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时空坐标】
【课时主题】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明朝和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疆域上,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外方面,郑和七次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文化上,小说、戏剧和书画艺术,成果丰硕。
考点知识回扣
【课标要求】
考点一 明朝的统治(七下P66—69)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主题 具体内容 建立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 明朝 ,定都 应天府 ,朱元璋即明太祖 朱 元 璋 强 化 皇 权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施 (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 锦衣卫 ,后来明成祖成立 东厂 .
特点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作用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科 举 考 试 的 变 化 内容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 朱熹 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形式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 “八股文” .
影响 (1)通过八股取士得到的人才,大多是严守规矩和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2)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经 济 的 发 展 农业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业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北京 和 南京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 晋商 、安徽的 徽商 .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秦朝确立丞相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存在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
考点知识回扣
【课标要求】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考点二 明朝的对外关系(七下P70—75)
主题 具体内容 郑 和 下 西 洋 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目的 明成祖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时间 从 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船队 7次 下“西洋”
路线 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 和 红海沿岸 .
活动 满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及金银货币等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发展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地位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
意义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成功 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戚 继 光 抗 倭 背景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抢劫,中国沿海倭患严重
概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 ”抗击倭寇, 在 台州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反侵略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
胜利 原因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考点知识回扣
【课标要求】
考点三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七下P76—83)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作者 著作 内容 地位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 .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 农业生产 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 农业科学 巨著
考点知识回扣
1.明朝的科技
建 筑 具体内容
明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 蒙古 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 辽东 、西至 嘉峪关 ,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北京城 . 明成祖 时修建, 1420年 基本建成, 1420年 正式迁都 北京 。明朝北京城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考点知识回扣
2.明清建筑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特点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 罗贯中 . 元末明初 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是我国 章回体 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中期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这是一部富于 浪漫主义 色彩的神话小说 考点知识回扣
3.明朝的小说
主题 具体内容
戏剧 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汤显祖 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 《牡丹亭》 .
考点知识回扣
4.明朝的戏剧
考点知识回扣
【课标要求】
考点四 明朝的灭亡(新增)(七下P84—87)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主题 具体内容 明朝 中后 期 统治 政治 腐败 皇帝 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社会 动荡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 农民 流离失所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李 自 成 起 义 推 翻 明 朝 背景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阶级矛盾 异常尖锐
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 均田赋税 ”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4)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 西安 ,建立政权,国号 大顺 .
结果 1644 年4月,李自成攻占 北京 ,明朝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满洲 兴起 和清 兵入关 满洲兴起 (1)建立后金:1616年, 努尔哈赤 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 大金 ,史称后金
(2)建立清朝:1635年,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清 .
清兵入关 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考点知识回扣
【纵横联系】
女真族两次建立政权:大金、后金(清)。
【易混易错】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定都会宁;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考点知识回扣
【课标要求】
考点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七下P88—93)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主题 具体内容 清朝对 全国的 统治 统一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 北京 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措施 在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郑成功 收复台 湾和清 朝在台 湾的 建制 收复 台湾 (1)背景:明朝末期, 荷兰 殖民者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过程:①1661年, 郑成功 率领将士,乘坐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② 1662 年2月,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至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
清朝 在台 湾的 建制 (1)措施: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684 年,清朝设置
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清廷对西藏地 区的有效管辖 措施 (1)确立册封制度: 顺治皇帝 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 驻藏大臣 .
(3)颁布法律: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事务 ;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需要通过金瓶挚签,最后报朝廷批准
影响 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巩固西 北边疆 (1)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 葛尔丹 ,平定了叛乱
(2)乾隆时期,平定回部上层贵族 大、小和卓 叛乱
(3)清朝设置 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的 疆域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考点知识回扣
【课标要求】
考点六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七下P94—98)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主题 具体内容 农业 生产 的恢 复和 发展 背 景 (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 农业 生产,是“国之大计”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垦荒 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 前期 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主题 具体内容 农 业 生 产 的 恢 复 和 发 展 表 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2)在 水利 兴修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
(4)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作 用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 手工业 和城镇
商品经济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手工业 的发展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的 发展 (1)商业网: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 市场、 区域性 市场和 全国性 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商帮: 晋商和徽商 . 人口的 增长 概况 (1)明朝: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
(2)清朝: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问题 (1)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地力 下降
(2)庞大的 人口 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考点知识回扣
【纵横联系】
我国古代先后出现的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考点知识回扣
【课标要求】
考点七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七下P99—104)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主题 具体内容 军 机 处 的 设 立 议政王大 臣会议 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 满洲贵族 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被撤销) 南书房 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 君主专制 ,设立了南书房 军机处 设立 雍正 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职责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影响 使 君主专制 进一步强化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文 化 专 制 文字狱 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时期 康熙、雍正 和 乾隆 三朝
危害 禁锢了人们的 思想言论 ,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 专制 政策 目的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 集权 统治
措施 (1)大力提倡 尊孔读经 ,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社 会 矛 盾 政治腐败 官吏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中饱私囊,蒙骗朝廷,敲诈百姓
军备废弛 八旗 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财政危机 乾隆后期,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嘉庆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
土地兼并 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社会的 贫富分化 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闭 关 锁 国 政 策 原因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 统治 .
含义 严格限制 对外贸易 .
表现 (1)顺治时期,颁布 “禁海令”.
(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3)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 广州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 资产阶级革命 和 工业革命 ,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 国家的闭塞 ,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 科学知识 和 生产技术 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考点知识回扣
【课标要求】
考点八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七下P105—110)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主题 具体内容 《红楼梦》 (初名石 头记》) 作者 前80回,作者 曹雪芹 ,后来经 高鹗 整理续写了后40回
问世 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内容 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 封建社会 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地位 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昆 曲 与 京 剧 艺 术 概述 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昆曲 和 京剧 .
昆曲 (1)发展: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2)代表: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
汤显祖 创作的《牡丹亭》。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 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逐渐走向衰落
京剧 (1)形成:乾隆时,四大 徽班 先后到北京献艺。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被称为“ 京戏 ”或“京剧”
(2)发展: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异同对比】
明清两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比较项 明朝 清朝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 施 政治制度 (1)在地方设立“ 三司 ”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设六部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思想文化 改革科举制,采取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作用 使皇权高度集中,加强君主专制 重难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