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基础巩固练]
1.“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提出这一论断的大会最可能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国内阶级斗争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应该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该文章的发表,旨在( )
A.明确舆论宣传方向
B.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营造宽松的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环境
3.1962年,中共中央决定,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切实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产品和日用品的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这一决定( )
A.改变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B.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4.1960年,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企业干部要参加劳动,工人要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该做法( )
A.有利于纠正农村工作的错误
B.表明党中央已着手改革经济体制
C.为中共八大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探索
5.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
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C.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
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6. 治理海河大事记
1951年 新中国在海河流域兴建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
1957年 《海河流域规划(草案)》编制完成
1963年 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
1963— 1980年 流域内各地均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经不懈治理,“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1980年 4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启了以流域为单元的科学治水历程
据表格可知,根治海河水患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
C.科学而缜密的治水策略
D.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
7.下表反映了新中国( )
1952年与1978年中国主要指标对比情况表
时间 1952年 1978年
钢产量/万吨 135 3 178
粮食产量/万吨 16 392 30 477
在校学生数/万人 5 444 21 351
医院、卫生院数/个 3 540 64 421
A.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B.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
C.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
D.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
8.下图为1960年创作的木刻画《备耕》,表现的是拖拉机手在维护拖拉机备耕的场景。该作品意在( )
A.反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推广
B.说明农业劳作方式的全面变革
C.展示中国农业设施的突破性发展
D.宣传人民群众勤奋劳动的精神
9.读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据此可推知( )
A.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B.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改变
C.西方国家放弃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苏两国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素养提升练]
10.(2022·湖北卷,9)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
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11.(2021·广东卷,10)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A.扩宽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12.(2021·天津卷,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13.(2020·江苏卷,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14.(2022·北京卷,17)[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年)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基础巩固练]
1.“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提出这一论断的大会最可能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解析:D 据“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任务”可知,其主要与三大改造有关。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在北京举行,故选D项。
2.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国内阶级斗争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应该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该文章的发表,旨在( )
A.明确舆论宣传方向
B.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营造宽松的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环境
解析:B 毛泽东认为用不同于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目的是团结,团结是为了发展,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选B项。
3.1962年,中共中央决定,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切实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产品和日用品的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这一决定( )
A.改变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B.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解析:D 据材料“196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产品和日用品的生产,保证市场供应有利于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故选D项;这一决定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由“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可得,当时的决定是缩小城市化规模,所以不是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排除C项。
4.1960年,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企业干部要参加劳动,工人要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该做法( )
A.有利于纠正农村工作的错误
B.表明党中央已着手改革经济体制
C.为中共八大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探索
解析: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困难,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这一时期党思考的主要问题,“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做法是对社会主义企业进行调整的探索,D项正确;材料针对企业,和农村工作无关,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后,B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共八大于1956年召开,排除C项。
5.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
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C.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
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解析:D 材料描述的是当时工业建设区域分布不平衡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我国开展三线建设,D项正确。
6. 治理海河大事记
1951年 新中国在海河流域兴建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
1957年 《海河流域规划(草案)》编制完成
1963年 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
1963— 1980年 流域内各地均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经不懈治理,“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1980年 4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启了以流域为单元的科学治水历程
据表格可知,根治海河水患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
C.科学而缜密的治水策略
D.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
解析:B 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非常重视对海河的治理,通过兴建水库、编制规划、成立指挥部和委员会等方式,统一领导、统筹合作,经过近30年的努力,治理了海河水患,这反映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故选B项;根治海河水患的成功是新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项;科学而缜密的治水策略是由国家制定的,同样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根治水患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国家的统筹规划,并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内容,排除D项。
7.下表反映了新中国( )
1952年与1978年中国主要指标对比情况表
时间 1952年 1978年
钢产量/万吨 135 3 178
粮食产量/万吨 16 392 30 477
在校学生数/万人 5 444 21 351
医院、卫生院数/个 3 540 64 421
A.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B.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
C.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
D.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
解析:A 材料数据表明对比1952年和1978年,我国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方面获得较快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A项正确;仅从钢产量不能得出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C项是在1978年后,D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8.下图为1960年创作的木刻画《备耕》,表现的是拖拉机手在维护拖拉机备耕的场景。该作品意在( )
A.反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推广
B.说明农业劳作方式的全面变革
C.展示中国农业设施的突破性发展
D.宣传人民群众勤奋劳动的精神
解析:D 由木刻画的主题《备耕》以及图中拖拉机手在维护拖拉机备耕可知,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勤奋劳动的精神,故选D项。
9.读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据此可推知( )
A.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B.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改变
C.西方国家放弃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苏两国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解析:A 据材料“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951年相比,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中苏联、东欧国家的比重下降,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比重上升,这体现出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的国家的往来增多,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外贸易比重变化,无法体现西方国家放弃对华的敌视政策和中苏两国关系已经完全破裂,排除C、D两项。
[素养提升练]
10.(2022·湖北卷,9)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
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解析:D 题干反映1960年科研经费增加,科技人员占比提高,体现了科研力量的增强,结合1956—1966年十年探索的时代背景可知,直接原因是两个五年计划实施,故选D项。
11.(2021·广东卷,10)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A.扩宽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解析:A 在冷战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我国在临近港澳、有着悠久对外贸易历史的广州创办广交会,这一举动扩宽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故选A项;1957年中苏关系处于恶化状态,排除B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实践探索阶段,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而材料时间是“1957年”,故排除D项。
12.(2021·天津卷,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解析:B 材料反映了1962年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职工待遇改善、劳动生产率提高等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材料所述数据变化反映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重要成果,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C、D两项是在1978年后,排除。
13.(2020·江苏卷,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解析:C 由“1964年”可知,该宣传画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情况。由宣传画上“跟前辈学习 把青春献给农业”的文字可知,其旨在宣传发动民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合作化运动发生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题干时间“1964年”不符,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4.(2022·北京卷,17)[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年)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第一个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吸取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新形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第二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撰写了《论十大关系》。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