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的管子提出建立货币的本位制度,可见于《管子·国蓄》:“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这一货币体系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B.各国货币完成统一
C.货币法定成为原则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项正确;“社会逐利风气”强调民众对财富的追逐,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秦朝完成货币统一,排除B项;“货币法定”强调法律对货币的规定,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2.下表反映的是西汉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 )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 文字 是否垄断 发行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否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上林三 官五铢 五铢 五铢 由中央 垄断
A.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巩固
B.货币体系逐渐成熟
C.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增强
D.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解析:C 据表格可知,西汉货币发行逐渐由中央垄断发行,说明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增强,故选C项。
3.下图所示为宋代“对钱”。两枚钱币书体不同而钱文相同,形制、币材等也完全一致,可成双配对。“对钱”的铸行主要契合了当时( )
A.铸币工艺的文化追求
B.讲求实用的艺术特征
C.逐利享乐的时代风尚
D.弱化门第的社会观念
解析:A 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对钱在钱文、形制、币材上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是钱币书体,分别采用了篆书和楷书书写,这一独特的钱币文化现象,反映了宋代浓厚的文化氛围,是铸币工艺上对文化的追求,故选A项;对钱“钱文相同,形制、币材等也完全一致”,在实用价值上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对钱并非讲求实用,排除B项;逐利享乐风尚指的是追逐利益、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通过钱文书体不能判断货币是否被大量使用,不能体现逐利享乐的风尚,排除C项;宋朝时期弱化门第的社会观念主要体现在科举制的完善和当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择偶标准上,货币钱文书体无法体现门第观念的弱化,排除D项。
4.忽必烈即位后,发行以银为本位的“中统钞”。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这表明,元初( )
A.纸币使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铜钱无法满足商业贸易需要
C.黄金白银退出商品流通领域
D.纸钞滥印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解析:A 根据材料可知,纸币轻便,且与金银无异,方便了商品交换,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北宋时期,铜钱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纸币诞生,排除B项;黄金白银作为饰品等原料仍可以流通,排除C项;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排除D项。
5.下面是明清时期金银比价变化表。据此可推知( )
时间 金银比价
洪武八年(1375年) 1∶4
永乐五年(1407年) 1∶5
永乐十一年(1413年) 1∶7
万历年间(1573—1620年) 1∶8
崇祯年间(1628—1644年) 1∶10
康熙年间(1662—1722年) 1∶13
乾隆年间(1736—1796年) 1∶15
A.符合银贵钱贱的发展大趋势
B.对外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黄金用于铸造器物而被消耗
D.税制改革推动白银大量流通
解析: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金银比价不断下降,白银对金的购买力下降,这与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有关,即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选B项;题干提及的是金银比价,不是银钱比价,排除A项;黄金属于贵金属,大量用于铸造器物不符合逻辑,排除C项;“税制改革推动白银大量流通”因果颠倒,应为“白银大量流通推动税制改革”,排除D项。
6.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随之大幅贬值;罗斯福上台以后,禁止黄金自由流通,大幅提高黄金价格并持续收购黄金。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对此,中国政府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
A.进行币制改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B.制定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征个人所得税
C.发表“改订新约”宣言,主张关税自主
D.废除了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解析:A “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导致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针对这一情况,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故选A项;材料主体是货币金融方面的改革变动,与赋税关系不大,排除B、C、D三项。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陆续建立,如1945年成立的世界银行、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
A.世界经济联系的密切
B.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
D.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解析: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金、项目等方面合作的客观需求,推动了世界性和地区性银行组织的成立,故选A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等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一批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陆续建立,未涉及美国在其中的地位如何,不能体现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形成,排除D项。
8.从20世纪50年代末,美元海外持有者就已经开始抛售美元、购入黄金的行动;1965年,戴高乐迫使美国同意法国换回了15亿美元的黄金,在此影响下,西欧、日本等国纷纷跟进,两年内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3 000吨。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元丧失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B.美法之间矛盾的激化
C.世界经济发展及其格局的变动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而且美元贬值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的恶化,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C项正确;美元依然是国际主要货币,排除A项;材料中法国的做法是法国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果,并不是美法矛盾激化的产物,排除B项;冷战对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对抗,而材料主体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排除D项。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发行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初始价值被设为1单位特别提款权对应1美元。后来,其价值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特别提款权价值设定的变化( )
A.彻底摧毁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B.反映了国际经济体系多元化趋势
C.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D.提升了国际经济体系制度化水平
解析: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由对应美元到“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说明国际经济体系在向多元化发展,故选B项;“彻底摧毁了”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特别提款权并不用于国际贸易支付,其价值设定的变化与国际贸易无关,排除C项;特别提款权价值设定的变化是国际经济体系制度化的表现,但不一定提升制度化水平,排除
D项。
10.两汉时期算赋规定时有调整。汉高祖规定“百姓如果生儿子,可以免去两年的赋税和兵役”;汉惠帝规定“女子15岁未嫁人,要被罚款,到30岁还未嫁人,加罚5倍人头税”;东汉章帝规定“所有怀孕的妇女,由官府赏赐胎养谷,每人三斛,免收其丈夫人头税一年”。这些措施体现了政府( )
A.发展社会经济的努力
B.传统生育观念的传承
C.缓和阶级矛盾的需求
D.平衡赋税负担的追求
解析:A 根据材料可知,两汉以减轻孕妇及其家人的赋税、对未婚女子征以重税等税收政策鼓励生育,推动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故选A项。两汉鼓励结婚生育,根源在于通过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来维护封建统治,不是传统生育观念的传承,故排除B项。对未婚女子征以重税不能起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故排除C项。数千年来,农民为封建国家纳粮当差,承担义务,受尽剥削,D项不符合史实,故
排除。
11.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B.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C.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隋至唐中期实行租庸调制,可以以庸代役;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故选B项;土地兼并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而材料是赋税制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租庸调制、两税法并未体现具体赋税征收的多少,不能得出“农民负担不断减轻”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不涉及每户农民实收多少,应缴纳赋税多少,得不出“政府赋税剥削沉重”的结论,排除D项。
12.明初,赋税征收以米麦等实物为主。洪武九年(1376年),在全国实行“代输”制,令百姓以银、钱、钞、绢代纳税粮。英宗即位后,弛用银之禁,折收“金花银”。至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丁役、土贡等各项均归并于田赋之中,“计亩征银”。明朝赋税制度的变化( )
A.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B.确立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C.改变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促使财政危机进一步恶化
解析:A 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的赋税制度由实物征收转为“计亩征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
13.从1712年开始,康熙帝规定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统治时期,开始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将丁银并入田赋并形成了一种新型赋税征收制度。这表明清朝统治前中期( )
A.政府着力调整生产关系
B.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困难
C.百姓要求改革赋税制度
D.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解析:A 清朝统治前中期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人头税被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财政困难与“永不加赋”矛盾,排除B项;政府推行赋税改革,而不是百姓要求,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赋税改革的影响,得不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
14.下面为1862—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该图体现了中国( )
——据汤象龙《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等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贸易主权逐步丧失 D.关税成为主要收入
解析:A 据柱状图可知,1862—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说明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故选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就已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无法说明中国贸易主权丧失,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进口关税收入,并没有涉及中国财政收入的构成,无法说明关税成为主要收入,排除D项。
15.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等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由此可推知( )
A.“改订新约”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B.中外贸易实现平等化
C.关税自主权的实现仍存在较大障碍
D.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解析:C 材料提及虽然美、意、英、法等列强同中国签订新的关税条约,但仍有附加条件——列强本国在中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说明当时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故选C项;“最终胜利”不符合史实,应为“部分胜利”,排除A项;“平等化”不符合逻辑、史实,南京国民政府关税税率仍不能完全自主,排除B项;“瓦解”不符合史实,直到新中国成立,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才被废除,排除D项。
16.201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最新一轮修正案发布。下图所示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情况。由此可知,此次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 )
——据戴雅琴、吴力佳《新时代个人所得税改革现状及
发展研究》等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
D.杜绝了偷税漏税行为
解析:B 由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情况图可得,月收入越高的个人缴纳的税率和税额越大,且每月少交税额及比例则相对有所下降,这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交子大致经历了私人发行和官交子两个时期。宋代四川是铁钱流通的区域,铁钱流通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仍有许多缺点。据记载“川界用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而蜀地买罗一匹,需要20贯。发行交子的商家是由政府批准的,他们“连保作交子”,每年要向官府交纳一定的费用。在由16家大的富商主办时,交子就“用同一色纸币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有铺户印记“押字”和“密押”,“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记”。任何交子的持有者,都可拿到发行的商号兑换铁钱。官交子制度起初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大量增发,成为政府搜刮财富的手段,以致大幅贬值,趋于崩溃。
——摘编自孙健《中国最早的
纸币的产生及其流通》
材料二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政府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止,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交子产生和流通的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形成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货币发行政策的认识。(4分)
答案:(1)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笨重、使用不便;政府的支持和监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发行的商家重视自己的社会信用。
(5分)
(2)主要趋势:白银货币化(或逐渐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货币体系)。(1分)
形成原因:政府滥发纸钞导致信用下降;铜钱币材缺乏不能满足流通需要;海外贸易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的推动;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4分)
(3)货币发行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货币发行政策事关政府信用,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货币发行政策影响国计民生、社会稳定。(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汉代组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兵役的代替税,即代役钱。 ——据漆侠主编 《中国改革史》整理 汉代赋税征收标准以土地为主
唐代组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资治通鉴》整理 两税法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明代组 一条鞭法……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据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整理 中国古代的赋役改革每进行一次,百姓负担就加重一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两个小组进行判断,看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清代相关史实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加以说明。(4分)
答案:(1)汉代组:结论不成立。(2分)
理由:材料反映了汉代赋税征收标准是土地和人口,但没有显示比例,不能看出以土地为主。(2分)
唐代组:结论成立。(2分)
理由:材料反映了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2分)
明代组:结论不成立。(2分)
理由:材料反映的是黄宗羲对一条鞭法的看法,而结论扩大到每一次赋税改革,材料论据不够充分。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减少了各类杂役,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统一了征税标准,官员难以巧立名目,减轻了人民的负担。(2分)
(2)清代实行摊丁入亩,人头税被废除,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转变;摊丁入亩取消了人丁税和土地税分开征收的情况,合二为一,从种类看,化繁为简;摊丁入亩将人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从形式看,从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摊丁入亩分夏秋两季征收,征收时间从不定时到定时。(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个人民海关——东海关
1862年3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1863年,设立烟台东海关税务司署,是长江以北的第一个海关机构。1945年8月24日,胶东民主政府接管东海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1946年4月颁布的《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暂行关税税率》,是解放区时期东海关执行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税率表,其中规定各类纺织品出口免税,进口税率普遍达30%~40%,可以作为主食的农产品如“大米、大麦、荞麦……”进口免税,出口税率为25%~35%。另外还有“各种机械及其配件”和“交通工具及其配件”类目下的26个税种均可以免税进口,大部分的工业原料也可以免税进口。
到1949年1月,东海关及其所属分关、所,共有职员315人,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168人,比例为53.3%;勤杂人员24名,有5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占比例为20.8%;339名职员与勤杂人员中4名为其他党派成员,其余均为无党无派者。
1945年到1949年,东海关对国民政府时期海关征税工作流程进行了多次改动,1949年8月颁布《人民东海关港口管理暂行章则》进一步调整进口、出口、转口、退税等流程。在进口方面,要求华籍船只进口时要有人民政府颁发的证书;在出口方面加入了关于统销出口品、管理品的出口要求;在转口与退税方面,货物不再区分土货与洋货,均收取转口税和出口税。
——摘编自张庭祯《接收与改造:解放区
时期的烟台东海关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个人民海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12分)
答案:发挥人民海关进出口职能:通过进出口税调节,一方面鼓励纺织品出口,限制进口,保护解放区经济,赚取外汇;另一方面鼓励农产品、工业原料及军需产品进口,保证粮食供应,支持经济建设,支援人民解放战争。(6分)
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人民海关中占有较高比例: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海关的坚强领导,有利于发挥人民海关职能,维护解放区和人民利益。调整旧海关工作流程,强化人民政府主权。通过调整海关工作流程,消除半殖民地色彩,强化人民政府对海关的领导和管理;取消土货洋货区别,保护民族产业。(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记。
时间 主要事件
1816年 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19世纪70 年代以后 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1944年7月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运而生。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1971年8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
1976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2009年 中国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年 中国倡议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摘编自盛斌、黎峰《世界
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采用一个新的视角,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4分)
答案:示例一
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实力遭到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5分)
以美元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等国家的实力被大大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迅速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应运而生。它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5分)
以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金融体系: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被迫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4分)
示例二
19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3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实力被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国际金融体系处于混乱状态。(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等国家的实力被大大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迅速膨胀。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它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4分)
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被迫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的管子提出建立货币的本位制度,可见于《管子·国蓄》:“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这一货币体系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B.各国货币完成统一
C.货币法定成为原则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下表反映的是西汉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 )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 文字 是否垄断 发行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否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上林三 官五铢 五铢 五铢 由中央 垄断
A.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巩固
B.货币体系逐渐成熟
C.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增强
D.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3.下图所示为宋代“对钱”。两枚钱币书体不同而钱文相同,形制、币材等也完全一致,可成双配对。“对钱”的铸行主要契合了当时( )
A.铸币工艺的文化追求
B.讲求实用的艺术特征
C.逐利享乐的时代风尚
D.弱化门第的社会观念
4.忽必烈即位后,发行以银为本位的“中统钞”。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这表明,元初( )
A.纸币使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铜钱无法满足商业贸易需要
C.黄金白银退出商品流通领域
D.纸钞滥印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5.下面是明清时期金银比价变化表。据此可推知( )
时间 金银比价
洪武八年(1375年) 1∶4
永乐五年(1407年) 1∶5
永乐十一年(1413年) 1∶7
万历年间(1573—1620年) 1∶8
崇祯年间(1628—1644年) 1∶10
康熙年间(1662—1722年) 1∶13
乾隆年间(1736—1796年) 1∶15
A.符合银贵钱贱的发展大趋势
B.对外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黄金用于铸造器物而被消耗
D.税制改革推动白银大量流通
6.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随之大幅贬值;罗斯福上台以后,禁止黄金自由流通,大幅提高黄金价格并持续收购黄金。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对此,中国政府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
A.进行币制改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B.制定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征个人所得税
C.发表“改订新约”宣言,主张关税自主
D.废除了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陆续建立,如1945年成立的世界银行、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
A.世界经济联系的密切
B.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
D.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8.从20世纪50年代末,美元海外持有者就已经开始抛售美元、购入黄金的行动;1965年,戴高乐迫使美国同意法国换回了15亿美元的黄金,在此影响下,西欧、日本等国纷纷跟进,两年内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3 000吨。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元丧失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B.美法之间矛盾的激化
C.世界经济发展及其格局的变动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发行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初始价值被设为1单位特别提款权对应1美元。后来,其价值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特别提款权价值设定的变化( )
A.彻底摧毁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B.反映了国际经济体系多元化趋势
C.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D.提升了国际经济体系制度化水平
10.两汉时期算赋规定时有调整。汉高祖规定“百姓如果生儿子,可以免去两年的赋税和兵役”;汉惠帝规定“女子15岁未嫁人,要被罚款,到30岁还未嫁人,加罚5倍人头税”;东汉章帝规定“所有怀孕的妇女,由官府赏赐胎养谷,每人三斛,免收其丈夫人头税一年”。这些措施体现了政府( )
A.发展社会经济的努力
B.传统生育观念的传承
C.缓和阶级矛盾的需求
D.平衡赋税负担的追求
11.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B.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C.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12.明初,赋税征收以米麦等实物为主。洪武九年(1376年),在全国实行“代输”制,令百姓以银、钱、钞、绢代纳税粮。英宗即位后,弛用银之禁,折收“金花银”。至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丁役、土贡等各项均归并于田赋之中,“计亩征银”。明朝赋税制度的变化( )
A.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B.确立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C.改变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促使财政危机进一步恶化
13.从1712年开始,康熙帝规定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统治时期,开始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将丁银并入田赋并形成了一种新型赋税征收制度。这表明清朝统治前中期( )
A.政府着力调整生产关系
B.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困难
C.百姓要求改革赋税制度
D.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14.下面为1862—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该图体现了中国( )
——据汤象龙《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等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贸易主权逐步丧失 D.关税成为主要收入
15.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等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由此可推知( )
A.“改订新约”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B.中外贸易实现平等化
C.关税自主权的实现仍存在较大障碍
D.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16.201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最新一轮修正案发布。下图所示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情况。由此可知,此次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 )
——据戴雅琴、吴力佳《新时代个人所得税改革现状及
发展研究》等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
D.杜绝了偷税漏税行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交子大致经历了私人发行和官交子两个时期。宋代四川是铁钱流通的区域,铁钱流通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仍有许多缺点。据记载“川界用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而蜀地买罗一匹,需要20贯。发行交子的商家是由政府批准的,他们“连保作交子”,每年要向官府交纳一定的费用。在由16家大的富商主办时,交子就“用同一色纸币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有铺户印记“押字”和“密押”,“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记”。任何交子的持有者,都可拿到发行的商号兑换铁钱。官交子制度起初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大量增发,成为政府搜刮财富的手段,以致大幅贬值,趋于崩溃。
——摘编自孙健《中国最早的
纸币的产生及其流通》
材料二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政府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止,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交子产生和流通的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形成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货币发行政策的认识。(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汉代组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兵役的代替税,即代役钱。 ——据漆侠主编 《中国改革史》整理 汉代赋税征收标准以土地为主
唐代组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资治通鉴》整理 两税法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明代组 一条鞭法……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据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整理 中国古代的赋役改革每进行一次,百姓负担就加重一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两个小组进行判断,看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清代相关史实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加以说明。(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个人民海关——东海关
1862年3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1863年,设立烟台东海关税务司署,是长江以北的第一个海关机构。1945年8月24日,胶东民主政府接管东海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1946年4月颁布的《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暂行关税税率》,是解放区时期东海关执行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税率表,其中规定各类纺织品出口免税,进口税率普遍达30%~40%,可以作为主食的农产品如“大米、大麦、荞麦……”进口免税,出口税率为25%~35%。另外还有“各种机械及其配件”和“交通工具及其配件”类目下的26个税种均可以免税进口,大部分的工业原料也可以免税进口。
到1949年1月,东海关及其所属分关、所,共有职员315人,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168人,比例为53.3%;勤杂人员24名,有5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占比例为20.8%;339名职员与勤杂人员中4名为其他党派成员,其余均为无党无派者。
1945年到1949年,东海关对国民政府时期海关征税工作流程进行了多次改动,1949年8月颁布《人民东海关港口管理暂行章则》进一步调整进口、出口、转口、退税等流程。在进口方面,要求华籍船只进口时要有人民政府颁发的证书;在出口方面加入了关于统销出口品、管理品的出口要求;在转口与退税方面,货物不再区分土货与洋货,均收取转口税和出口税。
——摘编自张庭祯《接收与改造:解放区
时期的烟台东海关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个人民海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1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记。
时间 主要事件
1816年 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19世纪70 年代以后 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1944年7月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运而生。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1971年8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
1976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2009年 中国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年 中国倡议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摘编自盛斌、黎峰《世界
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采用一个新的视角,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