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23: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陈独秀说过“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了该人物的思想主张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白话文
C.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D.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2.1917年,蔡元培在文章中大力倡导以美育代替宗教,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这一主张( )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B.体现了新文学的主张
C.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促进“五四运动”的发展
3.1919—1922年,《新青年》中“民主”出现次数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结束 D.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4.“五四运动”从罢课到形成“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高潮,斗争如燎原之势蔓延全国各界。这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 )
A.学生是斗争领导力量 B.商人成为运动主力
C.传播新思想是主要任务 D.人民大众广泛觉醒
5.“五四”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悲哀的交汇点,中国知识精英在这个节点开始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救赎自我的道路。下列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6.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B.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C.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D.“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7.“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有这样一群学生高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用行动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农民阶级革命的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8.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
A.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迫切性
C.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9.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革命 B.资产阶级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C.“五四运动”影响了文学领域 D.文学的发展与政治运动无关
10.1917年,胡适发表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1918年,《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 B.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C.彻底粉碎了封建思想 D.实现了教育近代化
11.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转变 B.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C.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2.某同学搜集到了《新青年》杂志、影像《巴黎和会》、专著《五四风云》和浙江嘉兴的红船图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应是( )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3.原本应该在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因为“一件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延期了。1919年9月,当读者们翻开这期杂志时,发现整本杂志都在介绍一个学说——马克思主义。这里的重要事件指的是( )
A.武昌起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4.1920年,董必武等人成立了武汉共产党支部,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了共产党组织。这些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推动了国共合作的逐渐形成
C.奠定了中共成立的组织基础 D.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5.1921年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中国开启思想文化新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6.下列关键词中能够形容如图所示会议的是( )
A.开天辟地 B.井冈烽火 C.重大转折 D.当家作主
17.“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18.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重申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19.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
A.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B.成为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C.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D.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党组织
2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但是它不久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它的失败给中共提供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必须开展武装斗争
C.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在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大多数这个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它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三:这场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包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这个时期”流行的思潮是什么?该思潮引发的思想文化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2分)
(2)材料二中“伟大著作”指什么?此后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中“进化论观点”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来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简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于是)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二:《新青年》《新潮》所表现的思潮变动,趁着学生运动中社会心理的倾向,掀起翻天的巨浪,摇荡全中国。这一运动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人们不仅对祖国的命运充满忧患意识,并且勇敢地探索未来,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四百种。第二年在全国就有了数目可观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并且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二十年间”,国人在学习“政治法律”方面的实践活动,
作者认为“件件都落空”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写出材料二中“这一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6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爱国运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3分)
23.个人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民族觉醒】
材料一:
(1)在20世纪初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北大红楼广泛宣传“民主”“科学”。这些知识分子有哪些人?请列举一例。图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的共同作用是?(6分)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2)材料二这段文字抨击了什么?(2分)
【奋勇抗争】
材料三:中国代表在法国巴黎和会上的正义要求,遭到了英、法、美等列强的拒绝。帝国主义列强竟然还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北京爱国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整理
(3)材料三所述内容与哪一场爱国运动相关?材料中最能反映出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为这场爱国运动起了什么作用?这场爱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4分)
(4)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5分)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7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17年,蔡元培在文章中大力倡导以美育代替宗教,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和所学可知,蔡元培提倡美育,反对宗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影响,C项正确;蔡元培提倡美育,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无关,排除A项;蔡元培提倡美育,与新文学的主张无关,排除B项;蔡元培提倡美育,与“五四运动”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1919—1922年,《新青年》中“革命”出现的次数远大于民主,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故选A。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学生,工人等人民群众参与到了“五四运动”中,这说明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故D符合题意;学生是斗争领导力量与史实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工人而非商人,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传播新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99年,北京高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示威游行,标志着“五四运动”的开始: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运动期间,学生们高喊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清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精神,D项正确;“师夷长技以自强”是在清代洋务运动中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在1905年所提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分析选项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对“五四运动”性质的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并分析题干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怒。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即题干材料中的‘痛殴卖国贼’),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即题干中的“火烧赵家楼”)。这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农联合起来,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C。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说“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项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故选D。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关注劳工阶层,体现了“五四运动”影响到了文学领域,C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影响文学的发展,因此文学的发展与政治运动无关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A.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政体,故A错误;B.根据材料“1917年,胡适发表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1918年,《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有利于传播新思想,故B正确;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但是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故C错误;D.材料中没有涉及教育近代化,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工人阶级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920年还没有成立,排除A项;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排除B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新青年》杂志、影像《巴黎和会》、专著《五四风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风云》反映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他研究的历史主题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对题干信息概括不全,排除A项;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时间是1924年到1927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原本应该在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因为‘一件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延期了。1919年9月,当读者们翻开这期杂志时,发现整本杂志都在介绍一个学说一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与材料时间“1919年5月”不符,排除A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引起了戊戌变法发生,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是1915年,与材料时间“1919年5月”不符,排除C项。故选:D。
14.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董必武等人成立了武汉共产党支部,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了共产党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C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A排除;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建立,B排除;1926年北伐战争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排除;故选C。
1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1921年”“新时代的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论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A。
16.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A项正确;井冈烽火是指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排除B项;重大转折是指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排除C项;当家作主是指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等一批专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它们的刊行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故A符合题意。故选:A。
20.答案:D
21.答案:(1)思潮:人文主义。
国家:意大利。
(2)著作:《共产党宣言》;政权:巴黎公社。
(3)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科学家:达尔文。
(4)积极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地发展。
解析:(1)思潮:根据材料一“大多数这个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可知,流行的思潮是人文主义。
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2)著作:根据材料二“这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可知,材料二中“伟大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
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3)标志:根据材料三“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包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为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科学家:根据材料三“进化论观点”和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4)积极作用: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涉及文艺复兴;材料二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材料三涉及新文化运动。所以,思想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地发展。
22.答案:(1)实践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思想没有解放。
(2)名称:“五四运动”。特点:社会参与的广泛性;斗争的彻底性;鲜明的爱国性;思想的深刻性。
(3)时代主题:中国近代化探索。(或中国救亡图存)
23.答案:(1)知识分子: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例即可),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2)抨击了儒家伦理道德。
(3)“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作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干部上的准备。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
解析:(1)根据材料“《青年杂志》”“北大红楼”可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李大钊,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综上、胡适、鲁迅等,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2)根据材料“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可知,材料二这段文字抨击了儒家伦理道德。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与“五四运动”有关,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陆宗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内除国贼”,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
24.答案:(1)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立早期共产主义(党)组织等。
(2)表现: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
事件:新文化运动。(回答“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意思相近也可)
(3)国内: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
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等。
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材料一“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根据材料一“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建立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答两点即可。
(2)表现: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深入到工人群众中;根据材料二“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就是白话文,而白话文兴起是在新文化运动之中,具体来说,新文化运动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为此胡适曾经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3)伟大意义:根据材料三“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内的伟大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根据材料三“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际上的伟大意义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