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1-11 11:28:1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壁画艺术的主要类型,鉴赏体会不同类型的壁画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以及异域的佛教题材在壁画中是如何理解和表现的。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探究、鉴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感受壁画的博大、神圣、深远从而培养学生对壁画艺术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和继承传统敦煌文化的意识;并且通过学习从中建立包容、接纳、自信的为人风范。
2学情分析
学生美术知识缺乏,对中国美术史的知识理解不到位,正确欣赏和理解美术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类型的壁画所呈现出来的特点的认识,感受壁画艺术的魅力。
难点:对壁画艺术所传达的审美理想的感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视屏导入,看图片并思考答什么是壁画??
2、展示本节课题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说出莫高窟、壁画。从而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活动2【活动】讲授新课
1、什么是壁画
根据看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壁画什么是壁画。
壁画 它是指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案
2、壁画的种类
中国古代壁画根据形式可以分为
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
天地之间的——宗教壁画(宫殿壁画、石窟壁画)
讲授壁画的发展
我们墓室壁画最早出现在汉代,在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宗教壁画最具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和元代永乐宫的的壁画。
活动3【活动】墓室壁画
1、讲授为什么在汉代会出现墓室壁画,墓室壁画形成的原因:
古代人们相信人死后还能永生,进入极乐世界,所以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厚葬成风,特别是在汉代,除了带进很多贵重葬品,还在墓室里画起画来了(记载死者生前的生活),死者希望死后还能享受生前那种富贵的生活。
2、讲授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
生前前世间的生活起居 他们所拥有的财务(房屋、牲畜、及乐舞百戏表演等 墓主人升仙后的图像 墓主人显赫的仕宦经历等。
3、欣赏汉代的墓室壁画
讲授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墓室壁画河北望都东汉壁画《辟车五百八人》
讲解《辟车五百八人》作品背景:
在东汉河北望都的一副壁画显得相对比较有特色,墓穴的主人孙成是当时当地比较有名的一位宦官,在他墓穴上下左右画了大大小小跟随他的很多官吏,《辟车伍佰八人》就是其中一幅作品。
伍佰即伍长,是墓主人的卫士。
跟着老师一起从构图、色彩、造型三方面来欣赏这幅作品。
构图上比较单一呆板 ;色彩上用铁线勾勒人物轮廓,但明黄色调感觉比较明快;造型上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4、欣赏南北朝时期的墓室壁画
汉唐是墓室壁画发展的2个高峰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宗教影响,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就显得比较低调但也有杰出的作品—《娄睿墓壁画》,在绘画史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娄墓,位于山西太原,墓主娄睿是北齐太后之侄,权贵人物。现存壁画71幅,其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描绘墓主人生前的戎马生涯和生活场景;另一部分描绘墓主死后飞升,回归西方净土的虚幻境界。
欣赏《仪卫出行图》
学生根据老师《辟车五百八人》的欣赏方法,从构图、色彩、造型上进行作品分析。
生:
构图上:整个画面构图紧凑,层次繁复,变化多端,既有时间序列感,又有浩繁场面空间感。
在形象塑造上,注重人物表情和马匹神态的刻画。人物顾盼传神,造型逼真,用线刚柔并济,有意识的运用了色彩晕染法、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的方法,使形象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与汉画只注重动态,用笔率真的面貌拉开了距离。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
《辟车五百八人》、《仪卫出行图》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生:后者构图层次更繁复,变化多端,既有时间序列感又有浩大的场面感觉;造型上更加注重人物的表情和马匹的神态刻画;色彩上用晕染法、明暗映衬、远近对比使画面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
活动4【活动】敦煌莫高窟基本概况
看视屏及敦煌地图,了解敦煌的地理位置及敦煌壁画形成的主要原因。
介绍敦煌的地理位置,指出敦煌所在的丝绸之路。它从中原的长安,通过阳关和玉门关,分作南北两道,直入古称西域的新疆,沿着人烟绝迹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边缘平行向西,越过葱岭,穿过中亚诸国、西亚的安息和两河流域,直抵地中海南岸的埃及和北岸的希腊与罗马。敦煌壁画是中西艺术的结合体。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始凿于公元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建筑是载体,塑像是中心,壁画是主流,
敦煌壁画的地位:
敦煌壁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代表着中国宗教绘画的发展。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历史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敦煌壁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艺术特征。
开创北凉时期由于佛教刚传入中国,本土化不够明显。南北朝时期是交融期,受南北地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影响。隋朝由于南北社会统一安定,整个敦煌艺术也相对统一。盛唐由于社会繁荣昌盛佛教盛行,这一时期也成为敦煌壁画的繁盛期。宋元由于文人画的盛行,壁画开始衰弱。
敦煌五万多平米的壁画题材包罗万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生故事、本生故事、尊像画、佛经故事、经变故事、神怪故事、供养人像、图案纹样。
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内容。最常见的是净土变。
佛像画,就是表现各种佛像,如三世佛、七世佛、释迦牟尼等;各种菩萨,如文殊、普贤、观音等;以及佛教传说中的天龙八部,即天王、龙王夜叉、飞天等各类不同等级的佛。
民族传说故事:包括内含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风雷电公等源于道家神仙思想的内容题材。敦煌壁画中出现的这些道教神话的题材,表明了外来的佛教思想已经融合、吸收了道家思想
供养人画: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装饰图案:敦煌石窟中的图案画主要装饰在石窟建筑上,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这些装饰图案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佛传故事:主要宣传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事古印度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牟尼身上。
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
活动5【练习】赏析莫高窟早期壁画《尸毗王割肉救鸽》
讲授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传说故事
“尸毗”是古印度阎浮提洲国王
赏析作品
北凉275窟北壁中层,画了这个本生故事.当时只画了割肉、过秤两个情节,属莫高窟最早的本生故事连环式画——以横卷或竖轴多幅画面的形式,表现有时间、有地点、有完整情节的故事画——之一.
北魏254窟北壁前部,《尸毗王本生》故事画增加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哭等情节,增大了内容和时空跨度.
正中的尸毗王形体高大,把画面一分为二.被割肉的小腿抬起,尸毗王目视血淋淋的伤口,使割肉主题一目了然.周围较小的画描写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苦等情节。。。
由此可见,构图把不同时空范围内发生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个画面上,使画面中心突出,容量增大,有条不紊,显示出了高超的结构才能和画艺.
不愧是莫高窟最完美的本生故事组合式画——以故事中的核心情节为主,把其他情节画在四周——之一。。。
这是早期的壁画,佛教刚传入中国,人物造型上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偏男性化,线条较粗矿刚劲有力.
活动6【练习】赏析北魏交融时期作品《九色鹿》
九色鹿王本生故事为本生故事之一,以连环画形式表现了六个连续的故事情节。
请一位同学讲述九色鹿的传说故事
生:九色鹿久了一名溺水者,溺水者跪地谢恩,其时摩因光王因王后想捉到梦中所见九色鹿而悬赏抓鹿。溺水人忘恩负义向王告密,并带人前去捕捉,鹿王向王诉说了事情经过后,王感动了,下令以后不准捕鹿。溺水人受到报应满身生疮,贪心的王后心碎而死。
师补充:这个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它赞扬了九色鹿王的忘我精神,宣传了善恶报应的思想。这幅壁画无论在构图、色彩的处理上,都十分巧妙地增强了善恶报应这一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九色鹿那富有人格化的神态,表现了鹿王控诉调达,不向邪恶屈服的倔强性格。
学生从构图、造型、色彩三方面赏析这张作品
生:
构图上:“鹿 王本生”壁画,在表现形式上以长方形的构图,分段描绘故事情节, 这幅画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装饰风格,人物平列,背景的处理上采取“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表现形式;人高于屋,房屋不画前墙,可以窥知内庭中事,不追求立体的空间感。不拘泥于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然人物、动物、自然环境相统一,特别突出了九色鹿高雅坦然的神态。因而使画面有整体感。突出地塑造了鹿王矫健匀称的美丽形象。
色彩上:在色彩上,画面以土红涂地,青、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有浓丽、淳厚、质朴之美。在线描上,大胆地用了白粉线,饱满、圆润、遒劲有力,加上凹凸晕染,更增加了物体质感的表现。
造型上:在人物形象刻画上,通过动态,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人物神情的表现表现方法上用“凹凸法”渲染,即用 深色晕染外缘,到中间渐浅,最亮部分用白粉点染,表现出物像的体积感。这里不仅反映了古代画家对九色鹿舍己救人的正义行为的评价,而且还反映了画家在塑造这一形象时所倾注的感情。
(师补充:
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画,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艺术的优点,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着。
北魏时期作品。当时人们追崇“以瘦为美”秀骨清像。画中九色鹿正好符合当时的审美观点。清秀挺拔美丽高贵。)
活动7【活动】盛唐时期壁画
提问:什么是极乐世界?
生:没有烦恼、无忧无虑
讲授:《西方净土变》描绘的就是极乐世界,画面中描绘了人们想象的极乐世界。画中表现的“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歌”画面中央,佛座中央,各神仙环绕左右分列着观音、势至菩萨、供养菩萨和力士、护法天王等神界形象;主佛的前方乐队、钟鼓齐鸣 。有伎乐天在载歌载舞,上方有众多飞天在上下翱翔彩云缭绕画面中还往往有高大瑰丽的楼阁建筑,下方多是七宝莲花池,池中莲花朵朵,池岸边是菩提树和妙音鸟。
赏析《西方净土变》
构图:
这幅《西方净土变》的构图宏大严谨,以对称为基本结构,在视觉上突出了主尊佛——阿弥陀佛的位置,在比例上阿弥陀佛也是最大,两侧的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稍小,护法天神及飞天则更小。这种位置安排和比例大小,从意识上说是等级观念的反映,但从艺术上说,却也是构图的需要。
色彩上:
这幅《西方净土变》的色彩富丽堂皇,大量运用红、绿对比,间杂以金、黑诸色,体现了“极乐世界”的丰足、和谐的生活基调。所绘线条粗细一致,圆浑润滑,行笔流畅而飞扬。这幅画充分表现了唐朝时生气蓬勃的气息。
造型上:由粗犷而进入精细,身躯准确生动,男子宽衣博带,气象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均表现了隋唐时期的绘画风格。
活动8【测试】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就是飞天,观看飞天原创动画片。
讲授飞天的基本知识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
从艺术形象上说,敦煌飞天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的结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它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头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之一,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讲授各个时期飞天的形象造型、色彩上的不同。
早期飞天: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由于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模仿阶段,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北魏的飞天形象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
鼎盛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
色彩线条
线条和色彩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能够以简练的笔墨,塑造出个性鲜明和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敦煌壁画全面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并适应创造新形象的需要而有所发展。壁画的起稿线豪放自由,粗壮有力。寥寥数笔土红线,一只撒野奔驰的野牛脱壁而出;笔力爽快的接线表现了一群猎仔争先恐后奔跑觅食的活泼神态; “篙山神送柱”一图里的人物和建筑部是不用朽子(木炭条),随手勾描的画稿,显然逸笔草革,仍不失为一幅神采生动的白描。在不经意的落笔起稿中,往往另有一种自然流露于笔墨问的天趣。
敦煌壁画的定形线是比较严谨的,早期的铁线描,秀劲流畅,用于表现潇洒清秀的人物,如西魏的诸天神灵和飞天,线描与形象的结合,堪称关五无暇。唐代流行兰叶描,中锋探写,圆润、丰满、汗厚,外柔而内刚。
活动9【】小结
本课先欣赏了墓室壁画,它具有独立的艺术品位,是后来卷轴绘画的先河;后来欣赏了宗教壁画,其中莫高窟壁画是美术史上的高峰。 两类壁画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生产情景,还表现了思想、文化,技艺高超、风格独特,是艺术的精品。
活动10【作业】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素描和色彩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古代壁画在表现手法上的进步? 汉代、南北朝
比较幼稚,不会处理复杂的透视关系和比例关系,主要运用平列的表现手法;色彩比较单一。
唐代、元代时期
进一步成熟,用渲染等手法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色彩艳丽、细腻。
活动11【】总结
壁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的宗教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