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1 12:5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蝉》《贝壳》
二中 钟晓丹
知识与能力: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大自然中有太多的生命让我们感动不已!植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淤泥中的夏荷,竟能出于淤泥而纤尘不染;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耀眼的光芒;贫瘠的沙漠中竟能有如此灿烂的生命;幼嫩的小草竟能拥有海一样浩瀚的气势;枝头轻吟的小鸟,雨后潮涌般的春笋,夏日里知知不休的鸣蝉,海边精美的贝壳……这无数弱小而美丽的生命,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其中的两个弱小的生灵,去聆听他们的生命最强音。
二、作者简介:
《蝉》选自《承教小记》,小思;席慕容,生于1943年,台湾女诗人。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ɡ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短暂(zàn) 颤(chàn)动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 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全班齐读。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蝉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呢?
2、在读《贝壳》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作者对贝壳是种怎样的感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虽然是一篇小的哲理散文,但是文章的结构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文中是一条非常鲜明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感情变化。
作者对蝉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目光首先停留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首先作者表达了对蝉的一种什么感受?
一个字来概括。对是“烦”。烦它什么呢?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知不休的叫声”。就在我们记忆中涌现知知不休的叫声出现的时候,并试图带着这种感觉读到结尾时,却发现作者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对蝉的情是什么呢?用一个词概括,对了,是宽恕。从哪里能看出来呢?“忘却恼人的聒聒”。
为什么作者的感情会发生变化呢?(整理出下面的板书)
知知不休的叫声 抑
↓烦
蝉 特殊的生命经历
↓思考
忘却恼人的聒聒
↓宽恕 扬
3、在对蝉的独特的生命经历的思考,似乎让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看清了作者要讲述道理,能够看出文章的主旨,那么《蝉》主旨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一些标志性的句子。
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3、大家读完《贝壳》了,贝壳的主旨又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贝壳》。作者刚刚拿到手上的时候,觉得贝壳是什么?
然后作者由贝壳联想到了什么?由贝壳里的生命又想到了什么?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整理出下面的板书)
艺术品、宝贝            喜爱 贝壳
脆弱卑微的生命           赞叹
贝壳    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我”自己
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立志 人生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贝壳》一 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二、合作理解,讨论回答
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厂进来。言少而意浓。
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三、学习感悟,归纳小结。
今天这两篇短文,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的贝壳这些细小的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从而引起了我们对生命的意义的追问和思索,让我们明白了,人不仅应该珍惜生命,而且应尽自己所能让生命活得更精彩的人生哲理。
教学反思:
在前文所述的两个最喜爱的句子欣赏中,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生赞叹贝壳的坚韧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暂,有的赞美平凡的伟大,不一而足,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肯定,也
许教参给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对培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却是弊大于利。通过《贝壳》的教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构建课堂教学的多元,把师生的平等的关系展示出来,走出技术设计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