厂、修铁路等,“变法不知本原”。据此,梁启超主张( )
A.全盘否定洋务 B.推翻封建帝制 C.推行政治变革 D.进行文学革命
1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议事日程上来。下表彰显的时代诉求是( )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担任《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维新变法 B.民族革命 C.思想解放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2.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13.某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搜集到油画《圆明园劫难》、图片《轮船招商局》、电影《甲午风云》和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由此推测,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A.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4.吴玉章曾说:“上海成立了天足会,我和我的二哥便成为反对缠足的激进分子,我的大哥也同情我们,……但是我的大嫂却无论如何也听不见我们的话,竟自把女儿的脚给缠上了。唉,变什么法?维什么新?就在自己家里也行不通。”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的观念未能深入人心
C.是否缠足关系维新变法的成败 D.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15.“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两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C.贫苦农民富有王权斗争精神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16.“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18.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9.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使馆区可以驻兵。这一规定后来使得西方国家的使馆区成为标准的军事占领区了。……户部银库也被八国联军抢了。这么多银子,怎么赔?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他评论的是哪一丧权辱国的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某条约的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规定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 )
A.增加了中国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 B.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C.使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2023年5月,有人发帖称在买的《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书中发现史实性错误。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丁汝昌和几位清朝将领低头弯腰,向日本军官表示屈服。这一帖子在网上引热议。有同学查现行初中《中国历史》教材“……日舰队司令写信丁汝昌劝降,遭严词拒绝。援军无望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为进一步探究,这位同学查到如下材料:(15分)
材料一:《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投降图》(原图说明:想象图,日本右田年英,创作于1895年)
材料二:当时海军提督衙门十名守卫之一谷玉霖的回忆:“……亲眼所见,丁军门(丁汝昌)自尽后……(牛道台)集众筹议投降事。”
材料三:日本人的说法: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的包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向丁汝昌劝降,但遭到拒绝。战斗数日后,丁汝昌在镇远舰上服毒自尽。
(1)上述材料中争论的事情发生在中国近代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中?这次重大事件后中国近代化努力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根据查到的上述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
(3)根据以上材料特点说明你得出结论的原因?(7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材料二:(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春锤既毕,即将弃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
——摘编自叶昌炽《缘督庐日记》
(1)材料一中“殊死搏斗”指哪场战争?此战后,日本从中国获取了有别于以往列强获得的哪一项新权益?(5分)
(2)材料二体现出侵略者的本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战的影响。(10分)
23.阅读下列中国晚清留学生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数年后,他们对封建礼节渐渐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之类十分迷恋。清政府认为留美儿童“适宜忘本”“治其恶习”,将其全部撤回,只有詹天佑等二人完成学业。返回后的学生或被送入电报局传电报,或由中国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或分赴天津水师、电报局、鱼雷局等处当差。
——《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美国某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就能取回最大的收获。”1908开。美国国会投票赞成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庚款”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奠基起了巨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他们起作用的领域。除了科学、工业、工程这些方面,还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以及外交方面。
——《清末留学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与中国近代哪一事件有关?清政府的目的是什么?(5分)
(2)材料三中“庚子赔款”与哪一条的有关?并请回答该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留学生的作用。(4分)
2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15分)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制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0世纪初】
材料三 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地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5分)
(2)据材料二,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时局”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庚子拳匪之乱”以后,人民对朝廷的态度产生变化?(3分)
(4)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结合所学知识,轮船招商局收购外资轮船公司,节省了国人的航运费,而且减少了航运费用的外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彻底将列强从中国市场排挤出去”中“彻底”太绝对,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排除B项;洋务运动并没有奠定民族工业的基础,只是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可知,在创办汉阳铁厂时,张之洞并没有依据资源优势,而是以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官职影响力来创办,结果出现了资本的过度消耗,这是官僚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反映出洋务派对企业管理的封建落后。故选: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该条约内容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有利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排除A项;《马关条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瓜分中国并非愿望,而是影响,排除B项;称霸世界与题干无关,题干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愿望,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895年的那场大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可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这说明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于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沉痛的失败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认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开始了戊戌变法,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民族觉醒,未涉及清政府内部矛盾的消除,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国被撕裂说明了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权利、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与瓜分中国无关,排除A、B两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漫画无法体现出这种情形,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时间和漫画内容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D项正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五四爱国运动,排除A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排除C项。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据题干“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斥洋务派满足于练兵、制器、开工厂、修铁路等,‘变法不知本原’。”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因此,梁启超主张推行政治变革,C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梁启超全盘否定洋务,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批评,排除A项;推翻封建帝制与梁启超的主张不符,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排除B项;进行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内容,梁启超是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公车上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发起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人是重要的代表人物。梁启超是维新派的重要人物,参与创办了《时务报》等刊物,宣传维新思想;严复则翻译了《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进一步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因此,这个表格彰显的时代诉求是维新变法,A项正确;民族革命通常指的是推翻外族统治或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排除B项;表格内容更侧重于展示维新派的活动和维新变法的诉求,排除C项;格中的人物和活动都是19世纪末的事情,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初才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可见对于维新派人士的变法主张,反对者居多,由此表明维新变法面临的阻力很大,B项正确;1898年时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洋派官员开展洋务运动,已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实业救国”成为共识,而是反映官员对维新变法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A
解析:A.据所学可知,油画《圆明园劫难》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关,电影《甲午风云》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体现了列强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图片《轮船招商局》与洋务运动有关,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与戊戌变法有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的探索,符合题意。B.辛亥革命是中国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题干未体现,排除。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题干未体现,排除。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1945年,题干未体现,排除。故选:A。
14.答案:A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
16.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没有进入北京。②④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是正确的。
17.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史论是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是对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评述,属于史论,D项正确;“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D符合题意;开放沿海通商口岸是1842《南京条约》的内容,与题干“1901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901年之前,故B不符合题意;允许列强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与题干“1901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答案:D
20.答案:D
解析:由“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严禁保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21.答案:(1)甲午战争,开始了政治近代化的努力。
(2)丁汝昌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3)材料一中说丁汝昌投降的图片是日本人的想象图,且无其他史料佐证,不可信;材料二是丁汝昌卫士亲历,属于第一手资料,真实可信,并且能和材料三互证。
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题干中“有同学查现行初中《中国历史》教材……日舰队司令写信丁汝昌劝降遭严词拒绝。援军无望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因此,材料反映的威海卫战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技术的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后,中国近代化探索由学习西方技术转为学习西方制度。
(2)结论:根据上述材料中可知,《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投降图》(原图说明:想象图,日本右田年英,创作于1895年)说明《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误导中国青少年,犯了严重的史实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及材料三“日本人的说法: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的包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向丁汝昌劝降,但遭到拒绝。战斗数日后,丁汝昌在镇远舰上服毒自尽”丁汝昌不但没有投降,壮烈殉国是民族英雄。
(3)原因:根据历史学科素养中,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调查记录等。材料一中的想象图不能作为真实史料,历史的真实性要从文献史料或者实物史料中或者走访,多方印证获得。
22.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新权益: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本质:凶恶。影响: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析:(1)根据材料“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包括: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兵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由此可见,日本从中国获取了有别于以往列强获得的新权益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根据材料“(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春锤既毕,即将弃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可知,侵略者的本质是凶恶;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辛丑条约》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庚款”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奠基起了巨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24.答案:(1)措施:创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
(2)时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3)原因: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前提条件: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又以北洋舰队的实力最为强大,清政府专门设立了海军衙门。
(2)时局:根据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制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3)原因:根据材料三“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地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前提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了新的发展,所以说要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