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6 13: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主要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毕力平险”,终于感动天地,“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教学的第一课时,所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能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寓意。因为学生对这则寓言故事比较熟悉,所以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诵读为主。不同层次、方式的诵读和积累字词,理解文意结合起来,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归纳,重点是要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文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知识。3.通过诵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知识。2.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课文。
【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启发,点拔强调,组织讨论。
【学生学法】
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真情表达。
【教学过程】
一、启发思考,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及教法:同学们,你们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你是从哪里看到的或听到的?说说如果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你打算写些什么呢?
2.学生活动及学法:学生讲故事、谈看法。
(设计意图: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由口头表达引入书面文字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字词,板书强调重点字音和字义。
2.学生朗读课文,圈点勾画自己积累的字音,同桌分享交流,同桌互读互查。(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积累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1.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摘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积累词义,教师板书强调。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摘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知识,圈出自己的疑惑。
教师预设强调: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
曾(zēng)反 亡 以君之力 且焉置土石
四、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1.教师启发学生发现、思考问题(说说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教师预设:
①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②愚公移山的困难体现在哪里?
③都有哪些人参与移山?
④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他们的态度。
2. 学生独立思考,整理内容,用文字简要、清晰的表达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五、品读语气,感知形象。
1.教师引导学生勾画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语句,分析二者在句式上的相似之处,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思考他们对待移山的态度不同之处。
2.学生角色朗读,同桌互评,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二者的不同态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朗读,重点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其心理,感知人物形象,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回顾全文,拓展小结。
1.师生分角色朗读愚公和智叟对话,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2.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知了这篇生动有趣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再去读一读,看看这则寓言又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设计意图:师生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在朗读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初步感知愚公人物形象。为下节课人物形象的分析做准备。)
七、作业设计,延伸阅读。
1.积累巩固重点字词。
2.课下阅读有关的寓言故事:《列子》、《伊索寓言》。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重点字词。通过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体会寓言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
读准字音:塞(sè)迂(yū)曾(zēng)荷(hè)
读懂文意:且 面 毕 杂然 汝之不惠
读深内容:不同态度
读出味道:对话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