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配套教学设计(21)

文档属性

名称 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配套教学设计(2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11 10:17:0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概率.
②会借助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重点难点
①进一步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概率.
②会借助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交流预习
问题再现:小明和小凡一起做游戏。在一个装有2个红球和3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小明获胜,摸到白球小凡获胜。
(1)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2)在一个双人游戏中,你是怎样理解游戏对双方公平的?如果是你,你会设计一个什么游戏活动判断胜负?
遇到了新问题:小明、小凡和小颖都想去看周末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三人决定一起做游戏,谁获胜谁就去看电影。游戏规则如下:
连续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如果两枚正面朝上,则小明获胜;如果两枚反面朝上,则小颖获胜;如果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小凡获胜。
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不公平,猜猜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
思考:游戏公平的原则是什么?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1)每人抛掷硬币20次,并记录每次试验的结果,
根据记录填写下面的表格:抛掷的结果两枚正面朝上两枚反面朝上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频数频率(2)5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依次累计各组的试验数据,相应得到试验80次、160次、240次、320次、400次……时出现各种结果的频率,填写下表,试验次数80160240320400480560640700....两枚正面朝上的次数两枚正面朝上的频率两枚反面朝上的次数两枚反面朝上的频率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的次数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的频率(3)由上面的数据,请你分别估计“两枚正面朝上”“两枚反面朝上”“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这三个事件的概率。由此,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活动体会: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基本稳定,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发生的概率大于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所以,这个游戏不公平,它对
深入小凡有利。
探究:在上面抛掷硬币试验中,
(1)抛掷第一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2)抛掷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3)在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情况下,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可能性是否一样?如果第一枚硬币反面朝上呢?
探究体会:由于硬币是均匀的,因此抛掷第一枚硬币的出现"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的概率相同。无论抛掷第一枚硬币出现怎样的结果,抛掷第二枚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也是相同的。即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树状图或表格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略
其中,小明获胜的结果有一种:(正,正)。所以小明获胜的概率是1/4
小颖获胜的结果有一种:(反,反)。所以小颖获胜的概率是1/4
小凡获胜的结果有两种:(正,反)(反正)。所以小颖获胜的概率是2/4
因此,这个游戏对三人是不公平的。
利用树状图或表格,我们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的结果,从而比较方便地求出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经历猜测、实验、收集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过程,以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
活动3【活动】成果展示
一个盒子中装有一个红球、一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随机地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再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求:
(1)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
(2)两次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概率;
(3)只有一张电影票,通过做这样一个游戏,谁获胜谁就去看电影。如果是你,你如何选择?
活动4【活动】总结规律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
2、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什么情况?
活动5【练习】拓展应用
1. (必做题)随堂练习.
(选做题)准备两组相同的牌,每组两张,两张牌的牌面数字
分别是1和2.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称为一次试验。
(1)一次试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可能有哪些值?
(2)你认为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多少的概率最大?
(5),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个概率是多少?
(探究)一个袋中有2个红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一次摸出2个球,2个球都是红球的可能性是(  )
A、1/3 B、1/2 C、1/6 D、3/4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