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为单选,9、10小题为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战国商鞅方升”,容积为202.15cm3,是中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其所能容纳水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最接近()( )
A.一个普通鸡蛋 B.一本物理课本
C.一壶5L的油 D.一张课桌
2.(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
A.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B.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C.甲上升,乙下降 D.甲下降,乙上升
3.(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下列寓言故事与其对应的物理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乌鸦喝水――投入小石块增大水的体积
B.掩耳盗铃――在人耳处减弱声音
C.龟兔赛跑――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D.刻舟求剑――运动的相对性
5.(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某校组织开展“绿色校园、净化心灵”蔬菜种植实践活动,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又美化了校园环境。下列劳动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为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 B.给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
C.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 D.收获的蔬菜烘干晾晒
6.(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D.“真金不怕火来炼”——火焰的温度一般小于金的熔点
7.(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8.(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1∶8 B.1∶2 C.8∶1 D.4∶1
9.(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
10.(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实验探究:沸腾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口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B.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是试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造成的
C.试管离开石棉网停止加热,沸腾立刻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D.水沸腾前,水中不会有气泡产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是 ℃。
12.(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s的不同位置,该照片显示甲球做 运动,且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13.(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这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14.(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小明新买了几支可擦中性笔,这种笔采用特制的油墨,书写后用笔尾的硅胶橡皮快速摩擦,可使油墨温度迅速升高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此过程中油墨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纪念币的密度是 kg/m3.可见,这枚纪念币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16.(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夏天,在茂密的树下常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其实是太阳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因为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 (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17.(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假期小松和爸爸一同去机场接出差回来的妈妈,看到公路上方悬挂着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其中标志牌甲的含义是经过该路段的车速不允许超过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从此处出发至少行驶 min才能到达机场。
18.(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盒装液体牛奶,盒上标有“250mL”字样,已知该牛奶的密度是1.2×,若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是 g/cm3;若宇航员将整盒牛奶带到月球上,则这盒牛奶的质量是 g。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19题2分,20题5分,21题8分,22题5分,23题8分,共28分)
19.(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20.(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小明和小宇利用图甲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 ℃;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此现象说明 ;
(4)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和小宇分别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造成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丁所示,碗中的水温度 (选填“能达到”或“达不到”)沸点。
21.(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
(3)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英只将玻璃板向右移,则蜡烛的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4)小英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4cm,第二次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cm。
(5)实验时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虚像。
22.(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cm,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cm;
(2)此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应用是 ;
(3)若将蜡烛由如图位置向右移动至15cm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为使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可进行的操作: ,此时所成像的情况: ;
(4)小宇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发现始终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因为此时成的是 像。
23.(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小明重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测出空烧杯质量m1
B.往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油,测出体积V2
C.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杯与油的总质量m2
D.测出量筒内剩余油的体积V1
则小明测出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上述已知量进行表示)。
四、综合应用题(24题7分,25题7分,共14分。)
24.(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小明计划从太原坐火车去西安游玩,通过携程旅行查询耗时最短高铁列车时刻表后,他提出了几个问题: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太原南 —— 08:20 ——
02 临汾西 09:34 09:36 2分钟
03 运城北 10:18 10:20 2分钟
04 西安北 11:20 —— ——
D2507次和谐号
(1)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是567km,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以这个平均速度计算,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有多长?
(3)若你从洪洞大槐树景区打车去临汾西站,打算乘同一趟列车与小明一起前往西安,路上看到标志牌如图所示,最快还需多久可以到达临汾西站?
25.(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产已有3000年余年的历史,其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4.96%,含有7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图所示,某款老陈醋的标签上标有“净含量800mL”的字样。小明在家想知道该款醋的密度,先称出了一壶醋的总质量为890g,并记下醋液面所在的位置;把醋全部倒入其它容器,再装入等体积的水,称出壶和水的总质量为850g。求:
(1)所装水的质量;
(2)空壶的质量;
(3)该款醋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战国商鞅方升所能容纳水的质量
A.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00g,故B符合题意;
C.5L的油的质量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10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容器容积和水的密度,可以得到容器所盛水的质量,估计每个选项中物体质量,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2.【答案】B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甲、乙两人均看到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乙相对于地面都是匀速下降的,甲同时也看到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的下降速度比乙快.选项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是运动以及如何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鸡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4.【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乌鸦喝水――投入小石块,由于水的质量和密度不变,可以拿知道水的体积不会增大,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掩耳盗铃时用手将耳朵捂住,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龟兔赛跑时,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长,兔子失败了,由可知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小,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刻舟求剑故事中,以江岸作为参照物,剑和江岸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剑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剑是运动的。体现出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根据小石块可以提高水位;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根据分析;
(4)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5.【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因为减小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以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由于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由于降低了液体的温度,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收获的蔬菜烘干晾晒,因为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6.【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潭清疑水浅”,人逆着光看去,看到好像水边浅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因为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说话声音大,属于响度大,故C错误;
D.金的熔点可知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金的熔点大于火焰的温度,所以金不能熔化,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如图,u=v=2f=20cm,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f=10cm,故A错误;
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当u=2f时呈等大的实像,此时的u=v=2f;
(2) 当f(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甲、乙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图象上找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
9.【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时间t为:
,
;故A错;
B、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
,
汽车的速度
,故C、D正确.
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分析】确定汽车收到第一、二次信号时用的时间,利用s=vt求出到测速仪的距离,进而求出汽车遇到两次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10.【答案】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A.试管口喷出的白气是水先汽化形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是试管中的水蒸气不断汽化造成的,故B错误;
C.在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离开石棉网停止加热,沸腾立刻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故C正确;
D.水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但气泡上升过程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1)物质由气变为液是液化;
(2)沸腾时,大量的水转化为水蒸气,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汽化的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所以气泡是越来越大;
(3)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4)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11.【答案】3.40;-4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由图甲得,木块的长度是3.40cm。
(2)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在0℃以下4格,为-4℃。
【分析】(1)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12.【答案】匀速直线;3∶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甲球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相同的路程,故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时间0.1s拍摄一次照片,则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运动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之比
t甲∶t乙=5s∶3s=5∶3
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
【分析】每隔时间1s拍摄一次照片,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运动路程相同,由图可知,甲、乙通过此段所用的时间之比,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
13.【答案】振动;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1)敲击鼓面时,小纸团跳动,鼓面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因为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产生的。
(2)鼓面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通过小纸团的振动来反映,这是转换法。
【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4.【答案】升华;吸收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1)(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油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消失不见,发生了升华现象,油墨需要吸收热量。
【分析】物质由固直接变成气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15.【答案】8×103;不是;不变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解析】【解答】纪念币的密度:
由ρ<ρ金=19.3×103kg/m3可知,该纪念币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故其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8;不是;不变
【分析】知道纪念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求出纪念币的密度,然后与金的密度相比较判断该纪念币是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受到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6.【答案】实;直线;圆形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地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分析】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相同。
17.【答案】100km/h;1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标志牌甲为限速牌,交通运输常用的速度单位是km/h,所以,标志牌甲的含义是经过该路段的车速不允许超过100km/h。
(2)由标志牌乙可知,此处到机场距离为30km,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从此处出发到达机场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分析】 (1)标志牌表示:左牌为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此路段行驶速度v≤100km/h (按最大100km/h).右牌表示汽车距离机场的路程s=30 km;
(2) 根据 可求行驶时间。
18.【答案】1.2;300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知道整盒牛奶的体积,利用m=pV求牛奶的质量,进而求出喝掉一半剩余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1)密度不会随着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喝掉一半后,因此密度不变,仍然为
1.2103kg/m31.2g/cm3。
(2)整盒牛奶的质量
m=ρV=1.2g/cm3250cm3=300g
宇航员把整盒纯牛奶带上月球,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因此质量不变,仍然为300g。
19.【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据此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0.【答案】A处向上;84;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水的质量不同;能达到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从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再根据温度计调节A的位置,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
(2)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读作84℃。
(3)将酒精灯撤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4) 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观察图丙中的图像可知,a升温快、b升温慢,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5)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碗内水不断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最终碗内水的温度也等于水的沸点。
【分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同样的装置,得出不同的图像,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
(5)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21.【答案】刻度尺;未点燃;像与物大小相等;不变;14;反射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实验过程中要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故还需要刻度尺。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以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若蜡烛B也点燃,它的火焰会影响我们观察蜡烛A的像,故不点燃蜡烛B。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台,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 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只将玻璃板向右移,蜡烛A的像不会移动,因为像与物的连线始终与镜面垂直,物体不动,像的位置就不动。
(4)此时蜡烛A离玻璃板7cm,则像到玻璃板也是7cm,再次放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A与蜡烛B的间距为14cm。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验时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分析】(1)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玻璃板左右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和蜡烛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像的位置没有变化。
(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像距等于物距;根据反射定律进行分析,根据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和法线垂直镜面即可解题。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22.【答案】40.0;15.0;缩小;照相机;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适当的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虚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u=50.0cm-10.0cm=40.0cm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v=65.0cm-50.0cm=15.0cm
(2)此时,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在光屏上能得到的是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是应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3)若将蜡烛由如图位置向右移动至15cm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则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成的像在光屏的右侧,为使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适当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正好会聚在光屏处;加入一个凸透镜后相当于使原来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物距仍大于二倍焦距,成的像仍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4)他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发现始终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分析】(1)刻度尺上的数据读出距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4)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虚像,知道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23.【答案】左端零刻度线;左;45;;偏大;装满水;;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处,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m总=50g+10g+2g=62g
酱油的质量
m=m总-m杯=62g-17g=45g
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酱油的体积:V=40mL=40cm3,
(3)小聪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4)实验步骤: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根据酱油和水的体积相等,由密度公式有
所以酱油密度
(5)根据实验步骤,倒入量筒中酱油的质量:m=m2-m1,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V2-V1,酱油密度为
【分析】 (1)①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对齐,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②为使横梁平衡,无论是平衡螺母还是游码,相对于指针的偏转,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
(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已知烧杯和酱油的质量,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烧杯中酱油的质量;已知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p=_得到酱油的密度。
(3)在测液体密度时,玻璃容器中的液体向外倒的过程中,容器壁一定要粘液体,所以不能全部倒出,将会带来实验误差,明确对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判断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24.【答案】解:(1)由表格可知太原南到西安北的时间
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为
则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为
(2)由表格可知运城北到西安北的时间为
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长度
(3)由交通标志牌可知该路段最大限速,从标志牌到临汾西站的路程为,到达临汾西站最快需要的时间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
(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运城北到西安北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运城北到西安北线路的长度;
(3)由图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临汾西站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从标志牌到达临汾西站至少需要的时间。
25.【答案】解:(1)水的体积等于装醋的体积,则
V水=V醋=800mL=800cm3
由可得,所装水的质量为
m水 =ρ水V水=1.0g/cm3×800cm3=800g
(2)空壶的质量为
m壶=m壶总-m水=850g-800g=50g
(3)醋的质量为
m醋=m壶总-m壶=890g-50g=840g
老陈醋的密度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瓶子的容积和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质量;
(2)由壶和水的总质量为850g可求得空瓶的质量;
(3)由壶和醋的总质量为890g,可求得醋的质量,瓶子的容积,也是装满醋时醋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得该醋的密度。
1 / 1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为单选,9、10小题为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战国商鞅方升”,容积为202.15cm3,是中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其所能容纳水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最接近()( )
A.一个普通鸡蛋 B.一本物理课本
C.一壶5L的油 D.一张课桌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战国商鞅方升所能容纳水的质量
A.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00g,故B符合题意;
C.5L的油的质量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10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容器容积和水的密度,可以得到容器所盛水的质量,估计每个选项中物体质量,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2.(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
A.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B.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C.甲上升,乙下降 D.甲下降,乙上升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甲、乙两人均看到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乙相对于地面都是匀速下降的,甲同时也看到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的下降速度比乙快.选项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是运动以及如何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鸡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4.(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下列寓言故事与其对应的物理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乌鸦喝水――投入小石块增大水的体积
B.掩耳盗铃――在人耳处减弱声音
C.龟兔赛跑――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D.刻舟求剑――运动的相对性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乌鸦喝水――投入小石块,由于水的质量和密度不变,可以拿知道水的体积不会增大,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掩耳盗铃时用手将耳朵捂住,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龟兔赛跑时,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长,兔子失败了,由可知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小,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刻舟求剑故事中,以江岸作为参照物,剑和江岸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剑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剑是运动的。体现出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根据小石块可以提高水位;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根据分析;
(4)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5.(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某校组织开展“绿色校园、净化心灵”蔬菜种植实践活动,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又美化了校园环境。下列劳动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为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 B.给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
C.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 D.收获的蔬菜烘干晾晒
【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因为减小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以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由于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由于降低了液体的温度,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收获的蔬菜烘干晾晒,因为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6.(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D.“真金不怕火来炼”——火焰的温度一般小于金的熔点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潭清疑水浅”,人逆着光看去,看到好像水边浅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因为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说话声音大,属于响度大,故C错误;
D.金的熔点可知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金的熔点大于火焰的温度,所以金不能熔化,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7.(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如图,u=v=2f=20cm,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f=10cm,故A错误;
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当u=2f时呈等大的实像,此时的u=v=2f;
(2) 当f(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8.(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1∶8 B.1∶2 C.8∶1 D.4∶1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甲、乙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图象上找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
9.(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时间t为:
,
;故A错;
B、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
,
汽车的速度
,故C、D正确.
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分析】确定汽车收到第一、二次信号时用的时间,利用s=vt求出到测速仪的距离,进而求出汽车遇到两次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10.(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实验探究:沸腾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口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B.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是试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造成的
C.试管离开石棉网停止加热,沸腾立刻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D.水沸腾前,水中不会有气泡产生
【答案】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A.试管口喷出的白气是水先汽化形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是试管中的水蒸气不断汽化造成的,故B错误;
C.在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离开石棉网停止加热,沸腾立刻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故C正确;
D.水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但气泡上升过程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1)物质由气变为液是液化;
(2)沸腾时,大量的水转化为水蒸气,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汽化的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所以气泡是越来越大;
(3)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4)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是 ℃。
【答案】3.40;-4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由图甲得,木块的长度是3.40cm。
(2)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在0℃以下4格,为-4℃。
【分析】(1)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12.(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s的不同位置,该照片显示甲球做 运动,且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答案】匀速直线;3∶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甲球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相同的路程,故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时间0.1s拍摄一次照片,则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运动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之比
t甲∶t乙=5s∶3s=5∶3
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
【分析】每隔时间1s拍摄一次照片,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运动路程相同,由图可知,甲、乙通过此段所用的时间之比,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
13.(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这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答案】振动;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1)敲击鼓面时,小纸团跳动,鼓面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因为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产生的。
(2)鼓面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通过小纸团的振动来反映,这是转换法。
【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4.(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小明新买了几支可擦中性笔,这种笔采用特制的油墨,书写后用笔尾的硅胶橡皮快速摩擦,可使油墨温度迅速升高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此过程中油墨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升华;吸收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1)(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油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消失不见,发生了升华现象,油墨需要吸收热量。
【分析】物质由固直接变成气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15.(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纪念币的密度是 kg/m3.可见,这枚纪念币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答案】8×103;不是;不变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解析】【解答】纪念币的密度:
由ρ<ρ金=19.3×103kg/m3可知,该纪念币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故其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8;不是;不变
【分析】知道纪念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求出纪念币的密度,然后与金的密度相比较判断该纪念币是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受到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6.(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夏天,在茂密的树下常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其实是太阳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因为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 (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答案】实;直线;圆形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地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分析】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相同。
17.(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假期小松和爸爸一同去机场接出差回来的妈妈,看到公路上方悬挂着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其中标志牌甲的含义是经过该路段的车速不允许超过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从此处出发至少行驶 min才能到达机场。
【答案】100km/h;1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标志牌甲为限速牌,交通运输常用的速度单位是km/h,所以,标志牌甲的含义是经过该路段的车速不允许超过100km/h。
(2)由标志牌乙可知,此处到机场距离为30km,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从此处出发到达机场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分析】 (1)标志牌表示:左牌为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此路段行驶速度v≤100km/h (按最大100km/h).右牌表示汽车距离机场的路程s=30 km;
(2) 根据 可求行驶时间。
18.(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盒装液体牛奶,盒上标有“250mL”字样,已知该牛奶的密度是1.2×,若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是 g/cm3;若宇航员将整盒牛奶带到月球上,则这盒牛奶的质量是 g。
【答案】1.2;300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知道整盒牛奶的体积,利用m=pV求牛奶的质量,进而求出喝掉一半剩余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1)密度不会随着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喝掉一半后,因此密度不变,仍然为
1.2103kg/m31.2g/cm3。
(2)整盒牛奶的质量
m=ρV=1.2g/cm3250cm3=300g
宇航员把整盒纯牛奶带上月球,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因此质量不变,仍然为300g。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19题2分,20题5分,21题8分,22题5分,23题8分,共28分)
19.(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据此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0.(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小明和小宇利用图甲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 ℃;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此现象说明 ;
(4)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和小宇分别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造成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丁所示,碗中的水温度 (选填“能达到”或“达不到”)沸点。
【答案】A处向上;84;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水的质量不同;能达到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从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再根据温度计调节A的位置,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
(2)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读作84℃。
(3)将酒精灯撤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4) 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观察图丙中的图像可知,a升温快、b升温慢,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5)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碗内水不断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最终碗内水的温度也等于水的沸点。
【分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同样的装置,得出不同的图像,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
(5)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21.(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
(3)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英只将玻璃板向右移,则蜡烛的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4)小英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4cm,第二次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cm。
(5)实验时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虚像。
【答案】刻度尺;未点燃;像与物大小相等;不变;14;反射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实验过程中要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故还需要刻度尺。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以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若蜡烛B也点燃,它的火焰会影响我们观察蜡烛A的像,故不点燃蜡烛B。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台,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 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只将玻璃板向右移,蜡烛A的像不会移动,因为像与物的连线始终与镜面垂直,物体不动,像的位置就不动。
(4)此时蜡烛A离玻璃板7cm,则像到玻璃板也是7cm,再次放置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A与蜡烛B的间距为14cm。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验时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分析】(1)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玻璃板左右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和蜡烛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像的位置没有变化。
(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像距等于物距;根据反射定律进行分析,根据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和法线垂直镜面即可解题。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22.(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cm,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cm;
(2)此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应用是 ;
(3)若将蜡烛由如图位置向右移动至15cm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为使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可进行的操作: ,此时所成像的情况: ;
(4)小宇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发现始终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因为此时成的是 像。
【答案】40.0;15.0;缩小;照相机;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适当的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虚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u=50.0cm-10.0cm=40.0cm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v=65.0cm-50.0cm=15.0cm
(2)此时,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在光屏上能得到的是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是应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3)若将蜡烛由如图位置向右移动至15cm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则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成的像在光屏的右侧,为使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适当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正好会聚在光屏处;加入一个凸透镜后相当于使原来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物距仍大于二倍焦距,成的像仍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4)他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发现始终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分析】(1)刻度尺上的数据读出距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4)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虚像,知道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23.(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小明重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测出空烧杯质量m1
B.往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油,测出体积V2
C.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杯与油的总质量m2
D.测出量筒内剩余油的体积V1
则小明测出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上述已知量进行表示)。
【答案】左端零刻度线;左;45;;偏大;装满水;;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处,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m总=50g+10g+2g=62g
酱油的质量
m=m总-m杯=62g-17g=45g
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酱油的体积:V=40mL=40cm3,
(3)小聪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4)实验步骤: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根据酱油和水的体积相等,由密度公式有
所以酱油密度
(5)根据实验步骤,倒入量筒中酱油的质量:m=m2-m1,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V2-V1,酱油密度为
【分析】 (1)①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对齐,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②为使横梁平衡,无论是平衡螺母还是游码,相对于指针的偏转,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
(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已知烧杯和酱油的质量,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烧杯中酱油的质量;已知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p=_得到酱油的密度。
(3)在测液体密度时,玻璃容器中的液体向外倒的过程中,容器壁一定要粘液体,所以不能全部倒出,将会带来实验误差,明确对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判断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综合应用题(24题7分,25题7分,共14分。)
24.(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小明计划从太原坐火车去西安游玩,通过携程旅行查询耗时最短高铁列车时刻表后,他提出了几个问题: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太原南 —— 08:20 ——
02 临汾西 09:34 09:36 2分钟
03 运城北 10:18 10:20 2分钟
04 西安北 11:20 —— ——
D2507次和谐号
(1)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是567km,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以这个平均速度计算,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有多长?
(3)若你从洪洞大槐树景区打车去临汾西站,打算乘同一趟列车与小明一起前往西安,路上看到标志牌如图所示,最快还需多久可以到达临汾西站?
【答案】解:(1)由表格可知太原南到西安北的时间
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为
则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为
(2)由表格可知运城北到西安北的时间为
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长度
(3)由交通标志牌可知该路段最大限速,从标志牌到临汾西站的路程为,到达临汾西站最快需要的时间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速度;
(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运城北到西安北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运城北到西安北线路的长度;
(3)由图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临汾西站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从标志牌到达临汾西站至少需要的时间。
25.(2024九下·绥棱开学考)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产已有3000年余年的历史,其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4.96%,含有7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图所示,某款老陈醋的标签上标有“净含量800mL”的字样。小明在家想知道该款醋的密度,先称出了一壶醋的总质量为890g,并记下醋液面所在的位置;把醋全部倒入其它容器,再装入等体积的水,称出壶和水的总质量为850g。求:
(1)所装水的质量;
(2)空壶的质量;
(3)该款醋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1)水的体积等于装醋的体积,则
V水=V醋=800mL=800cm3
由可得,所装水的质量为
m水 =ρ水V水=1.0g/cm3×800cm3=800g
(2)空壶的质量为
m壶=m壶总-m水=850g-800g=50g
(3)醋的质量为
m醋=m壶总-m壶=890g-50g=840g
老陈醋的密度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瓶子的容积和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质量;
(2)由壶和水的总质量为850g可求得空瓶的质量;
(3)由壶和醋的总质量为890g,可求得醋的质量,瓶子的容积,也是装满醋时醋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得该醋的密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