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基础巩固练]
1.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 )
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解析:D 据材料“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故选D项;材料“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说明关注到了斗争,排除A项;据材料“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可知,当时社会各界并未提出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从材料时间“1946年”可知,抗日战争已胜利结束,排除C项。
2.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 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 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解析:A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而材料中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是对协定的破坏,故选A项;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3月发起的重点进攻,排除C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
3.下面是国民政府1946—1948年财政收支统计表。表格中财政赤字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年份 支出/亿元 收入/亿元 财政赤字/ 亿元
1946年 75 748 28 770 46 978
1947年 433 939 140 644 293 295
1948年 1—7月 6 554 711 2 209 055 4 345 656
A.日军侵略掠夺 B.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C.官僚资本压榨 D.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解析: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增加了财政开支,因此出现表格中政府财政赤字扩大的现象,故选B项;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内战时期官僚资本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压迫和剥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不是财政赤字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国民政府为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是题干现象的结果,排除
D项。
4.某同学在整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时,发现如下一段评价:“三军成品字形,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它评价的是( )
A.武汉会战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项;武汉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5.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第十章规定,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采用均权制度,但在第十一章中又规定,省县地方权限必须按省县自治法规定行使,而省县自治法又必须根据中央规定的《省县自治通则》制定。据此可知,该宪法( )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实际不具备执行的可能性
C.具体条文上存在自相矛盾
D.实质上具有中央集权特征
解析: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宪法名义上给予了地方较大权力,但实际用烦琐的规则制约地方权力的发挥空间,实质是推行中央集权体制,故选D项;材料并未反映该规定会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宪法规则具备可操作性,排除B项;条文并未出现自相矛盾,只是在具体措施上对地方权力加以限定,排除C项。
6.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以“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取代了抗战期间“双减双交”政策。这一调整主要是基于( )
A.国共力量对比的逆转
B.民主革命即将胜利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解析:C 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国共两党的矛盾,土地政策也随之调整,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故选C项。1948年辽沈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排除A项。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与材料时间“1947年”不符,排除B项。1947年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排除
D项。
7.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打退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 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C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军队被完全消灭
解析:C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故选C项;打退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而不是全面进攻,排除A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而不是战略决战的序幕,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意味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即将覆灭,而不是完全消灭,排除D项。
8.1948年,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内的干部必读书,由毛泽东审批后提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为广大干部的必备书。选取这两本书旨在( )
A.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
B.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
C.推动根据地经济建设
D.保持共产党优良作风
解析:B 据材料可知,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内的干部必读书,以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选B项;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与“《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符,排除A项;民主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推动的是全国的经济建设,不单是根据地,排除C项;“干部必读书”是面向干部的,不是普通共产党员,且材料也不涉及优良作风,“两个务必”强调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排除D项。
[素养提升练]
9.(2022·北京卷,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解析:D 据材料“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说明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而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悼念活动包括国民党要员,不能体现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排除B项;国民党要员不会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
10.(2022·广东卷,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解析:A 根据材料“1946年6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6年
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此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此时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因此,面对蒋介石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提出“武装自卫”的号召,故选A项。
11.(2021·全国乙卷,30)土地改革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解析:B 根据题意可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后在太行山区的家庭中,家庭支出要男女共同商量,这说明女性的地位得到提高,由此可推知当时解放区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故选B项;“消亡”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分配制度,排除C项;仅根据家庭成员经济地位的变化无法说明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被颠覆,排除D项。
12.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解析:B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争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结合所学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材料中党对干部培训的重视,意在为城市管理培养人才,适应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故B项正确。
13.(2022·湖南卷,9)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解析: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面对形势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处理城市中的私人经济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环节。根据材料可知,从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讲话主旨中可以推出对民族资本主义依然采取的是调整、保留政策,这是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表现,故选B项。对民族资本家采取限制和利用,使其在国家政权的监督下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服务,这是巩固统一战线的做法,不是妥协退让,也不是要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A、C两项。彭真讲话的主旨不是准备接管私营企业,而是限制和利用民族工商业,排除D项。
14.(2023·全国新课标卷,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年10月至
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需要,由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为以阶级矛盾为主;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了新兴的人民政权。
(2)用法律维护和保障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解放区人民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加快战争的胜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基础巩固练]
1.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 )
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 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 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3.下面是国民政府1946—1948年财政收支统计表。表格中财政赤字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年份 支出/亿元 收入/亿元 财政赤字/ 亿元
1946年 75 748 28 770 46 978
1947年 433 939 140 644 293 295
1948年 1—7月 6 554 711 2 209 055 4 345 656
A.日军侵略掠夺 B.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C.官僚资本压榨 D.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4.某同学在整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时,发现如下一段评价:“三军成品字形,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它评价的是( )
A.武汉会战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第十章规定,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采用均权制度,但在第十一章中又规定,省县地方权限必须按省县自治法规定行使,而省县自治法又必须根据中央规定的《省县自治通则》制定。据此可知,该宪法( )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实际不具备执行的可能性
C.具体条文上存在自相矛盾
D.实质上具有中央集权特征
6.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以“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取代了抗战期间“双减双交”政策。这一调整主要是基于( )
A.国共力量对比的逆转
B.民主革命即将胜利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7.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打退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进攻 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C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军队被完全消灭
8.1948年,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内的干部必读书,由毛泽东审批后提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为广大干部的必备书。选取这两本书旨在( )
A.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
B.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
C.推动根据地经济建设
D.保持共产党优良作风
[素养提升练]
9.(2022·北京卷,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10.(2022·广东卷,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11.(2021·全国乙卷,30)土地改革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12.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13.(2022·湖南卷,9)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14.(2023·全国新课标卷,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年10月至
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