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单元(或主 题)名称 《蚕出生了》
学科 科学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四年级
相关 领域 生命科学
主要教材 小学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养蚕》单元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了解 蚕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让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对其整个生命进行观察和思考,获得一些养 护小生命的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协作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本单元设计了4课,分别是《蚕出生了》《怎样养蚕》《蚕的生长变化》《蚕的一生》。 二、课标内容分析 《养蚕》单元涉及学科核心概念及学习内容如下。 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①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 植物生存的作用。 ②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较好的耐心,虽然能够进行养蚕活动的观察 记录活动,但仍缺乏科学的饲养知识,在养蚕的过程中还需共同补充。养蚕活动对于本阶段 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去探究的,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蚕出生了》一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卵和蚁蚕,了解蚕在蚕卵和蚁蚕两个时期的形态 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养成交流协作、乐于接受他人观点补充完善自身观 点的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实践,观察蚕卵”“探究实践,孵化蚕卵”“拓展应用”“交流收获,课堂总结”五个主要环节,目 的是通过联系历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激发探究蚕生长过程的欲望;再通 过探究实践,搜集证据,安排两次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通过使用感官、实验器具等方法 来探究蚕卵的形态特征,并通过资料补充以及推理来了解蚕卵孵化的条件;探究活动 二通过孵化蚕卵、多形式记录观察现象及疑惑,引导学生了解蚕卵的孵化过程和蚁蚕 的形态特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协作、乐于接受他人观点补充完善自身观点的意识: 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针对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养蚕查阅资料;最后,针对 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并培养学生养成总结记录的习惯,完成《养蚕日记》。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了解蚕卵孵化的所需条件。 科学思维 能用感官和放大镜、直尺等工具观察蚕卵和蚁蚕,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分析。 探究实践 能正确孵化蚕卵,并对观察到的现象以及产生的疑问进行记录。 态度责任 学生对蚕卵的孵化过程感兴趣,并能在实践中交流协作完成孵化,乐于接受他人观点。 教学重点:了解蚕卵的孵化条件,能够使用工具观察蚕卵和蚁蚕,并对其形态特点进行简单 描述。 教学难点:能过正确孵化蚕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及产生的疑问。
《蚕出生了》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第二单元单元导读,引导学生 简单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同时延伸 一带一路,由此引出“养蚕”。 2.提问:你了解养蚕吗 谁想来分享 分享 关于养蚕你还有什么问题 3.进行归纳,并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 容。 4.导入新课:丝绸之路的繁华与养蚕 密不可分,那么白白胖胖、爱吃桑叶 的蚕是怎样出生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 跟随前两个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书:蚕出生了 1.提出问题:我们都要从哪些方面去 观察蚕卵的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进 行板书:颜色、形状、大小) 除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特征可 以用眼睛看、用手触摸这类感官的方 法去观察,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去观 察 谁的脑袋冒出聪明的小想法了 同学说了大小这个特征要准确测定,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蚕卵有多大 呢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联 系手中的工具) 2.请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进行合作:观察蚕卵的特征,并进行记录。 (1)用放大镜和感官观察蚕卵的特征。 (2)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单独一个蚕卵不好 测量,可以将蚕卵排成一排去测量他 们的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掉它们的 粒数,这样就能知道一粒蚕卵有多大 了。(小提示:蚕卵要用羽毛轻扫移动)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到了 蚕卵的哪些特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4.出示蚕卵的更多资料,结合资料教 师进行小结:蚕卵呈椭圆状,一粒大小为1毫米左右,大多呈淡黄色。一段时间后,蚕卵逐渐变成浅灰色,证明蚁蚕即将出生。 1.了解蚕卵孵化的必须条件和注意事项。 (1)提问:蚕卵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孵 化 在孵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启发提示:联系一下我们身边的生命,他们生活需要哪些必备 条件) (2)组织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后,教师结合学生发言与资料向学生明确蚕卵孵化的必须条件及方法。(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和空气流动性,条件进行简练板书; 方法出示在课件上) 2.尝试孵化蚕卵。为学生发放足量蚕 卵,并指导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进行蚕卵孵化。强调:碰过蚕卵等实 验用具一定要洗手。 3.10天左右蚕卵就能完成孵化,根据信息指导学生设计观察蚕卵孵化过程 的表格,引导学生坚持记录观察过程。 (鼓励多种不同记录方式:文字、画图、照片等) 4.在后续课上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所在组的蚕卵孵化记录。小组相互补充,明确蚁蚕的特征。教师出示蚁蚕 图片并进行总结:刚孵出的蚁蚕小小的、黑黑的、毛茸茸的,看上去像小蚂蚁,所以叫做“蚁蚕”。 简单了解养蚕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分享并提出 疑问。 问题:蚕卵有什么特点 怎样孵化蚕卵 怎样才能 使得蚕健康成长 怎样观察蚕生长中的变化 蚕的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回答:颜色、形状、大小等。 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大胆猜想测量方法。 学生合作进行探索记录。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并补充完善。 创设情景,引导 学生了解丝绸之 路与养蚕的关 系,以及带给我们的影响,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 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设计意识。 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以及接纳观他人观点的意识。
环节二:探 究实践,观 察蚕卵
环节三:探 究实践,孵 化蚕 学生于小组中进 行交流探索,接纳 他人观点,完善自 己观点,形成小组 答案。 学生举手汇报观点。 学生以组为单位 进行时间探究,动手孵化蚕卵。 学生设计表格并 选择记录方式。 学生汇报、展示观 察到的蚕卵孵化过程和蚁蚕的形态特征。 通过生活认知启发学生对条件的推测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体会蚕卵孵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科学意识以及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和自主整理资料的 能力。
环 节 四 :拓 展应用 1.组织学生提出在观察蚕卵孵化过程 中产生的疑问和想法,较为简单的相互解答,解决不掉的教师进行补充拓展,留下几个问题交给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蚕的知 识。 2.组织学生课后查阅有关“养蚕”的 资料。 学生交流想法,协作解决产生的疑问。 巩固本课观察 的方式以及蚕卵的孵化条件 等知识。
环节五:交 流收获,课 堂小结 1.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呢 (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复习总结) 2.蚕的一生还有很多阶段,后几节课 我们将继续学习,引导学生课后将孵化过程的观察记录整理入《养蚕日记》。 学生根据课堂板书进行复习总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