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与前提
一、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随笔的相关知识。
2、阅读文章,结合情境,绘制思维导图,填写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3、.学习提问式批注法,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体会作者的“学习之道”。
4、联系实际,认识阅读经典对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学习提问式批注法,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体会作者的“学习之道”。
三、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认识阅读经典对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
批注提问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任务情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为推动全民阅读新热潮,我校拟组织“世界读书日,读名家经典”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学习有效的读书方法,感悟正确的读书观。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经典篇目是黑塞的读书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
一、阅读全文,绘课文导图
学校拟向大家推荐的第一个阅读方法,就是绘制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在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请你阅读课文,梳理段落大意,制作课文的思维导图。
二、填写表格,梳理读书经历
学校拟向大家推荐的第二个阅读方法,就是表格梳理法。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以及读书过程中的想法、书籍对他的影响,探寻名家读书印记。
三、理解阅读,写提问批注
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读书“四问”。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读书的前提是什么?
读什么样的书?
怎样读书?
2、学校拟向大家推荐的第三个阅读方法,就是提问批注法。请同学们通过自主阅读,研读读书“四问”的重点语句,对疑难处进行自我提问,从而深入思考,做好批注。
提示:运用提问批注法,学会在矛盾处批注、把握论证方法、理解重要概念、联系当下时代、辩证分析等。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段: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思考】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第二段:“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我的提问】这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强调了什么内容?
读书的前提是什么
第四段:“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人性和人格。”
【我的提问】“可教养的客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读什么书?
第二段: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我的提问】中学生到底应该多读网络流行文学还是世界文学呢?
怎样读书?
第三段:
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我的提问】当今社会,太多人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才去读书,太过功利变成一种义务而非真正的爱,我应该怎么做?
第八段:“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我的提问】开卷有益为何却说“读得太多可能有害”呢?
第八段: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我的提问】“自己的价值”指的是什么?“杰作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要怎样才算是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呢?
小结:读书“四问”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真正的修养
读书的前提是什么? 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追求
读什么样的书? 读世界文学、读杰作
怎样读书?
1、以兴趣为出发点去读书,从自己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
2、读经典不在多,而在于精读,深入探究。怀着敬重的心去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
主旨归纳
文章讲述的是读书的目的和前提,读书的目的是获得教养,读书的前提是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本文主要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作业: 黑塞认为读书“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对于世界文学经典,有人认为要“重复阅读”,要“精”读;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要“泛”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请撰写一篇辩论稿。(共24张PPT)
《诗经·周南》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目的和前提
黑塞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随笔的相关知识。
阅读文章,结合情境,绘制思维导图,填写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学习提问式批注法,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体会作者的“学习之道”。
联系实际,认识阅读经典对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评价】德国作家、诗人。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简历】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作品】 《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其中《荒原狼》于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认识文体 随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为推动全民阅读新热潮,我校拟组织“世界读书日,读名家经典”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学习有效的读书方法,感悟正确的读书观。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经典篇目是黑塞的读书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
一、阅读全文,绘课文导图
学校拟向大家推荐的第一个阅读方法,就是绘制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在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请你阅读课文,梳理段落大意,制作课文的思维导图。
一、读书的目的(1-2)
二、读书的前提
(3-7)
三、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阅读杰作(8)
段1: 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段2: 获得重要途径之一
——研读世界文学
段3: 认识自己,凭爱好读书
段4: 读书前提: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追求
段5—7: 自己读书经历为例证明
二、填写表格,梳理读书经历
学校拟向大家推荐的第二个阅读方法,就是表格梳理法。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以及读书过程中的想法、书籍对他的影响,探寻名家读书印记。
书籍名称或类型 读书的过程或想法 书籍对他的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
《一千零一夜》
灰色的的大海立也可以捞到珍珠
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巴尔扎克的小说
曾经期待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事,却失落于详细的财务状况;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独特的价值。
读书要认清自我,过去的自己读不了,现在的自己放不下。
《老子》《论语》《庄子》《孟子》《吕氏春秋》《中国民间童话》、中国抒情诗歌和通俗小说
通过父亲的指点,开始阅读《老子》,并逐渐从转译本到德译本,从《老子》到各种中国文学的书籍。
体会到了中国精神对于今日欧洲的意义。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令人振奋和感动。
三、理解阅读,写提问批注
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读书“四问”。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读书的前提是什么?
读什么样的书?
怎样读书?
三、理解阅读,写提问批注
2.学校拟向大家推荐的第三个阅读方法,就是提问批注法。请同学们通过自主阅读,研读读书“四问”的重点语句,对疑难处进行自我提问,从而深入思考,做好批注。
提示:运用提问批注法,学会在矛盾处批注、把握论证方法、理解重要概念、联系当下时代、辩证分析等。
第1段: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批注法一:学会在矛盾处批注
【思考】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批注】“不追求具体目的”,即抛弃狭隘功利目的;真正修养注重“精神与心灵的自觉完善”,即注重寻找生活意义,享受生活的幸福。
第二段:“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批注法二:把握论证方法
【我的提问】这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强调了什么内容?
【我的思考】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指出读书的重大意义。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假的慰藉”。
请思考本课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经典著作对比,突出中国经典著作让“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获得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性行为。
第四段:“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人性和人格。”
批注法三:理解重要概念
【我的提问】“可教养的客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我的思考】作者认为真正的读书是以人格追求为前提,是“心的教养”,是“爱的阅读”。“可教养的客体”,要求读者自身要具备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否则未必能获得教养。真正的读书需要情感、生命参与。
第2段: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批注法四:联系当下时代思考
【我的提问】中学生到底应该多读网络流行文学还是世界文学呢?
【我的思考】网络流行文学内容刺激,可读性强,注重个性自由表达,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消遣快乐。但世界文学经时间筛选洗礼,蕴含作家和思想家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是他们艺术、思想的结晶。读世界文学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民族、其他文明,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正如作者黑塞,一直感恩中国文化对他的滋养。他在书房专设“中国角”,收藏中国图书,称之为“美丽、和平、幸福的角落”。他曾说:“我绝未料想到,竟有如此奇妙的中国文学,如此特殊的中国人和中国精神。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和精神避难所。”因此,青少年应当在读书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阅读经典,与先贤对话。我们要读杰作,特别是阅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
批注法四
联系当下时代思考
第三段: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我的提问】当今社会,太多人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才去读书,太过功利变成一种义务而非真正的爱,我应该怎么做?
【我的思考】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去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热爱,成为自然而然的精神需求,成为自己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钟爱的书籍,本身便是很喜悦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将大大鼓励一个孩子独立发现的勇气和兴趣。
批注法五
辩证分析
第八段:“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我的提问】开卷有益为何却说“读得太多可能有害”呢?
【我的思考】北大温儒敏教授一直鼓励“海量阅读”“连滚带爬”地读,这句话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味地死读书,只知机械照搬,不思考,不应用,那么就不会获得鲜活智慧,也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是有害的。阅读杰作,要深耕精读,否则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
批注法六
理解重要字词
第八段: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我的提问】“自己的价值”指的是什么?“杰作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要怎样才算是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呢?
【我的思考】怀敬重之心,端正阅读的态度。“自己的价值”是阅读杰作的态度。“杰作的真正价值”就是指杰作的伟大之处。要有正确的阅读的态度,要读杰作,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进行爱的阅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
小结:读书“四问”
怎样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真正的修养
读书的前提是什么?
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追求
读什么样的书?
读世界文学、读杰作
1.以兴趣为出发点去读书,从自己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
2.读经典不在多,而在于精读,深入探究。怀着敬重的心去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
文章讲述的是读书的目的和前提,读书的目的是获得教养,读书的前提是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本文主要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作业
黑塞认为读书“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对于世界文学经典,有人认为要“重复阅读”,要“精”读;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要“泛”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请撰写一篇辩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