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导入新课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哪六类?
一、导入新课
2.其中哪些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一、导入新课
3.我们身体的营养物质是从哪儿来的?
一、导入新课
4.是不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就能变成身体的物质?
一、导入新课
1.这些变化在哪里发生的?
2.怎样发生的?
3.如何变化的?
食物 吸收
变化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呢?
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
消化管、消化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1.消化道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2.消化腺
在消化管周围由特殊细胞组成的、能分泌消化液的组织或器官。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食物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各种消化腺又有什么作用呢?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口腔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
吃东西的时候,牙齿将食物切断、磨碎;
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
舌一方面配合牙齿的咀嚼,一方面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对食物的消化来说,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不是都很重要呢?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馒头在人的口腔中被牙齿咀嚼成小碎块,经过舌头的充分搅拌,能够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吞咽下去。
馒头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而后来馒头变甜了,说明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新物质——“糖”。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与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有关吗?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假设是怎样的呢?
“牙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磨碎馒头并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地混合,真正能使馒头变甜的是“唾液”。就算是没有“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只把馒头含在口腔中,馒头表面也会接触唾液,也会变甜的。
2. 作出假设:“唾液”使馒头在口腔中变甜。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提示:
(1)可以设计一组实验来探究。其中,有的只探究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有的只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有的则探究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共同的作用。
(2)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3.制订计划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①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②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③将C馒头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
④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
⑤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⑥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4.讨论和完善计划
5.实施计划,观察和记录
实验设计 现象
①号试管: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 加碘液不变蓝
②号试管: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 加碘液变蓝
③号试管:馒头+2mL唾液 加碘液变蓝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分解?
①号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分解。
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
舌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能使部分淀粉消化分解成麦芽糖。
联系:
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混合,促进淀粉的消化。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示意图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上面的探究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反馈
例1.如图所示为人体的部分消化器官,其中消化道的组成不包括( )
A.①
B.②
C.③
D.④
A
三、课堂反馈
例2.在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将两只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1号试管不变蓝 B.2号试管部分变蓝
C.1号试管部分变蓝 D.2号试管不变蓝
A
三、课堂反馈
例3.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在操作步骤③中,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对实验没有影响
C.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不变蓝,2号变蓝
D.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牙齿对淀粉有促进消化作用
A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肠腺等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与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有关吗?
2.作出假设:“唾液”使馒头在口腔中变甜。
四、课堂小结
3.制订计划:
(1)①号试管: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
②号试管: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
③号试管:馒头+2mL唾液
(2)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
(3)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4)观察颜色变化
四、课堂小结
4.实施计划,观察记录:
实验设计 现象
①号试管: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 加碘液不变蓝
②号试管: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 加碘液变蓝
③号试管:馒头+2mL唾液 加碘液变蓝
四、课堂小结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