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6-1-8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笸箩(pǒ) 着( zháo)想 苔藓(xiǎn) 山隐水迢(tiáo)
B.庇护(pì) 坍圮(pǐ) 倔强(jiàng) 茕茕孑立(qióng)
C.炮烙(páo) 翘(qiáo )首 投掷(zhì) 同仇敌忾(gài)
D.枸杞(gǒu) 鬈曲(quán) 通衢(qú) 毁家纾难(sh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沧桑 倾泄 少不更事 一愁莫展 B.惊蛰 锱铢 煤屑路 目不暇接
C.眇茫 寒暄 超负荷 沸反盈天 D.袅娜 荟萃 防波堤 粉装玉琢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_____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 .作客 逐渐 简洁 B .作客 逐步 简捷
C .做客 逐步 简洁 D .做客 逐渐 简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B.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二、课内阅读(9分)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苟以天下之大
7、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 李牧连却之
8、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最后的常春藤叶》主人公是着墨不多的贝尔曼。作者采用幽默、风趣、俏皮、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领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情感。
B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写一个德国伤兵在重伤中昏昏沉沉地被送回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母校,表现战争对年轻一代和文明的摧残,反战主题表现巧妙。
C《落日》是一则消息,报道了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战舰上,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新闻事件。标题“落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D 师陀《说书人》多方面塑造人物,主要有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说书人是一个命运悲苦而孤独的小人物,他技巧高超、孤苦寂寞、身世凄凉。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两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 暮见火举而俱发 发:发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赵急,请救于齐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遂成竖子之名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①刑馀之人不可 ②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 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果然赶到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在“马陵道之役”中,孙膑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并进行准确分析,而敌方主将庞涓却大意轻敌,在眼见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刎颈自杀。
D.文章刻画人物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直到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整个过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分)
(2)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3分)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分)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
苟以六国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12分)
16. 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4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我们不能选择 ,但我们能够选择 。
17.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超过75个字)
这项计划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
这项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圆
这项计划要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
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计划
这项计划由已退役的美国空军上奖、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
18.仿照划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与原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读一本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 , ;
, 。
六、(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邱长海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飘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儿,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要不,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 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来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
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来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
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来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啊!
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来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
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来了。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
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三叔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媳妇——他们是媒妁之言,这之前,两人只在邻村的露天电影场见过一面,却从来没有说过话。
三婶在村里小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
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坐上来,就骑着空车走了。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找新媳妇。
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拉克带不来的。 (有删节)
小说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听了上辈人的婚礼故事后,“三叔”“儿子”“未婚妻”的反应与心理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答案
1.D(着zhuó想 庇护bì 同仇敌忾kài )
2.B(A项 倾泻 一筹莫展;C项 渺茫;D项 粉妆玉琢)
3.B(作客:客居;做客:当客人。逐渐:渐渐;逐步:一步一步地。简洁:(说话、作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直截了当。)
4.D(“悲天悯人”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使用正确。A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B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望文生义)
5.B(A 项,“享受”与“成长”不搭配;C项,句式杂糅;D项,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 6.A 7.D 8.C
9.C( “客”应为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客人一样”)
10.D(D项两个都是助词,“的”。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动词,“交好亲附”;B组中两个“于”,前者为介词,“向”,后者为介词,“表比较”;C组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后一个“而”表并列关系)
11.B(①是孙膑自我界定的话,与军事才能无关;③是交代齐魏两国交战的情况;⑤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 12.B(“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赶到邯郸”)
13.(1)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因”“导”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固”“亡”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为……所”“日、月”“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1)作者乍喜还愁,乍喜是因为从来信得知弟弟将要在初春时来江州与自己相会(2分);但转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经过潇湘瘴疠之地和三峡惊波,又不禁为弟弟担心。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两行泪水而不得,更是平添一丝愁绪(2分)。
(2)作者主要在尾联运用了反衬(对比)、拟人、想象的手法。作者以江水之无情衬托自己之有情,将江水拟人化,写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泪,想象江水不肯为自己而回头西流;新颖而奇特,突出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1分。答出任意一种手法即可)
15.(1)犹抱薪救火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廊腰缦回 不霁何虹
(3)惊涛拍岸 一尊还酹江月
16.答案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参考答案】 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由已退役的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的,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并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的计划。
18. 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懂得了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句式相同、语意相符即可。每句2分)
19.小说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前一次表现月色明亮的环境特点,推动对饮谈话的情节;②后一次渲染轻松的气氛,暗示事情出现转机。(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0.听了上辈人的婚礼故事后,“三叔”“儿子”“未婚妻”的反应与心理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三叔听了后“眼里潮潮的”,说明他被朴实、浪漫的婚礼所感动;②儿子听了后“心里酸酸的”,他感受到上辈人为找一辆时髦婚车的艰难,使用豪华婚车的心理有了变化;③未婚妻听了后“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感动、羡慕父辈“有趣的佳话”,朦胧产生了办一个别具一格的婚礼的想法。(每点2分,意到即可)
21.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理解父亲,关心儿子;②憨厚朴实,善于引导;③对幸福的含义有自己的理解。(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对即可)
22.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参考答案:特点:在儿子的故事中插叙爷爷、父亲的故事。
用意:①避免平铺直叙,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增强了感染力。②让前一个故事为后一个故事的解决提供因由,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③让三个故事勾连在一起,突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④通过三个故事强化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产生不了幸福感”的主旨。(特点2分;用意4分,1点1分,答出3点给4分)
参考译文:
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齐使认为孙膑与众不同,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将田忌赏识孙膑,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
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的足力与对手的马匹相差不远,这些马匹分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就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金的赛马赌注。等到临近比赛,孙膑说:“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和他们的中等马匹比,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双方赛马完毕,田忌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金。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威王,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就拜他做了老师。
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担此重任)。”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篷盖车中,为齐军出谋划策。田忌要率领齐军到赵国去,孙膑说:“理乱丝不可紧握拳头(使大力气),排解斗殴不可参与搏斗。而应该抓住要害,攻击它的薄弱地方,那样它就会受到形势的阻碍和限制,自行解开。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的真正空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同时削弱魏国的力量。”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桂陵打了一仗,结果齐军大败了魏军。
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救韩,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孙膑对田忌说:“他们赵、魏、韩的军队一贯自视强悍勇猛而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既然魏兵认为齐兵胆怯,齐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兵法上说:(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受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到达。让齐军进入魏地后筑供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供五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供三万人吃饭用的灶。”庞涓率军连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轻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傍晚将到达马陵。马陵一带道路狭窄,道旁有许多障碍,可埋伏军队。于是(派人)剥去一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木质部分,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让善于射箭的一万齐兵弓弩手夹道埋伏,约定说:“日暮时分见到举火的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在当夜到达被剥去树皮的大树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未等读完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相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自己的计谋已经用完了,军事行动失败的趋势不可扭转,就刎颈自杀了,(临死时)说:“终究让那小子成名了!”齐军于是乘胜将庞涓的军队彻底打败。
PAGE
语文共8页(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