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1-11 11:23:3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2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涵盖面非常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我把课文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与展示,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第二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相关作品与画家生平资料,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作专题的交流与探讨。
3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2.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美术灿如群星,深如大海.它融中华文明、审美意识、哲学思想于一体,卓立于世界的东方.了解并传承它意义重大。
但千年历史要在短短45分钟内细细领略谈何容易!那就让我们略取精华,乘坐世界上最快的思想快车去追溯人类艺术的航程。
设计理由:用简短精辟的语言概括中华文明的博大与艺术成就的辉煌,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2【活动】二、听下面一段话:(联想出中国艺术的瑰宝———敦煌)
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芒。风沙掩不过,这是永远的……
由教师简介敦煌的历史和概况。并以敦煌的壁画《鹿王本生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此壁画的整体艺术特色,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壁画的基本方法。
1. 《鹿王本生图》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
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2.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鹿王本生图》的艺术特色?
活动3【活动】三、用你们的眼睛去感受绘画的魅力,用心灵去体会中华艺术的文明。
让我们稍作休息,站边小憩,伴随着古老的乐曲用你们的眼睛去感受绘画的魅力,用心灵去体会中华艺术的文明。
精选中国古代从唐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选伴随着古典音乐结合历史发展的背景展示图片,使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唐朝绘画:至盛唐,国势强,大画家,名俱扬。
五代绘画:五代起,继大唐,政局乱,艺遭殃。
宋代绘画:国画院,盛两宋,集画师,人才众。
元代绘画:山水人文画兴起的历史原因,诗书画印风格的形成。
明代绘画:介绍明四家。
清代绘画:结合历史分析清代绘画题材风格多元化的原因。
设计理由:真正把历史与文化、音乐与美术相融合,以大量的图片形式展现中国古代绘画,用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方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眼睛去欣赏丰富的中国古代绘画,用心灵去感受中华艺术文明。
活动4【活动】四、展示中国画以题材划分的三种基本的形式(人物、山水、花鸟),概括其各自的艺术特征: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活动5【测试】五、设置下节课专题探讨的内容。
1.分成三个小组(人物、山水、花鸟)
2.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各种类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3.收集自己喜爱的画家生平介绍,相互讨论。
活动6【测试】六、组织观看电影《唐博虎点秋香》的片断。
唐寅,字伯虎,好六如居士。出身吴县酒业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绘画。
16岁考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乡试并一举中“龙虎中名第一”人称“唐解元”。后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仕途无量。但不想却因当年同乡徐径参与的科举舞弊案被连累罢官蒙冤入狱,剥夺科举考试的资格,从此改变一生!
试想,这对一个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来说将是何等的屈辱与打击。从此伯虎放弃仕途,把悲伤、不满、痛苦、牢骚抑制在心底,转化为一种极端放荡,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他游历祖国山水大川,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后因身体不适回到了家乡苏州,自筑“桃花庵”
终日饮酒写诗作画,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年老思想发生变化皈依佛门,旷世奇才凄凉的结束了54岁的一生。
活动7【测试】七、全体朗读唐博虎的诗句节选《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活动8【作业】1
思考:通过对唐伯虎生平与绘画作品的全面了解给你怎样的启示?我们该怎么样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由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说出感受)。
教师总结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只有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知识才能真正懂得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一幅绘画不能单纯看它的表象,更应较全面地了解画家的身平与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从了解美到欣赏美并最终创造美的过程。)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