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说教材分析
说学情,说学习目标
说学习重、难点
说学习策略
说学习过程
一
三
四
五
二
说反思
六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 这一内容通常安排在中高年级,是学生在学面图形之后,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为后续学习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大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等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抽象概括仍存在困难。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升。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对它们的外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前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为认识立体图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空间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和直观的操作。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比较和分类,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几何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可能存在困难。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动手操作的活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当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时,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说学情
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三、说学习重难点
难 点
重 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策略
生活中抽象图形:图形认识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本课从具体情境引入,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活动中认识图形:结合已有经验,借助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明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1
2
3
探索中感受关系: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长方体纸盒的面的长度和宽度,棱的长度,观察面和棱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如何引导学生概括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概念及特征?
如何突破自主认识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及特征
思考一
思考二
思考三
五、说教学过程
如何突破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思考四
思考五
学以致用与收获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激发他们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并摸一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思考一: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长方体纸盒的面的长度和宽度,棱的长度,观察面和棱的特点。
-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思考二:如何引导学生概括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概念及特征?
棱:面与面相交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棱:面与面相交的线段
面
-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思考二:如何引导学生概括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概念及特征?
(1)长方体有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个顶点。
6
每个面是长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
思考三:如何突破自主认识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及特征?
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 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然后小组交流。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思考三:如何突破自主认识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及特征?
- 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然后小组交流。
正方体有 6 个面,6 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有 12 条棱,12 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有 8 个顶点。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思考四:如何突破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名称 相 同点 不同点
长方体 都有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 6 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
正方体
6 个面都是正方形,6 个面完全相同;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思考五:如何学以致用与小结
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并说明理由。
2 . 给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数据,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棱长总和。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及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的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等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本节课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条理化的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说反思
我在课堂上展示了大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模型,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触摸等方式,亲身感受它们的特征,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直观的表象,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比较、测量和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教学中,我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对比,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不足之处
对个别学生关注不足教学节奏把控不够精准. 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改进措施
今后在教学中,我要更加留意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课后作业
1.让学生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记录下来。
2.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练习题。
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特征的理解,加强记忆
谢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