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商鞅南门立木1_语文S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商鞅南门立木1_语文S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1 15:36: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商鞅南门立门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并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原因,体会商鞅身为一位改革家的胆识与魄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品析人们的表现,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原因。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4)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2)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商鞅南立门木的用意。
2、难点:体会人们的心理及商鞅的品质。
3、关键:读议结合,以读促悟,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读通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有关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教师导言:古人孟子曾说过“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规矩、不成方圆。”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个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夺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立门木》。
2、板书课题:商鞅南立门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引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并初步认识了文中的主要人物,既培养了学生的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为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1)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2)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
①字音方面。
“葫芦”:前一个音节的声母是“h”,后一个音节要读轻声。
“便宜”:其中“便”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ián”,后面的“宜”读轻声。
“嘟囔”:后面的“囔”既是鼻音“n”又是轻声。
②字形方面。
“孝”:与“老”子比较识记,下方是一个“子”字。
③理解词语。
冥思苦想:深沉的思考。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很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惹是生非:招惹是非,引起麻烦或争端。
嘟囔:连续不断的自言自语。
郑重:严肃认真。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
5、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诵课文的要求。
6、通过初读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1)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中指的是: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
(2)教师追问:商鞅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的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3)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与第15自然段内容,加深认识。
7、动笔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条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并借机推行新法。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这一事件的意义。
(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以读诵文本;并通过理解课题,分段概括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条理)
三、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
2、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商鞅被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的成功,商鞅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派人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大木柱,下令能将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赏其十两黄金。围观者成千上万,但没有一人上前搬动。第二天,商鞅将赏金改为五十两,终于有一个小伙子抱着试探的心理,扛起大木柱走到了北门,后来他果真得到了商鞅奖赏的五十两黄金。商鞅并借机向大家提出推行新法。商鞅这一“立木取信”的故事不但为朝廷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也为新法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串联的方法,或将各部分的大意连接起来的办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使故事的情节与人物的表现了然于心,为下一步的品析做好准备)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从中受到诚信教育,并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
教具准备
摘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导言: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立木取信)
3.理解词语“立木取信”:指的是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导入学文: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复习旧知,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再次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为品析细节打好基础。而从文中提取“立木取信”这一词语加以理解,则直奔文章的中心,为下一环节的讨论做好铺垫)
二、品析细节,深入理解
1.教师出示话题一:在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着哪些困难呢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2)指名解答,全班交流。
①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
(教师适当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当时旧贵族养尊处优,担心变法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而反对变法)
②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理解“不相信……真心实意……”,体会老百姓对秦孝公、对朝廷不信任。认为朝廷要进行改革只是形式而已,是不会真的加以改革的)
(3)教师小结:毛主席曾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过“群众是基础”.虽然秦孝公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想做任何事情都是难以实现的。对于变法,虽然有一些贵族也是持反对意见,但相对来说,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才是最致命的。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话题二: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找句子写批注。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评议、补充。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教师适当点评,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语句加以理解、品析)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
a.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耍人玩儿的。”)
b.议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对朝廷挂出的告示不信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告示中所说的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是不可能的,朝廷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让老百姓去做,这只是朝廷在耍人玩儿罢了)
c.读读句子,读出老百姓对朝廷的极度不信任。
②“从围观的人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a.了解小伙子的表现:“走出、挽起、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嘟囔”,感受小伙子行动的干脆、麻利。
b.理解小伙子的用意:“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从小伙子的语言,体会他此番扛木行动只是为了试探或考验商鞅是否说话算数,而不是冲着赏金而来)
c.讨论: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人们对朝廷并不信任,对商鞅挂出的告示充满猜疑,哪怕面对十两黄金、甚至五十两黄金的诱惑既不心动也不行动,更有胆小怕事之人认为其中藏有是非偷偷溜走,只有这位胆大的小伙子挺身而出去扛木柱,想试探这位新来的左庶长是否讲诚信)
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小伙子行动的果断,以及言语中试探与挑战的语气。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a.理解词语“喜笑颜开”,从小伙子的表情体会其高兴的心理。
b.议议: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联系上文中小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言行.体会此时的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赏金而高兴,更值得他高兴的是,商鞅兑现了告示中的承诺,让他感受到这位左庶长是一个言
而有信,说话算数,讲求诚信之人.以后朝廷中就有了值得老百姓信任的官员了)
c.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小伙子内心的喜悦。
(4)教师小结:从人们对告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到成百上千的围观者只围观不行动,再到小伙子的挺身试探,这些对人物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的刻画,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变,朝廷要进行变法改革,能真正成功吗 (生齐答:不能)
3.教师出示话题三:课文学到这里。你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 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1)学生独立思考,做好发言准备。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体会商鞅“立木取信”的重大意义。
①“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
a.理解: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是保证变法成功的根本。
b.体会:商鞅南门立木兑现承诺,奖赏扛木者的举动,为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树立了榜样。 ’
c.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想象: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商鞅“立木守信”这件事后,又会议论纷纷些什么呢
(学生用“有的说……有的说……”的句式想象人们的言论)
b.理解:“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意思是:这件事使人们改变了对朝廷的看法,增进了人们对朝廷的信任。
c.体会:商鞅“立木取信”的意义: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理解:“坚实的基础”指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朝廷的信任,商鞅南门立木守信的举动使人们感受到朝廷是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从而督促老百姓们要自觉遵守新法,按新法办事,否则将受到新法的制裁。
e.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围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大话题,整合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通过读读、说说、议议,了解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体会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的心理,从而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取信”的重大意义。如此反复品析、诵读,使学生真正读透文本,对文中的事件与人物有了深刻和准确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1.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3.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不仅一个朝廷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我们每个人也都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德,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础。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表现老百姓不信任朝廷的语句。
2.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6 商鞅南门立木
人 们 小伙子
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一边走,一边嘟囔
眼观手不动 领赏喜笑颜开
树立诚信形象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