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6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6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1 12: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圩初级中学 九 年级 语文 下册导学案
课 题 26.《庄子》二则 主备人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学习重点 1.文言词语的积累。2.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学习难点 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新课导引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代表。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知识超市 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央之帝为浑沌。(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混沌:神话传说中管理中央的大帝,面孔浑圆,无耳目口鼻。古人把天地未开辟前的状态也称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友好。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 [时:常常,时常。谋:商量。德:恩,恩情。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以视、听、食、息:用来看(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此独无有:惟独浑沌没有七窍。]旦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 [日:每天。] (①如何理解《浑沌之死》 ) 【句段分析】第一层(第1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倏”与“忽”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庄子用这两个字做神的名字,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浑沌”是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答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倏”“忽”本是好意,但“浑沌”的生命之门就在于它的不开窍,给它开七窍,所以七日而死。 “倏”“忽”的做法违背了事物的规律,所以好心办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鸡已乎 ”(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 ”) [为:给。已:停止,训练完毕。] 【句段分析】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方:正。恃:凭着,依靠。] 【句段分析】“虚骄而恃气”是鸡缺乏训练的表现。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影。”(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犹:仍然。应:作出反应。晌: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句段分析】“犹应响影”说明鸡还受到外界的影响,内功不足。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浦予说:“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疾视:怒目而视。] 【句段分析】第二部分:故事的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十日又问。曰:“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纪消子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几:几乎,差不多。无变:没有反应了。] 望之,似木鸡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宣王去看斗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就逃走了。) [德:指精神。异:别的。应:应战。反走:转身逃跑。] (②如何理解《呆若木鸡》一文 ③你知道《庄子》一书中有哪些流传至今的成语 ) 【句段分析】第三部分: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鸡”。 答案速查 ①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说明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自然万物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做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②庄子在本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为“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的批判,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行到家,便能百战不殆。 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③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当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课堂检测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子知之乎 夫窿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鉴赏要点 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视功名利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 问题探究1.从“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可以看出惠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2.在庄子讲的故事中,两只鸟分别代表谁 体会庄子以鸟比人的原因。参考答案:1.惠子是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 2.鹩鹄(即凤凰)是庄子,鸱(即猫头鹰)是惠子。 据说凤凰只落在梧桐树上,所以凤凰也就指代高贵有才能的人,而梧桐树则指代适合它的位置。庄子用这样的比方还是为了说明宰相之位并不是他心中的“梧桐树”,同时也嘲讽了惠子有如猫头鹰一样贪恋腐肉怕别人抢的丑态。这样比直陈其意更生动。
体验中考 综合性学习。 音乐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情感共鸣。生活中跳动着各色音符,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1)~(3)题。 (1)某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喜好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调查统计表喜欢曲类革命歌曲民歌流行歌曲人数11人18人71人 (2)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是晚会主持人,请你参考示例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 参考示例:歌曲《我和你》与《中国话》的串台词 “我和你”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着一样的黄皮肤,说着一样的“中国话”。请欣赏独唱《中国话》。 (3)不少同学喜欢边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边读书做作业,这个现象引起同学们的热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班级为此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不超过60) 解析 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题。第(1)题要认真读表,仔细观察,注意其构成,思考其含义,做好归纳概括。第(2)题写串台词考的是写作能力,要根据两首歌曲的内容,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语意要连贯,语言要顺畅。第(3)题阐述观点要旗帜鲜明,陈述理由要言之有据,能说服人、打动人。【答案】 (1)示例一: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远比喜欢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歌曲和民歌的学生多。示例二:喜欢革命歌曲和民歌的学生比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少得多。 示例三: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更多(喜欢革命歌曲和民歌的学生更少)。 (2)示例:“朋友”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当你遭遇挫折时,朋友会告诉你,阳光总在风雨后。请欣赏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3)示例一:支持。有人做过实验,听音乐的植物生长得更好。事实上,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示例二:反对。一心不能二用,音乐容易让人分心,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注意力必定不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示例三: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有的人听音乐会分心,有的人听音乐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一概而论。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