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6 19: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
课题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其词风的特点;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2.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3.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为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倒数第二课,相当于对是对前几课的一个总结性的课,它属于文化类。本课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二者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教学重点 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 宋元繁荣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讨论归纳法、自主探究法、讲述法、漫画分析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课件
学科思政
新授课基本流程:预学导学、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调整
预学导学 完成预习导学单 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并完成导学单,达到整体了解本节课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材料辅助理解瓦子和勾栏的关系。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融合,感悟古诗中的节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感知宋词之韵味,体会苏词、李词、辛词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学会用表格方式总结历史知识的技能。 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生成问题】(观看视频3D版《清明上河图》)问题: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回答:你从视频当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宋朝?请3位同学来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答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过渡,导入新课:一卷《清明上河图》汇尽了一座都市的万千景象,社会的繁荣催生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高峰的到来,那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承袭晚唐五代遗风,不断推陈出新,既有“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苍凉悲壮,又有“沙场秋点兵”的激昂豪迈,亦有暖日晴风出破冻的婉约清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宋朝,完成一次跨越千年的探险……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目标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创设情景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结交了一位友人钱多多……你会带他去哪些城市游玩?学生回答: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2.创设情境:你要带朋友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玩,应该去哪 为什么 学生回答: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元宵节时有皇家乐队演奏。3.创设情境:你的朋友想去既可以娱乐又可以购物的地方玩,你还可以推荐他去哪里?学生回答:①瓦子: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②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赏析《清明上河图》,由细节现繁华4.当堂检测: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 A. 政权并立,民族融合 B. 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 C.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D. 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5.杂剧:①形成:宋代②发展:元朝,在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南北统一后,传入南方。③内容: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6.创设情境:你可以给你的朋友介绍哪些传统节日?(展示与节日相关的诗词,由学生猜测是中国哪一传统节日。}7.知识拓展:你还知道哪一些有关与描述传统节日的诗句?8.过渡:你和友人一起去郊外游玩,遇上林子里有一群文人……他们在做什么?原来他们在饮茶作词。目标二:宋词和元曲(一)宋词:宋代主要文学成就——词1.材料展示:展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词,通过诵读感受其风格如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2.完成表格3.自主学习展示:①含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②发展:唐朝出现,宋朝时成为主要文学形式之一。③词牌: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④风格特点:风格多样、内容广泛。(二)元曲:1.自主学习:①元曲的组成:元杂剧、散曲和南戏。②杂剧是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的艺术。③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④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为《窦娥冤》⑤牛刀小试: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 苏轼 B. 关汉卿 C. 汤显祖 D. 辛弃疾目标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展示图片:比较记忆:对比《资治通鉴》和《史记》,完成表格,加深记忆。3.合作探究: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结合材料思考,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材料一:(开封)入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华录序》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社会市民阶层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阶层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需求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土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摘自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答: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文化发展奠定经济基础;②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多样③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促进文化繁荣4.过渡:感受了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体会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你和钱多多回到2023,看到了一些现象……出示图片5.合作探究:我们该如何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答:①加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②要有爱国之心,爱自己的祖国,坚定文化自信;③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回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学生借助图片理解瓦子和勾栏的含义。学生阅读材料后,根据材料的内容并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分析回答上述问题。通过诵读感受3位词人的风格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学生系统的把握教材知识,绘制表格。学会把知识系统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总结归纳 一起总结本课内容,提高认知。 要求学生对本课知识形成整体认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