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李 煜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
思维发展和提升: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和理解: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任务情境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这样一位诗人倾尽内心的愁绪,最终创作出生命的绝唱,令人动容,吟咏至今。学校诗社拟推出李煜诗集专刊——《看千古词帝,咏生命绝唱》,深入解读李煜的《虞美人》,理解千古词帝的愁情。学校诗社特邀请同学参与此次的征集活动。
活动引领:要想做出更深刻、全面的作品解读,需要我们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成就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看千古词帝,咏生命绝唱》刊物前言需要我们撰写诗人相关内容的介绍。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
一、知人论世,走近千古词帝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作为后主的李煜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作为文人的李煜
词牌来源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唐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创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祖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虞美人》被称为千古绝唱。《看千古词帝,咏生命绝唱》的第一章将重点向大家讲述如何更好地读出《虞美人》的诗韵,欢迎同学们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投稿。
二、吟咏诗韵,千古绝唱
1.把握节奏,寻找词眼: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愁” 把握感情基调:低沉、哀伤、凄绝。
2.通过不同颜色标注需要轻读、重读、低沉的字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 煜
轻读
重读
低沉
刊物的第二章将重点阐述“如何写愁”,邀请同学们从诗中的三组对比、名句赏析等多角度进行解读。
三、如何写愁,聚焦解读
第一组对比
1.聚焦对比,深入探讨“愁”的内涵。
“春花秋月”是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而“往事”则是人世间短暂无常的。
两者千差万别,以宇宙的无限去比较人生的有限,表明了造物主的造化弄人,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以乐景写哀情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甚至是对亡国之君的屈辱,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结合李煜早期作品,了解“往事”:
物质上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
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第二组对比
1.聚焦对比,深入探讨“愁”的内涵。
“小楼东风”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
“故国明月”则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
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与开头照应,这引起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回首故国,只有恨与痛!
第三组对比
1.聚焦对比,深入探讨“愁”的内涵。
“雕栏玉砌”,喻指故国美好事物永恒存在;但是以前那个在这样美好事物前流连忘返的人却已经容颜衰老了。
两者相比,清楚地表露了作者对人生心灰意冷的黯淡心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巨变的
不变的
聚焦对比,深入探讨“愁”的内涵
永恒的“春花秋月”
年年到来的“东风”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今非昔比的“往事”
不堪回首的“故国”
已改的“朱颜”
小结:通过三组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之痛
明确:是不变的外物和巨变的人事,是永恒与短暂。对比中,李煜写出了人类共有的生存之愁、生命之悲。叶嘉莹先生说,李煜是“以一己回首故国之悲,写出了千古人世的无常之痛”,“把全天下人都‘一网打尽’”。
这三组对比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
作者运用比喻和设问。用春水来比喻愁,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名季节的词语,又将抽象感情具体化:愁思像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把握“愁”与春水的相似之处:春水丰沛,愁情也内涵丰富;春水恣肆,愁情也如此强烈;春水东去永不停歇,愁情也无穷无尽。
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夸张,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2.聚焦千古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为什么?
下列名句分别写出“愁”的什么特点?共同点是什么?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2.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化抽象的愁为可观可感的实物,生动形象。
愁是中国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成功写愁的名句,虽角度不同,但手法一样高超,都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
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里的“愁”有长短。
秦观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里的“愁”有粗细。
李清照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的“愁”有轻重。
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个比喻,不仅描摹出其闲愁之多,而且赋予愁纷纷扰扰,缠缠绵绵,没完没了的感觉,称得上是形神兼备。
刊物的第三部分将重点讲述“诗人为何而愁”。愁是千百年来人类共有的普遍情感。李煜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否打动了你?请结合愁的内涵,写一段文学短评,深入解读愁情。欢迎来稿!
四、为何而愁,感悟愁情
思考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思家之苦、物是人非之痛。一日离别,故园难回,想象故园景象,“雕栏玉砌”应该,“朱颜”已改,不堪回首,物是人非,时事流逝。
往事之叹。回首往事,不能回到从前,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体现出往事之恋。
亡国之恨。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失去自由尊严的无奈。和安逸生活的留恋,有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
作品展示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在沦为阶下囚徒之后,使中国之五代词有了“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广阔眼界。亦正因于其亡国之恨,使“愁”更富于这种阅世已深而辛酸自知的生命力。李煜之前有人愁,李煜之后亦有人愁,而还看春秋,将“愁”予以特殊生命力却又无丝毫雕琢痕迹的,唯重光耳。李煜之愁则是纯粹的眼泪。他从一国之君到俘虏,落差巨大,所以他的愁比别人来得更加汹涌澎湃。他用至真至纯之笔,将个人情怀升华到与众人情感同频共振的高度——“问君能有几多愁”,这君是李煜,是你,是我,是在这微苦尘世中跋涉的每一个人。只要人类苦难依然存在,李煜之词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千古不朽的作品都是至诚而深情的,从中我们可获得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可以发现最内在的人生价值。他在生命绝望之际,用血泪唱出了最美的歌。也许伟大的词人就是这样,用最简单的词句,用一己之悲欢,道出人类最普遍的情感,触动人类最脆弱的神经,让每一个读者在这里找到寄托,读到自己内心深处也固有的悲欢。
脉络梳理
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
虚写:回忆往事 “不堪回首”
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
时光易逝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
朱颜已改 “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
艺术特色
春花秋月与往事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朱颜的对比
对比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情景交融,春花秋月是乐景,可是抒发的情却是哀情,所以说是乐景写哀情,或者反衬。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艺术特色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是实写,“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是虚写,虚实相生写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物是人非之感。
虚实结合
比喻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写出了愁思之绵长,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无止无休,无法遏止。
比喻
作业:拓展阅读
比较《虞美人》和《浪淘沙》抒发情感的异同。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李 煜
对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
《虞美人》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厌烦和愁绪,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浪淘沙》抒发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比较《虞美人》和《浪淘沙》抒发情感的异同
秦观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品味该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其形象性,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鹊桥仙》一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的词风;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文化传承和理解: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上邪》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乐婉《卜算子》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任务情境
古往今来,许多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我们无比感动。其中,秦观的《鹊桥仙》也成为了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词中那最真挚的爱情观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我们仍需要从秦观的《鹊桥仙》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读懂真正的爱情。因此,我班特开展“我从《鹊桥仙》看真正的爱情观”主题活动。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56个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后因欧阳修在填写此词时,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故名。
牛郎织女传说
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但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则当推北宋秦观的《鹊桥仙》一词了。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之一,词作受苏轼影响,内容多写男女爱情,亦有伤感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创作背景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一 吟诗韵之美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xiān
tiáo
《鹊桥仙》经典咏流传
整体感知
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
下阕:
二 品爱情之深
秦观的《鹊桥仙》为何令人感动?那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啊,有相逢前的急切,有相逢时的欢喜,有别离时的不舍。那情感是多么的真挚啊,《鹊桥仙》需要我们用心去品读,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情。
相逢时
别离时
相逢前
相逢前的急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情景交融,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点出了“云”颇通人性、“星”善解人意,为牛郎织女相逢时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渲染了气氛。
纤:云之轻柔
弄:云之变幻多姿态
恨: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暗度”:点明渡河时间、情景,紧扣“恨”字
“迢迢”:银河辽阔,相距遥远,衬托相思之苦,相见之难
别离时的不舍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比喻,将抽象的“柔情”和“佳期”幻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流露出相思惜别之情。
“柔情”着重写情态,照应“银汉迢迢”,情深似水,水柔似情,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
“佳期”着重写心态,言相会之不易,既见而惊,惊而后喜,喜而翻疑是梦。
细节描写,临别前的依恋、怅惘、无奈、不舍。“归路”就在身后,只是这对情侣不忍也不愿回头一望而已,这又表现了他俩难舍难分的感情。
深入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的爱情观。这样的爱情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启发意义,让我们能够读懂真正的爱情。现开展以“我从《鹊桥仙》看真正的爱情观”为主题的班级讨论活动。
三 悟真爱之理
三、悟真爱之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 明 · 沈际飞
讴歌爱情坚贞,思想超前旷达
悲叹聚少离多,欢娱苦短
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沈祖棻《宋词赏析》
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惠淇源《婉约词》
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读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成才的希望在这里播下种子,一生的事业在这里打下基础,生命的历程在这里开始飞跃。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伟大文学家鲁迅说“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自己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小结本词思路
小结:上阕写相逢,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变化多姿
相思之甚、离别之苦
相见之难
圣洁之至,恩爱至极
小结本词思路
小结:下阙写离别,相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情之绵长
相逢如梦短暂、虚幻
离别之苦
豁达的爱情观
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文笔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主旨概括
《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相会,下片写他们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相结合,起伏跌宕地歌咏了美好的爱情。
作业:请阅读《迢迢牵牛星》,比较《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这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都根据传说,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曲折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手法上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以情动人。
①《迢迢牵牛星》诗写双星别离,表现的是离愁别恨;《鹊桥仙》词却写鹊桥相会,是对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爱情的赞颂。
②《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籍,余味耀永。
③《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虞美人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
思维发展和提升: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和理解: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任务情境: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这样一位诗人倾尽内心的愁绪,最终创作出生命的绝唱,令人动容,吟咏至今。学校诗社拟推出李煜诗集专刊——《看千古词帝,咏生命绝唱》,深入解读李煜的《虞美人》,理解千古词帝的愁情。学校诗社特邀请同学参与此次的征集活动。
一、知人论世,走近千古词帝
活动引领:要想做出更深刻、全面的作品解读,需要我们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成就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看千古词帝,咏生命绝唱》刊物前言需要我们撰写诗人相关内容的介绍。
二、吟咏诗韵,千古绝唱
《虞美人》被称为千古绝唱。《看千古词帝,咏生命绝唱》的第一章将重点向大家讲述如何更好地读出《虞美人》的诗韵,欢迎同学们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投稿。
1、把握节奏,寻找词眼:
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愁” 把握感情基调:低沉、哀伤、凄绝。
通过不同颜色标注需要轻读、重读、低沉的字词。
三、如何写愁,聚焦解读
刊物的第二章将重点阐述“如何写愁”,邀请同学们从诗中的三组对比、名句赏析等多角度进行解读。
聚焦对比,深入探讨“愁”的内涵。
第一组对比:春花秋月——往事
第二组对比: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第三组对比:雕栏玉砌——朱颜改
2、聚焦千古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为什么?
作者运用比喻和设问。用春水来比喻愁,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名季节的词语,又将抽象感情具体化:愁思像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把握“愁”与春水的相似之处:春水丰沛,愁情也内涵丰富;春水恣肆,愁情也如此强烈;春水东去永不停歇,愁情也无穷无尽。
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夸张,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四、为何而愁,感悟愁情
刊物的第三部分将重点讲述“诗人为何而愁”。愁是千百年来人类共有的普遍情感。李煜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否打动了你?请结合愁的内涵,写一段文学短评,深入解读愁情。欢迎来稿!
①思家之苦、物是人非之痛。一日离别,故园难回,想象故园景象,“雕栏玉砌”应该,“朱颜”已改,不堪回首,物是人非,时事流逝。
②往事之叹。回首往事,不能回到从前,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体现出往事之恋。
③亡国之恨。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失去自由尊严的无奈。和安逸生活的留恋,有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
全词总结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情景交融,春花秋月是乐景,可是抒发的情却是哀情,所以说是乐景写哀情,或者反衬。
(2)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朱颜的对比
(3)比喻。
比喻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写出了愁思之绵长,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无止无休,无法遏止。
(4)虚实结合。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是实写,“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是虚写,虚实相生写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物是人非之感。
作业:拓展阅读
浪淘沙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比较《虞美人》和《浪淘沙》抒发情感的异同。
共同点:对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
不同点:《虞美人》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厌烦和愁绪,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浪淘沙》抒发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鹊桥仙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品味该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其形象性,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鹊桥仙》一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的词风;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文化传承和理解: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任务情境:
古往今来,许多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我们无比感动。其中,秦观的《鹊桥仙》也成为了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词中那最真挚的爱情观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我们仍需要从秦观的《鹊桥仙》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读懂真正的爱情。因此,我班特开展“我从《鹊桥仙》看真正的爱情观”主题活动。
一、吟诗韵之美
1、把握节奏,划准停顿。
2、欣赏朗诵,播放《鹊桥仙》经典咏流传。
3、整体感知,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相会鹊桥
下阕:鹊桥惜别
二、品爱情之深
1、相逢前的急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情景交融,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点出了“云”颇通人性、“星”善解人意,为牛郎织女相逢时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渲染了气氛。
2、相逢时的喜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的“一”与“无数”
“一”:圣洁至极的灵魂之爱
“无数”:朝欢暮乐的凡俗之爱
3、别离时的不舍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比喻,将抽象的“柔情”和“佳期”幻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流露出相思惜别之情。
“忍顾鹊桥归路”,细节描写,临别前的依恋、怅惘、无奈、不舍。“归路”就在身后,只是这对情侣不忍也不愿回头一望而已,这又表现了他俩难舍难分的感情
三、悟真爱之理
深入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的爱情观。这样的爱情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启发意义,让我们能够读懂真正的爱情。现开展以“我从《鹊桥仙》看真正的爱情观”为主题的班级讨论活动。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讴歌爱情坚贞,思想超前旷达
“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 明 · 沈际飞
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读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成才的希望在这里播下种子,一生的事业在这里打下基础,生命的历程在这里开始飞跃。”
伟大文学家鲁迅说:“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自己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2、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主旨概括:
《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相会,下片写他们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相结合,起伏跌宕地歌咏了美好的爱情。
作业:请阅读《迢迢牵牛星》,比较《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这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同:都根据传说,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曲折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手法上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以情动人。
异:①《迢迢牵牛星》诗写双星别离,表现的是离愁别恨;《鹊桥仙》词却写鹊桥相会,是对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爱情的赞颂。
②《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籍,余味耀永。
③《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