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社会风貌。
2.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特色。
3.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理解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讽刺性。
2.难点:
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孔乙己》,提问:“孔乙己 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那么《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呢 ”
2.展示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如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考生的服饰等,让学生
对科举制度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作者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要求学生简述课文内容。
3. 提问学生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理解。
(三)字音教学
1. 展示以下词语,让学生朗读并注意字音:
作揖 (yī) 、 相公 (xiàng) 、 啐 (cuì) 、 带挈 (qiè)
报帖 (tiě) 、 斋 公 (zhāi) 、 行事 (háng) 、避讳 (huì)
醉醺醺 (xūn)、长 亲 (zhǎng) 、 赊欠 (shē) 、 癞蛤蟆 (lài) 腆着 (tiǎn)、绾发(wǎn)、阎王 (yán)、星宿 (xiù)
桑梓 (zǐ) 、 嗑 (hé) 、兀 自 (wù)、侥幸 (jiǎo)
瘟(wēn)、 轩敞 (xuān)、攥紧(zuàn) 2.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错误。
(四)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 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 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课文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 -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 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3. 说说中举前后各写了哪些事 用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
(五)课堂讨论
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选拔爪牙、巩固统治的工 具。
个人原因:范进应试多年,直到54岁才中举,几十年的追求一旦实现,惊喜过度导致发 疯。
2. 范进中举前后自身境况和周围人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作者对范进持怎样的态度
家境变化:中举前,范进家境贫寒,住茅草屋,穿破烂衣服,吃小菜饭;中举后,邻居送 米送鸡,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地位变化:中举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他,岳父任意辱骂;中举后,岳父称他为“文曲星” “贤婿老爷”,邻居口口声声称“范老爷”,张乡绅与他称兄道弟。
本人态度:中举前唯唯诺诺,老实巴交;中举后与张乡绅打成一片。
他人态度:岳父胡屠户前倨后恭,从随意辱骂到小心翼翼;邻居从冷漠到热情巴结;张乡 绅主动拜访,拉拢关系。
作者态度:作者对范进有一定同情,但更多的是讽刺,把他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讽刺的矛头主要指向腐朽的科举制度。
3. 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 说出根据。
热衷功名利禄,家中断粮仍参加乡试,中举后乐极发疯。
虚伪,张乡绅送银子时再三推辞,张乡绅走后却立即查看银子。
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极端痛恨,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实则是对科举制度的无 情鞭挞。
5. 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作品批判了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6. 谈谈你认为课文中好笑的地方。(笑过之后要想想在笑的背后蕴含的深意)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好笑的地方背后是作者对腐朽科举制度以及深受 其害的人物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为下一节课的深入分析做好准备。布置 课后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品味语言,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研讨课文
1.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骂骂咧咧,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随意侮辱;中举后,胡 屠户称范进为“贤婿老爷”“文曲星”,态度恭敬,还送肉送钱。
具体表现:中举前,范进向胡屠户借盘费,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得狗血喷头;中举后, 胡屠户在众人面前对范进唯唯诺诺,甚至在打了范进一巴掌后,手还隐隐作痛。
2. 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 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乡绅对范进的拜访
胡屠户是一个典型的市侩形象,通过他前后态度的鲜明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趋 炎附势。
张乡绅的出现进一步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实,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自 己的权势和关系网,体现了科举制度对人的腐蚀。
作者写张乡绅对范进的拜访,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后的地位变化,以及当时社会的丑恶 嘴脸。
3.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范进:热衷功名,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圆滑世故,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前倨后恭。
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善于拉拢关系,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二)总结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和周围人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 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赏析本文写作手法
1. 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例如胡屠户的语言粗俗势利,如中举前骂范进“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 婿老爷”“文曲星”,充分展现了他的市侩形象。
范进中举后的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如与张乡绅交谈时的言辞,显示出他的圆滑世故。
2.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了他对功名的痴迷和科举制度对人的毒 害。
胡屠户前后态度的对比,以及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的变化,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四)拓展延伸
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进行比较:
1. 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读书人,都热衷于功名,但结局不同。范进中举后发疯,孔乙己则穷困 潦倒而死。
他们都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思想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夸张手法。
《范进中举》对范进的讽刺尖锐直接,如对他中举后发疯的描写入木三分。
《孔乙己》对孔乙己的嘲讽则较为冷峻,通过对他的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展现他的 可悲可怜。
吴敬梓痛恨封建科举制度,对笔下人物进行尖锐嘲笑和鞭挞;鲁迅则对孔乙己“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的几个片段,放在典型环境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五)课堂小结
总结范进和孔乙己的形象特点,以及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强调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
1.阅读《儒林外史》中的其他章节,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分析,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