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45年8月,中国民主同盟发表的《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主张“民主统一,和平建国”。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B.“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C.“和平、民主、团结”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2.1945年4-6月,国共两党几乎在同一时期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国民党六大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蒋介石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由此可见,国共两党对战后国家发展的分歧在于( )
A.是否推进民主政治 B.如何争取抗战胜利
C.是否举行重庆谈判 D.如何保持统一战线
3.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4.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漱溟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 ”,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 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双十协定”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5.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A.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B.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6.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胡宗南部,以34个旅25万人的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突然发动袭击。当时,陕北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2万多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毅然决定( )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进行战略决战 D.四渡赤水
7.毛泽东曾说:“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却主动撤离延安。这一行动反映了我军( )
A.军事指挥策略灵活 B.拉开战略进攻序幕
C.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取得战略决战胜利
8.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示意图。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的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 B.农民对土地需求的变化
C.地主阶级总人数的减少 D.对农民阶级定义的改变
9.标语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下列宣传标语出现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1.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刘邓大军能够站住脚、扎下根的根本原因是( )
A.民主党派“愿在中共领导下,共策进行”
B.“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
12.刘伯承在谈到1947年解放战争形势时说:陕北按住头,山东揪住尾,中原直插蒋介石的心脏,实现了战略的转折。其中“直插心脏”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百万雄师渡长江 D.南京解放
13.“1948年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介石)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材料中这一情形说明了( )
A.国共对立局面的形成 B.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C.解放军发起战略反攻 D.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14.毛泽东说,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由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绝对的兵力优势 B.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
C.解放区雄厚的物质基础 D.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
15.基于各主要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于是发起( )
A.湘江战役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16.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是( )
A.为渡江战役奠基础 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1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诗中所描写的军事行动( )
A.是第一次取得胜利民族解放战争 B.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C.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了 D.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8.东北地区曾涌现出大量的革命歌曲,如《斗争蒋介石》《撵走美国狼》《民主联军战歌》《翻身五更》等。这些歌曲最有可能流行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1948年12月5日密云解放,12月6日怀柔解放……12月15日大兴解放……为了战争的胜利,北京郊区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也不让解放军一事为难”。子弟兵一到,老百姓主动热情地问寒问暖、烧水做饭、缝缝洗洗,胜似亲人。材料体现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
C.国民党统治不得民心 D.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0.2021年11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美国个别议员窜访台湾一事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是国际关系的一张牌。近现代的台湾经历了“被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与这一历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抗日战争 ⑤人民解放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27万人
武器装备 全部日美装备 “小米加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中城市,部分铁路交通线 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情况。(4分)
(2)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 , 而是属于人民” (4分)
(3)运用所学知识印证毛泽东论断的正确性。(7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31~1945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历史使命。(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等
材料三: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呈“品”字形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斗争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主要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因素。(7分)
24.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材料二:(1937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859626人,同时也付出了3220419人重大伤亡的代价,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数据摘编自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论纲1937—1945》
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的两年中,敌后战场军民抗击了58%至62%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粉碎了日军千人以上至5万人的“扫荡”近百次,作战1万余次,成为全国抗战的生力军。
——《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材料一中的报刊分别宣传了什么思想?指出这些思想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共同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4分)
(3)材料中“挖蒋根”指什么事?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5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民主同盟主张“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的愿望,说明社会舆论对国内和平的诉求,故选C。
2.答案:A
解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等主张。国民党六全大会很快就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蒋介石还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据“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国民党六大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蒋介石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可知,国共两党对战后国家发展的分歧在于是否推进民主政治。故选:A。
3.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这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题干材料所示的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C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抗日战争胜利的信息,排除B项;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5.答案:A
解析: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国民党公开叫嚣,在48小时内消灭中原解放区,完全消灭所有中共控制的解放区,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47年3月,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排除B项,排除C项,排除D项。故选:A。
6.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最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B项正确;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却主动撤离延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描述。面对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体现我军军事指挥策略灵活,A项正确;1947年6月,刘邓率军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进攻序幕,排除B项;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是对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描述,该行动没有使得我军取得战略决战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三次土地政策分别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这三个历史时期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历史任务不同,土地革命时期要建立工农割据局面,所以提出“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因此对抗日的地主要团结起来,要求他们“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到解放战争时期,需要激发全国农民积极性,彻底打败蒋介石,所以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不同任务而调整的,故A正确;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始终没有变化,就是要“耕者有其田”,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土地政策,无法得出地主阶级人数的问题,排除C项;“对农民阶级定义”一直未曾改变,且与题干强调的土地政策调整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支撑革命先烈的政治信念,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战争,故C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的口号,排除A项;抗日战争我们实行全民族抗战,实行的是人民战争路线,故“兵民是胜利之本”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B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此时,解放战争早已胜利,新中国已经成立,排除D项。故选:C。
10.答案:C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伯承曾动情地说,“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这就是二野在大别山战争胜利以及全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因此刘邓大军能够站住脚、扎下根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D项正确;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55人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1937年7月8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6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指出这是战胜敌人的主要作战方法,不但应用于战役而且应用于战术的部署,以求全歼、速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刘伯承在谈到1947年解放战争形势时说:陕北按住头,山东揪住尾,中原直插蒋介石的心脏,实现了战略的转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插心脏”是指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正确;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1949年1月,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介石)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和所学可知,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至11月,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东北全境,D项正确;1948年国共两党正在内战,而不是对立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1936年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排除B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可知,题干主旨是老百姓支持下的淮海战役,所以材料强调的是群众在战役胜利中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解放军的兵力如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体现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排除B项;解放区当时并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D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历史信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B项正确;为渡江战役奠基础不能体现题干主旨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A项;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钟山(注:“南京”的旧称)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B项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排除A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C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D
解析:据题干“《斗争蒋介石》”“《撵走美国狼》”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我们的斗争对象是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据题干“《民主联军战歌》”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人民自治军”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据题干“《翻身五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综上所述,题干歌曲最可能流行于解放战争时期,D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与“《斗争蒋介石》”不符,排除A项;“东北民主联军”是1946年改名的,土地革命时期没有“东北民主联军”,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美国共同对抗法西斯的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为了战争的胜利,北京郊区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也不让解放军一事为难”可知,平津战役中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因此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支持和爱护,未涉及对解放军战士的评价,排除B项;国民党统治不得民心,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D
解析: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退踞台湾,台湾再次与大陆分离,因此③④⑤反映了近现代台湾经历的“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①②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21.答案:(1)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实力远远超过共产党。
(2)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而国民党却逆历史潮流发动内战失去了民心从长远看,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大是暂时的,其失败是必然的。
(3)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不断遭受失败。而共产党顺应了抗战后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由战略防御走向战略进攻再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最终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析:(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实力远远超过共产党。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而国民党却逆历史潮流发动内战失去了民心。所以从长远看,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大是暂时的,其失败是必然的。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不断遭受失败。而共产党顺应了抗战后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由战略防御走向战略进攻再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最终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2.答案:(1)条约的名称: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时代特征: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并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正确的战略战术: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等。
(3)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3.答案:(1)措施:打土豪、分田地(回答深入发动群众确立农民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也可)原因:①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②争取农民对革命和中共的支持;③农村土地分配不合理,农民人均地少。
(2)主要特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共同作用:①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②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打下基础。胜利因素: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②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战;③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④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等。
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斗争采取的措施是打土豪、分田地(或土地革命);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革命中心的转移、土地政策等角度分析,如:①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②争取农民对革命和中共的支持;③农村土地分配不合理,农民人均地少。
(2)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和所学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共同作用:根据材料三“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呈“品”字形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和所学可知,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①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②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打下基础。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因素有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②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战;③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④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等。
24.答案:(1)思想:《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运动;《民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阐述三民主义。
共同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
(2)贡献:中国的抗日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3)事件:“挖蒋根”是指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正确领导;军队的优势;国际环境的变化;国民党的政治腐败不得人心等。
解析:(1)思想:《时务报》:据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民报》:据材料“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可知,材料中的《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阐述了三民主义。
(2)贡献:据材料“(1937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859626人,同时也付出了3220419人重大伤亡的代价,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事件:据所学可知,“挖蒋根”是指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物质基础。
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正确领导;军队的优势;国际环境的变化;国民党的政治腐败不得人心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