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认识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核心概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关键问题: 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及意义有哪些
[重要概念]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
[教材史料]
1.阅读教材第一目及“历史纵横”,分析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的原因。
思路引导: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精准扶贫方略的科学性。
2.阅读教材第二目“历史纵横”,分析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进展的意义。
思路引导:为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法治平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思考点: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绝对贫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
思路引导:有利于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思考点: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谈一谈中国为什么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思路引导: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近代的民族民主解放斗争,让中国人民对和平安定更为珍视。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历史潮流和国家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主题学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任务一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二目,完成填空)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含义:“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底线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历程 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2020年,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
2021年,取得全面胜利
意义 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3)意义: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领域 表现
经济 实力 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科学 技术 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研发经费增加、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人民 生活 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续 表
领域 表现
国防 军队 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任务二 合作探究
材料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 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充分显现,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持久动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广阔的新愿景、带来更加美好的新期待。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
2022年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结论] (1)科技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创新企业等不断增加;基础研究与尖端科技研发并举。
(2)科技创新促进中国物质文明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成果惠及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检测反馈]
2022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开幕。期间,一系列“高、精、特、专”展品集中亮相,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航空航天产品首发首秀,精彩纷呈,成效显著。材料表明我国( )
A.科技创新不断发展 B.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C.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A 据材料“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航空航天产品首发首秀”可知,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故选A项;国民经济涉及各行各业构成的各个经济部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不能得出“综合国力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二、风险应对与对外交往
任务一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三、四目,完成填空)
1.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1)2018年以来,我国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国际上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我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2)稳定香港秩序:2020年6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开展了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4)面对新冠疫情,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伟大抗疫精神。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①背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②提出: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③含义: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④旗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⑤主线: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
⑥目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过程:2013年3月,提出;2015年9月,全面阐述其内涵;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②影响: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4)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5)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任务二 合作探究
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
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而做出的努力。
[结论] (1)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检测反馈]
中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共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万余人次,参与多项维和行动。由此可知,中国( )
A.成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参与者
B.立足于反对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
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
D.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解析:C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遣维和人员进行维和行动是对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的肯定与支持,这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故选C项;维和行动是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国际新秩序”,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恐怖主义”,排除B项;中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D项。
[知识框架]
1.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最终使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最能印证中国共产党坚持( )
A.中国道路 B.统一战线
C.胸怀天下 D.人民至上
解析:D 据材料可知党通过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和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贫困问题,这体现了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故选D项。
2.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充分说明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D.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明显
解析:A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选A项;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体现在国际地位和发挥大国作用等方面,材料不涉及体现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与应对风险挑战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高质量发展”无关,排除D项。
3.2020年,我国再次完成珠峰测试,“嫦娥五号”探月,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8年的16%上升到17%左右。这些成就说明我国( )
A.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
D.创新能力领先世界
解析:B 据材料可知,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科学技术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这说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B项正确;解放军整体实力和经济竞争力都属于综合国力的范畴,排除A、C两项;没有同其他国家对比,无法得出“创新能力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
4.据下表可知,新时代的中国( )
时间 (2018年) 名称 主旋律 主旨演讲
4月8日— 11日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改革 开放 《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6月9日— 10日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弘扬“上 海精神” 《弘扬“上海精神” 构建命运共同体》
9月3日— 4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一带 一路” 《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
11月5日— 10日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市场 开放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A.已经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
C.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D.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解析:C 据表格内容可知,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丝路国家共同发展,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建设良好的国际秩序,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故选C项;据表格内容可知,新时代以中国为主体承办了许多国际活动,发挥中国力量,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和谐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因此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说法不能概括表格内容,排除A项;上述活动中既有对周边国家的举措,也有对非洲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B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表格中的活动都是以中国为主体承办的国际活动,与联合国无关,排除D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摘编自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大众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奇妙新体验。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方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资源超过140TB(1TB=1 024GB)。
——摘编自何雅君、温晓《“十八大”以来我国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八大之后公共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1)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视野具有全新性;理念、思想、战略具有开创性。
(2)原因:高科技的运用;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推动。
影响:健全了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感染力;丰富了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