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6 21: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022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 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 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 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了解 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 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 一)单元导读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 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 外交上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展现 了强大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政治上:随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 义革命揭开了序幕。
(2)经济上: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再度受挫
(3)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并广泛传播
单元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感铁
(二)时空坐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民主、科学
李大钊
新文化运 发表
动兴起 《庶民的胜利》
1915年 1918年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
1921年 1922年
华盛顿会议
十月革命
1914年 1917年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
中共二 大召开
1922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
五四运动
1919年
思想文
世界
(三)核心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 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 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 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感知
(四)知识建构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上海“三罢”斗争
取得初步胜利
背景:尊孔复古逆流
标志:《青年杂志》创办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等
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革命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革命性
进步性 特点
广泛性
历史意义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思想解放潮流
确立奋斗目标 确立中心任务 成立中央局
中共二大召开: 民主革命纲领
旧道德 旧文化
民主
科学
文学
阶级基础
思想干部基础
全国工人运动 的高涨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 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一大的召开:
(
新文化 运动
五四 运动
革命
材料1:“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
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 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
民国元年欲效仿欧美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
实行民主共和 改国号中华帝国。
民国六年张勋复辟,拥戴溥仪 “登基”,遗老遗少纷纷支持。
导入新课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915—1923年) 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 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素养:
1. 知道新文化运动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新文化运动发生的 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 史观、时空观念)
2. 运用史料分析评价新文化运动,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 过 学 习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事 迹,感知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的艰苦努力,激发 爱国情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希望——中华民国成立
1 . 背 景( 1 ) 腮 想 上: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与尊孔复古逆流的矛盾
袁世凯举行祭天
现实——袁世凯独裁复辟
一 、青年之梦靥:
冲突
□中国进口值
■中国出口值
■注册工厂数
1913年 1914-1917-
1916年1919年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政洽上:军阀混战,政治黑暗
材料2:1913-1919年中国资本主义性质工厂的建立情况
一 、青年之梦靥:
250
200
150
100
50
0
1.背景
特点三:袁世凯统治时期,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人 民继续为争取民主而不懈斗争。向往民主是时代潮流。
特点二: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 胜利成果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一步步破坏民主政治。
特点一:辛亥革命到中华民 国的成立,表明中国政治发 展特点是从专制到民主。
复辟帝制
(根本原因)
一、青年之梦靥: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文化
政治
经济
专制独裁
(直接原因)
民主政治

二、青年之觉醒: 1.概况: 时间 1915年 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口号 民主、科学 重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年青新 一 、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
LA JEUNESSE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LAJEUNESSE
秀蜀陈


D 式 即 社 罪 显 群
青年
材料3: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场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 家们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
材料4:“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 暴君处取得民权。”民主与科学是 富兰克林一生取得的两件伟大成绩。
法文“青年”
富兰克林
根据封面信息和材料内容,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二、青年之觉醒:
主题: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2. 口号与旗帜:
青 雜志
LA JEUNESSE
3. 代表人物:思想自由、学术渊博,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李大钊
(1889年—1927年)
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1913年入早稻田大学
陈独秀
(1879—1942年)
北京大学文学科学长, 1901年留学日本,
《新青年》创始人
胡适
(1891年-1962年)
北京大学教授
1910年留学美国
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
鲁迅
(1881年-1936年)
北京大学教授, 1902年留学日本,
后弃医从文
二、青年之觉醒: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
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1916年出 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 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 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 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
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任北京大学校长,着
一 “兼容并包”和“思 想自由”学术研究氛围。
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19 1 1 干 初 ,《 新 育 干 》 编 铒 部 辽 到 北 尔 。
二、青年之觉醒:
4.活动阵地: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辜鸿铭
传统国学大师
油画《北大钟声》又名《兼容并包》 作者沈嘉蔚,创作于1988年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 先生于1917年8月设 计完成。"北大"两个 篆字的上下排列,其 中"北字"构成背对背 的两个侧立的人像, 而"大字"构成了一个 正面站立的人像。校 徽突出的理念在于, 要"以人为本";校徽 的象征意义在于,北 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 重大使命。
二、青年之觉醒: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梁漱溟
佛教哲学家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夫 庵 )…… …第七卷( 1 )
《我之节烈观》(鲁迅) …… ……………第五卷
《吃人与礼教》(鲁迅) …… ……………第六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 … … … … … … 第二卷(2
《药》(鲁迅) …………………… …………第六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 王 星拱)…………第七卷.
抨 击 旧 道 德 和 旧 文 化 ,
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 提 倡 民 主 、 科 学
反对专制、迷信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 … …………………第二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 …………………第二
5.主要内容:
《新青年》索引
(3)反对旧文学
倡导白话文
二、青年之觉醒:
二、青年之觉醒:
5.主要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旧道德:指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儒家思想(三纲五常)
A.三纲指:
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
父为子纲(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
夫为妻纲(强调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
B.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权利平等
民 主(Democrac);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把他们
只有这
科学(Seiencc): 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以救治
重阶级,主张人治,反 下滴。 上、学术上、思想
缺乏民主思想 缺乏科学思想 之答辩书》
对民主思想学说,实 “包好,包好!这样 上一切的黑暗。
专”制。帝王之根 吃, 《〈新 陈〉




青年
——
痨病都包
这样的人


血馒头
的趁热
本恶因
为制造
红的还定一只一只的仕 中国政治上、道德
5.主要内容: (2)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袁世凯复活》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4 · · 才渐
二、青年之觉醒:
《药》
鲁迅
《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 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 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 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 之呻吟。 ……白话文学之 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 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 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 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 十世纪之活字。
《秀才征婚》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 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 上面写着:“乌黑头发 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 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 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 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 吗
实际情况是: 乌黑,头发无,
麻子,脚不大周 正
秀才的理解:乌 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3)反对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5.主要内容:
叹吾躯,已淘虚。
执子之手,子擎斧资。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心如死灰,灰厚几何
吾行迈靡靡,心中如醉。 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
我也是醉了
求某人心理阴影 感觉身体被掏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有钱,任性
我带上你,你带上钱
旧文学:不便理解,音律工整、行文简练、文雅古朴
新文学:通俗易懂,有利于文化的平民化和新思想的传播和普及。
新圆文学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二、青年之觉醒:
文 言文 遇上白话文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 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4)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重义
二、青年之觉醒:
新文化运动
5.主要内容: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后期
的或良主意
事 《 * 心 "
重 神 重 重
重重 一年
地 声

1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民主共和
473
2 民主、科学
173
3
153
14 封建道德礼教
1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封建道德礼教
157
2
61
3 民主共和
17
1.积极影响:
材料5: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 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 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一次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材料6: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 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结果:
三、青年之洗礼:
——《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7: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 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 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 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 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材料8: (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它促使人们更迫切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青年之洗礼:
1.积极影响:
1918年 一批推崇新 思潮的社团
应运而生 新民学会 (代表人物:毛泽东)
觉悟社
(代表人物:周恩来)
三、青年之洗礼: 1.积极影响:
1918年 在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批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陆续创办
⑤ 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开了一股思想 解放的潮流
一些陈旧的风俗伦理 逐步打破。1920年 春,北京大学首次招 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 开创中国国立大学男 女同校的先例
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三、青年之洗礼:
1.积极影响:
1920年
1920年
材料9: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 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 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10: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
群众中。 ——李时岳
局限性:(1)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对于中国 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取其精华,去其糟箱: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三、青年之洗礼:
2.局限性: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 迅等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爆发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 容
意义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
兴起
高屋建瓴 ·知识整合
近代以来先进的仁人志士分别开出了哪些药方来医治近代中国这位病人
戊戌变汁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旧民主主义革
命走向高潮
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成功: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失败:没有改变社会现状
《青年杂志》封面
新文化运动
救 亡 图 存
没有使中

翠N 与临时 合影
三民主义
事件方式 领 域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经济技术
革命
改 革
失败了
口 号
结 果
思想解放

检测提升
1.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倡导“自主、
进步、务实、开放、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这前文 章发表在 ( C )
A.洋务运动期间 B. 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2. 历史往往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新文化运动时
期的主题是 ( B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独立、自主 D.和平、发展
3. 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小明 应该参考哪一份旧报刊 ( C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国闻报》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D )
①《新青年》 ②《万国公报》
③《民报》 ④北京大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 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 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 D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