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8-16 13:06:25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A层练基础】
知识点1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1.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D.尽量少交流,不受他人观点的干扰
知识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2023秋·青岛质检)化学课上老师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于是有同学思考:加入其他物质也能有蓝色沉淀生成吗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      B.提出问题
C.反思评价 D.得出结论
3.[链接生活]小明和小刚在厨房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认为“可能是白醋”。小刚说“可以闻一闻”。对于“可能是白醋”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闻一闻”是科学探究中的  。
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4.(2023秋 ·广州越秀区月考)通过探究“蜡烛的性质及其燃烧”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B.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C.熄灭蜡烛后的白烟是气体
D.熄灭蜡烛后的白烟可以燃烧
5.常温下,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气体和液体
【B层提能力】
6.[创新题](2023秋·德州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7.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也称“母子火焰”,如图所示。对此他们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
猜想1: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2: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猜想3:可能是  ;
猜想4: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1错误,原因是
  。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换一根较长的导管插入焰心,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实验分析】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导管口  ,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猜想2正确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   猜想3正确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   猜想4正确
【实验拓展】
(1)实验中湿毛巾的作用是 导管的温度,加速石蜡蒸气  。
(2)熄灭蜡烛,出现白烟,白烟的成分是  ,产生白烟的原因是  凝结成固体小颗粒。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A层练基础】
知识点1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1.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D)
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D.尽量少交流,不受他人观点的干扰
知识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2023秋·青岛质检)化学课上老师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于是有同学思考:加入其他物质也能有蓝色沉淀生成吗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A.设计实验      B.提出问题
C.反思评价 D.得出结论
3.[链接生活]小明和小刚在厨房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认为“可能是白醋”。小刚说“可以闻一闻”。对于“可能是白醋”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 猜想与假设 ,对于“闻一闻”是科学探究中的 进行实验 。
知识点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4.(2023秋 ·广州越秀区月考)通过探究“蜡烛的性质及其燃烧”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A.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B.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C.熄灭蜡烛后的白烟是气体
D.熄灭蜡烛后的白烟可以燃烧
5.常温下,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蜡烛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气体和液体
【B层提能力】
6.[创新题](2023秋·德州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7.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也称“母子火焰”,如图所示。对此他们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
猜想1: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2: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猜想3:可能是 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
猜想4: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1错误,原因是
 水蒸气不能燃烧 。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换一根较长的导管插入焰心,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实验分析】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导管口 能点燃 ,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猜想2正确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 冷凝的固体  猜想3正确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 冷凝的固体  猜想4正确
【实验拓展】
(1)实验中湿毛巾的作用是 降低 导管的温度,加速石蜡蒸气 冷凝 。
(2)熄灭蜡烛,出现白烟,白烟的成分是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产生白烟的原因是 石蜡蒸气遇冷 凝结成固体小颗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