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初级中学 九 年级 语文 下册导学案
课 题 23.送东阳马生序 主备人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掌握虚词“以”的用法。 2.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2.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3.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学习难点 1.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2.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新课导引 古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苦难对求学及成功而言并非全是坏事。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作者及课题解析简介 1.关于作者宋濂 宋濂(1310 ( http: / / www.21cnjy.com )~1381),字景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代文学家。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君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2.课题介绍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知识超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我小时候就爱学习。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嗜(sh ):喜爱,爱好。致:取得,这里指买到。以:连词,前一个“以”字表目的,来;后一个“以”字表修饰,同“而”。手:亲手。计日:计算约定的期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有时)天气特别冷,砚台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有所)放松。抄完,跑着赶快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砚冰:砚内结的冰。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怠,懈怠、懒惰。走:跑,这里指赶快走。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多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以是:因此。假:借。]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到成年的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既加冠(guān):古时男子二十岁束发戴帽,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既,时间副词,已经。圣贤之道:圣人所讲的道理,也就是经书上的那些话。硕师:大师。指学问渊博的人。游:交往,外出求学。趋:赶到,奔赴。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叩问:请教。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德隆望尊:道德高尚,名望很高。门人弟子:都是指学生。填:塞满,充满。稍降辞色:稍微和缓言辞和脸色,即把言辞放客气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叱咄(chìduō):大声斥责。至:周到。复:答复,回答。俟(sì):等待。卒:终于。所闻:指学到的东西。]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是在深山巨谷里,冒着隆冬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还不知道。到了居室,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 (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替我)盖上,很久很久才暖和过来。)[从师:跟从老师学习。负箧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箧(qiè),小箱子。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居室。支:通“肢”。僵劲:僵硬。媵(yìnɡ)人:女婢,侍女。汤:热水。沃灌:洗濯。衾(qīn):被子。拥:围。覆:盖。久而:久,长时间。而,连词,表修饰。]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墓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寄居在旅店里,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同住在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有白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子,浑身光彩鲜明,就像神仙一样;可是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就不感到衣食条件不如他人。我求学时的辛勤艰苦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此句可断为“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意思是:住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给两顿饭吃。逆旅,旅馆。逆,迎。再,两次。食,动词,给饭吃。被(bèi):同“披”,穿着。绮:有花纹的绸子。缨:帽带。腰:动词,挂在腰间。容臭(xiù):香囊。“臭”指香料。《礼记·内则》:“衿缨,皆佩容臭。”《疏》:“臭谓芬芳。臭物谓之容者,庾氏云:‘以臭物可以修饰形容,故谓之容臭。’”烨(yè)然:光彩鲜明。缊(yùn)袍敝衣:旧絮的袍子,破衣服。《论语·子罕》:“子曰:‘衣敝媪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子路)也与 ’”缊,乱麻。敝,破。略无:毫无,一点儿没有。慕艳:羡慕,欣赏。慕,羡慕。艳,艳羡。以中有足乐者:指读书之乐。中,内心。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意思是吃的穿的。盖:发语词,这里用在句首表概括。且:并列连词。] 【句段分析】第一段:叙述自己年轻时的求学之艰和用心之专。 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下基调。“嗜学”然而“家贫”,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必须借书抄录, 按期归还, 因此得以遍观群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条件艰苦,“弗之怠”写出了学习的勤奋刻苦。 这些文字写出作者趋百里外去向先达求教的艰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决心。 欲求知而求师,求师心切;尊其师而信其道,态度谦恭;终有所闻。 行走于“深山巨谷”,冒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冬烈风”,“足肤皲裂……四支僵劲不能动”形象地写出了长途跋涉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以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来反衬自己求学精神之顽强。 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中甜。作者正因甘于清贫,以读书为乐,终有所成。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 ( http: / / www.21cnjy.com )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给(他们)准备四时的衣服,再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了;) [诸生:众位太学生(秀才也称诸生)。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明初名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县官:古称天子,这里指朝廷、官府。县,都城外围之地。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明初优待国子监学生 (后称监生),粮食之外还给布帛、钱币等。稍,官粮,因为“稍稍给之”,所以称为“稍”。裘葛之遗(wèi):四时衣服的接济。裘,冬衣。葛,夏衣,指夏天穿的衣服。遗,给予,这里是“接济”的意思。馁:饥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土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问题得不到回答,没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凡是应当有的书,都聚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笔抄写,要向别人借来才看得到。) [大厦:高大的房屋。《诗》:《诗经》简称为《诗》。《书》:《尚书》简称为《书》。这里用《诗》《书》代指一切经书。司业、博士:太学中除祭酒(校长)外,还有司业(次长官)、监丞、博士(教授)、助教等官员,他们同时也是太学生的老师。假诸人:假之于人。诸,兼词,之于。]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养不成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 [非天质之卑,则……:不是(天资低下),而是……天质,天资,人的智力。] 【句段分析】从食、衣、书、师四方面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用四个分句组成并列复句,每个分句分别说明一种情况,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简洁而形象地揭示了今日大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 大学学生学习条件优越,无衣食之忧。与作者“日再食”“组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部分(1~2):通过自己与大学生的对比,点明“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为“心不若余之专”。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二年,流辈其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知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手学其劳。是可谓善学者矣。(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都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言辞很顺畅、通达。同他分析、议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和悦。他自己说少年时学习用心很勤劳。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马生君则:姓马的学生,表字君则。流辈:同辈的人。流,品类。朝京师:这里指卸任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以乡人子谒余:浦江县和东阳县在明朝同属金华府,故称同乡人。谒,拜见。撰长书以为贽(zhì):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撰,写作。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是可谓:此可谓,这可以说是。]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他将要回家去探望他的双亲,我特意谈谈求学的艰苦来告诫他。) [故:特意。告:告诫。](①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②“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 为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③文中叙述了明代诸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与作者的哪些求学经历相对照 ④本文所强调的主旨是什么 ) 【句段分析】作者赞马生善学。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这是本篇赠序的写作意图。 第二部分(3):点明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答案速查 ①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②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示例二: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师;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诸生衣食之丰与作者生活供给之薄相对照;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借书苦读相对照;诸生有师传授与作者从师求学之苦相对照;诸生有求必应与作者质疑请教之难相对照。 ④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课堂检测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鉴赏要点 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板桥。“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其“每读一书,必千百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问题探究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殊: 由迩达远 迩:2.本文反映郑板桥读书时往往进入忘我境界的句子是哪几句 3.在为学之道方面,本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特别。 近。 2.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 3.读书除了刻苦好学之外,还要有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用心之专是学有所成的前提条件。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