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件(2)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1-11 11:25:25

文档简介

(共100张PPT)
山水视频欣赏
一画一世界
体验一段美妙的山水奇缘
导游:LILY
一道“伪数学题”引发的比较
解疑
自主命题:
“伪数学题”?比较?风景?山水?
名 牌
课代表
数学课代表
《风车》
雷斯达尔 (荷兰)1670
西方风景画
17世纪荷兰乡村,
还有当地骤雨前
乍晴乍暗的景色。
《层岩丛树图》
巨然 (中国)五代
中国山水画
文人渴望栖身深山
丛林的的山水境界。
《风车》
雷斯达尔 (荷兰)1670
风景画
山水画
=
请审题!
《层岩丛树图》
巨然 (中国)五代

我们经常会听到“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之说;却甚少听闻“西方山水画”和“中国风景画”,可见,山水于中国文人有着特殊的涵义,山水画与风景画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风车》
雷斯达尔 (荷兰)1670
风景画
山水画
=
《层岩丛树图》
巨然 (中国)五代
任务一?
邂逅一场山水奇缘
Xiehou yichang shanshui qiyuan
比较:当中国山水邂逅西方风景
01
任务一
打开任务卡一:
小组合作讨论,尝试比较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记录并理解各自特点。请代表回答。
14:4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莫奈 《睡莲》系列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局部放大
霍贝玛《米德哈尔斯林荫道》
巨然《层岩丛树图》
莫奈《卡普辛大街》
倪瓒《六君子图轴》
柯罗《蒙特枫丹的回忆》
马远《寒江独钓图》
美学思想
表现方法
创作理念
空间观念
题材角度
任务一:比较
西方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
比较一:
关于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是怎样的美学思想影响了风景画与山水画,又将形成怎样的内容形式?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自然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对上帝的贡献。正是如此,使得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时选择“忠实”与“接近”自然。
1、美学思想
西斯莱《马尔利港的洪水》
忠实于真实准确再现,以获得和上帝的靠拢。
1、美学思想
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影响,山水诞生时代正是道家玄学风靡之时,道家的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中国画家心中讲究容纳天地万物,方能吞吐自如、来去无阻。
倪瓒《幽涧寒松图》
道家思想
重“心”略“物”。
返回
比较二:
关于创作理念
创作理念
他们是以何种理念进行艺术创作?又会形成怎样的景致或情趣?
西方风景画强调对景写生,在现实中感觉真实存在的大自然。
维米尔《德夫特远眺》
德夫特小镇照片
直抒心意,
对景写生。
2、创作理念
1、美学思想
中国山水画家强调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笔墨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认识与感触,自然景致只是作者对人生反思与认识的一种载体,山水画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注重寻找独特的意境。
倪瓒《幽涧寒松图》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天人合一,物我和谐。
2、创作理念
1、美学思想
中国山水画家强调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笔墨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认识与感触,自然景致只是作者对人生反思与认识的一种载体,山水画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注重寻找独特的意境。
倪瓒《幽涧寒松图》
如何理解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张璪(zao)
2、创作理念
理解何谓“造化”、“心源”
译文:山水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又要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
《风车》
雷斯达尔 (荷兰)1670
西方风景画
描绘水国荷兰的农庄风貌。画中焦点是一座屹立于水边、偌大如巨物的磨坊。背后是铺天盖地的卷云层,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二。磨坊的底部,是一条高低不平横跨整幅画面的线,将右边的地连贯到左边的水平线,把画面切割成上天、下地(水)的两层空间。地面上的草丛,在阴云覆盖下变成褐黑色一片。物象描绘细腻丰富,将水乡的风情,甚至是那一刻骤雨将至的时空,真实得有如拍照般反映在观者眼前,有如置身其间的“现场感”。
追求现场感的写实风景画
眼中的风景
引例
“艺术中的美,这是渗透着你直接欣赏风景时所得到的印象的真实,真实性——这是艺术的部分,感情是对真实性的补充。”
——柯罗
此画展现层层叠叠的山峦,前景是宛然的曲径,两旁树木林荫,通进山峦的深处。远景是迷蒙的远山,一重复一重,仿佛山外有山,望不见尽头。但整幅画没有点出时间和地点的特征,看不出画的是哪一处的山色,且整幅画面略有些扑朔迷离的感觉。
《层岩丛树图》
巨然 (中国)五代
中国山水画
不追求现场感的写意山水画
“不以刻画真山真水为目的,即使描写一石一木,也不能被笔墨所约束,不能失去文人的气派。过多的表现,乃是出自画工之手。”
——黄公望
心中的山水、诗情画意
引例
返回
比较三:
关于表现方法
表现方法
运用了那些表现方法和形式?
以面塑造形体,增强画面体积感、真实感。
以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造型因素,目的在于更完美地表达作者的视觉感受。
以油画材料和技法将各种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
油画:莫奈《睡莲池》
以面造型;
色彩、明暗、光感、质感等造型因素;
油画材料与技法。
3、表现方法
照片:莫奈花园中的睡莲池
1、美学思想
以线造型,以线塑造山石特性,形成各种“线”以及各式皴法。
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胆运用空白、突出主体,借助观者联想与想象自由发挥。
讲究笔墨,传情达意。
作品中加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等,体现诗情画意,彰显“画外有意,意趣无穷”。
倪瓒《幽涧寒松图》
以线造型;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诗情画意。
3、表现方法
返回
照片:寒松
比较四:
关于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
艺术家是以何种观察方式观察景物?
运用了怎样的透视技巧,构图方法?
《卡普辛大街》
莫奈 (法国)
西方风景画
观察方式
《虞山林壑图》
倪瓒 (中国元代)
中国山水画
透过窗户看世界
“步移景异”游移式
《米德哈尔斯林荫道》
霍贝玛 (荷兰)1689
鉴赏分析之二:关于表现空间技巧——透视
作品描绘的是美丽的乡间田野风光。虽然景色看似平淡,但却非常的耐人寻味,对称的小树于平稳中见动感,随小道向前远望还能看到左旁的教堂尖顶,右旁两幢高顶茅屋,车辙(zhe)印在泥泞的村道上,表现出一种正在延续着的平静而艰难的生活,占有大部分画面的天空则云蒸霞蔚,美得令人陶醉。这幅画中还带着一种忧伤的讽刺意味,长长的林荫大道在灰暗的地平线处消失到一点,画中这种忧伤的讽喻也是霍贝玛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4、空间观念
焦点透视
近大远小
《春山知音图》
髡(kun)残 (中国)清代
髡残的山水画章法稳健,繁复严密,景色不以新奇取胜,而于平凡中见幽深,层层皴(cun)擦勾染,笔墨交融,厚重而不呆(dai)板。画家的腹稿,并非某处特定的景色,而是画家在大自然中山水的记忆。画家边走边看,以游移的视点观察景观,从不同视点出发,其笔下景观,有时从山下望向山上,有时则从高处望向低处,自由穿梭。将不同定点看到的空间,放置在同一幅画面上。
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任务:有感情朗读
4、空间观念
4、空间观念
散点透视
小中见大
关于山水画独特的 “三远”理论
郭熙(北宋)《林泉高致》的“三远”:
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
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请为三远找到各自的观察角度、位置和方法
A
B
C
B遥望
C窥
A仰视
关于山水画独特的 “三远”理论
郭熙(北宋)《林泉高致》的“三远”:
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
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请为三远找到各自适合的形容词
A
B一望无垠
C庭院深深
A巍峨高耸
一望无垠
引例
A巍峨高耸
B一望无垠
C庭院深深
关于山水画独特的 “三远”理论
郭熙(北宋)《林泉高致》的“三远”:
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
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请为三远找到各自吻合的图示
A
B
C
B
C
A
mountain
mountain
mountain
view
view
view
返回
比较五:
关于题材角度
题材角度
表现了哪些题材?是从何种角度出发?
鉴赏分析之三:关于 题材——那些景……
毕沙罗油画作品
5、题材角度
题材宽泛
房屋建筑为主
《寒山积雪》
吴伟 (中国)明代
《洞庭渔隐图》
吴镇 (中国)元代
《六君子图》
倪瓒 (中国)元代
《窠(ke)石平远图》
郭熙 (中国)北宋
《秋山问道图》
巨然 (中国)五代宋初
《青卞隐居图》
王蒙 (中国)元代
《渔父图》
吴镇 (中国)元代
《关山行旅图》
关仝 (中国)五代
《山居图》
巨然 (中国)五代宋初
《寒山积雪》吴伟 (中国)明代
鉴赏分析之三:关于 题材——那些山山水水
《洞庭渔隐图》吴镇 (中国)元代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中国)宋代
5、题材角度
山水画的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春夏秋冬等气候特征。
其中山石是任何一件山水作品中都必定存在的,作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石的表现。
山水江河为主
任务二
打开任务卡二:
尝试分析中国山水画家以山水为题材内容,钟情于山水的原因。可将答案或关键词记录下来,推荐代表回答。
15:04
小组讨论思考:中国画家为什么以山水为表现题材?
提示1:中国画家的胸襟与观察方法。
提示2: 注意《青卞隐居图》《溪山隐居图》的“隐居”二字
提示3: 中国山水画家重在写景?抒情?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怀?
1、中国画家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巨人,将千里江山视为盆景。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和中华人民的自然观。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体现了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
2、传统山水画家并非一般工匠,他们都是儒、道两家的人物,尤以道家思想为重的隐逸之士居多。创作动机不在表现一地一时的景观,而是描述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表现自然的宏伟气象和精神面貌。
3、中国山水画家一般通过山水创作以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学生见解秀:
高一(8)倪欣怡:中国的画家们在画山水时以此表达自己旷达的胸襟以及随缘自适的情怀。在面对山水的勾勒描绘,隐隐露出作者那种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情感。作者将自己人生中的如意与坎坷寄寓到画幅之中,以此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更有遇到仕途坎坷的画家,面对大川高山时,便产生了一种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喧嚣的想法。有的画家也通过对山水的勾勒,表达自己悠闲自适、轻松自在的心态。
西方画家对大自然的理解采取的是一种微观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仔细观察一时一地的特点。因此一方面有和谐舒畅的平常景色;另一方面,也有不平常的暴风雨前夕、雪崩、海啸等天灾景象。
风景画:
微观的角度
《沉船》透纳(英)
毕沙罗 (法)
5、题材角度
鉴赏分析之四:关于角度
《寒山积雪》吴伟 (中国)明代
中国画家、哲人对大自然的理解,不在一时一地的景观,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角度,观察自然中时节的韵律、恒常的节奏。从这种宏观的角度,古代山水画家看见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生命之美。所以在传统山水画中,以非寻常的景致(如山崩、海啸等)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山水画家的笔下,山水尽是有情的,表现的一律是和谐悠然之气,即使写寒冬之景,人在景中也只是寂寂而非绝望。
山水画:
宏观的角度
5、题材角度
《早春图》郭熙(北宋)
鉴赏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
郭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工山水。笔势雄健,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林泉高致》是他平生的创作心得,由其子郭思整理后辑录成书。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双拼绢本水墨挂轴 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
内容:
描绘寒冬已尽,早春刚至的自然景致。
photo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
细节描绘①:
画右方中间,有道水口从石缝之中一泻而下,这是山上积雪因着早春的来临,开始慢慢融化,静静地流过山林,直入山脚的山河。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
细节描绘②:
右下方河面上有一道桥,两人一高一低,一俯一仰,甚是生动。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
细节描绘③:
树木仍然是严冬的形态,但光秃秃的枝桠正在爆发出点点的嫩芽,与山上的融雪互相呼应,再一次点出早春讯息。
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 .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
细节描绘④:
左下方一只船刚泊岸,一对渔民夫妇正在回家途中,渔夫挑着担,渔妇拉着幼儿,平常却温馨。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
细节描绘⑤:
山林之间隐着诸多楼阁,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居于山林,尽享这四季的更迭,过着恒常百姓生活,岂不乐哉!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
细节描绘⑥:
画上方巍峨耸立的奇峰怪石,向上延伸。高耸入云的山峦从左至右,湮没在迷蒙的深处。
美学思想
表现形式
创作理念
空间观念
题材角度
超强大脑
运用山水特点鉴赏
1、美学思想
2、创作理念
3、表现方法
4、空间观念
5、题材内容
道家思想;重“心”略“物”。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物我和谐。
以线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诗情画意。
散点透视,以小见大。郭熙“三远”
山水江河题材为主。……
中国古代山水画
超强大脑
运用山水特点鉴赏
鉴赏:《早春图》郭熙(北宋)
小结:
郭熙长于作大幅,善于表现高远、深远、平远空间和四时朝暮的变化。
《早春图》以十字构图,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该画作右上有乾隆皇帝御题诗:
树才发叶溪开冻,
楼阁仙居最上层。
不藉柳桃闲点缀,
春山早见气如蒸 。
邂逅一场山水奇缘
Xiehou yichang shanshui qiyuan
自主选择:传统式OR创意式
尾声
邂逅一场山水奇缘
Xiehou yichang shanshui qiyuan
实验:当中国山水邂逅创意
02
正品geekcook山水妖娆对饮情侣玻璃杯
德国汉堡的艺术家Moki受到了日本艺术家Hayao Miyazaki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创意,创作出了这个系列的作品
德国汉堡的艺术家Moki受到了日本艺术家Hayao Miyazaki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创意,创作出了这个系列的作品
德国汉堡的艺术家Moki受到了日本艺术家Hayao Miyazaki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创意,创作出了这个系列的作品
鱼缸中的水墨山水画 -《创意-生活-家》-花之君子.
设计师: Eiko Ojala-高山流水风景剪纸作品欣赏
摄影师Alexandre Deschaumes带你领略世界各个角落不同的山川美景
瀑布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山水城市”-马岩松
客厅里挖地造景-创意植水石 置身山水间
绘宝HVBAO 创意帆布鞋 个性涂鸦鞋
英国摄影师Mark Mawson的新作品《荧光水》
创意绿植水石 宛若置身山水间般的清凉
盆中山水
创意汇 山水之间
创意汇 山水之间
西班牙设计师插画作品欣赏
山水设计
瀑布与建筑设计相结合-马岩松 MAD 建筑事务所山水城市
盘子里的风景-餐盘上的食物景观
德国视觉艺术 用山水为自己做嫁衣
山水沙发
苏州博物馆.创意山水园.新馆主庭院
创意中国风-王芳中国元素创意山水画
局部放大
首届创意设计周之当代设计展-山水衣帽架
国外牛人图书打造地质奇观
设计师: Eiko Ojala-高山流水风景剪纸作品欣赏
邂逅一场山水奇缘
Xiehou yichang shanshui qiyuan
自主选择:传统OR创意
尾声
自主选择:山水画家OR设计师
任务奖励:
请大家闭目静静地趴在桌上,聆
听着幽静的音乐,在脑海中勾勒
一幅你内心世界的乐山智水。
在浮躁的世界从容于心。
特别鸣谢:
梁若冰《尘心,悠然而渡》、罗淑敏《一画一世界》友情支持
回归传统
泰山
黄山
庐山
华山
结语
大好山河提供了我们丰富的创作素材。
中国古代山水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我愿在这样的境界里徜徉,并尝试不断创新,用山水元素装点生活,你们可愿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