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要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提问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单元四篇课文呈梯度式前进,逐步达成单元目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让学生学会从课文的局部或整体提出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达成前篇课文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扩大提问范围,拓宽阅读思维。
关注体裁特征:《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有趣的科学小品文。在传统教学中,科学小品文的学习更加注重内容的解析、说明方法的习得、语言的体会等方面,而本篇课文则更加注重在学生已有的大胆提问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深入思考,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关注策略指导:提问策略单元在编排和教学中更加注重提问策略的教授和指导。提问策略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必要,为此教师应在充分保护学生提问热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
关注学法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导语、批注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借助问题清单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同时,提问策略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让提问策略的学习和应用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弄”等15个字,会写“蚊子、灵巧”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难点)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弄”等15个字,会写“蚊子、灵巧”等12个词语。
2.发现提问的不同角度,分类整理问题清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我们知道了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或全文提问。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用提问的方法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板书:夜间飞行的秘密)
过渡:本课题目为“夜间飞行的秘密”,那么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随文画出易错字词。
2.学写字。重点强调“横”的写法。
三、整体感知,学习新的提问角度,整理问题清单
1.明确学习任务: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结合上一课学到的提问方法,边读课文边作好批注,整理一份问题清单。
(3)发现不同的提问角度,试着给问题分类。
2.全班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人们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2)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一起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这位同学的提问很有意思,读到课文内容时有提问,读完全文时有提问,提问伴随整个阅读过程。②这位同学提到“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这让我想到了,提问不仅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本身,还可以是对课文以外相关情境的思考。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尝试批注新问题吧!(板书:多角度提问)
(3)相信大家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小组交流,整理一份小组问题清单。
(4)试着给问题分类。
我们先来看课后第二题中的小组问题清单,这份问题清单分别选取了哪三个角度提问呢?
①第一个问题“无线电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无线电”和“超声波”是来自课文中的两种事物,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板书:内容)
②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作者写作时,为什么详细写第一次试验,而简略介绍后两次实验。
小结:这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来的。因此,针对课文的“写法”,我们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板书:写法)
③第三个问题“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这样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想生活经验提出的。
小结: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示,提出自己的问题。(板书:启示)
④总结:阅读时,我们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和启示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出问题。
(5)根据发现的不同提问角度,继续提问。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将问题分类汇总,整理一份全班问题清单。
五、课堂小结与演练
1.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了新的提问角度,分类汇总了提出的问题。下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深入理解课文。2.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集体研讨,深入理解课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整理了全班问题清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清单中的问题。
1.问题一: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这个问题是根据哪些段落提出来的?(4-7自然段)阅读并勾画关键词,完成表格。
次数 目的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一次 蝙蝠夜行是否依靠眼睛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行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 蝙蝠夜行是否依靠耳朵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蝙蝠夜行是否依靠嘴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与嘴有关
小结: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2.问题二: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1)阅读第8自然段,结合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说飞机安全夜航的原理。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2)对比蝙蝠和飞机夜间飞行的原理,你有什么发现呢?
观察蝙蝠飞行原理的动画导图,对照雷达动画导图,思考后交流。
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 天线 ) ( 嘴 )
雷达的 (无线电波) 相当于蝙蝠的 ( 超声波 )
(荧光屏 ) ( 耳朵 )
3.问题三: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抓住关键语句“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体会蝙蝠到处乱撞和苍蝇到处乱窜的相似之处。
4.问题四: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老师参照第一次实验,把后两次实验具体写了出来,同学们对比读一读,交流感受:
科学家做了第二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科学家做了第三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由于后两次实验只是分别把第一次实验中的“蒙住眼睛”变成了“塞上耳朵”“封住嘴”,其他条件并未改变,如果再把后两次实验具体地写出来,就会显得重复、啰唆。作者这样写,可以使表达更简洁。
5.问题五: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
预设: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清洗机……
6.问题六: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出示相关资料。
7.引导学生课后通过多种方式,借助学习资料,自行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及时巩固,迁移运用
阅读课后第三题,练习从不同角度提问。
1.默读《它们是茎,还是根?》,边读边写下自己的问题。
2.小组汇报。
读到_____________,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这是从______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_______这个问题,我从______得到了解决,我的想法是__________。
三、归纳学习方法,了解仿生学,布置作业
1.总结方法: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然后借助问题理解课文,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发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与表达,还从课文中受到启示,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科普文的乐趣。(板书:深入思考)
(设计意图:提问意识的培养和提问方法的掌握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此环节旨在让多角度提问的方法帮助到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2.结构梳理。
3.拓展仿生学相关资料。
4.课堂演练。
5.布置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超声波的知识。
(2)搜集更多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整理成册,分享给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学反思】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基本做到了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有力“抓手”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学习方向,关注教材中的“课文导语”“旁批”以及“课后习题”等模块。但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还应加以调整,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讨论和思考。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根在思,精于问,贵以真,把握这几点,提问策略的教与学才有了精髓。
多角度提问
深入思考
内容
写法
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