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1.3.1《百合花》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1.3.1《百合花》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6 17:11:54

文档简介

课题 百合花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百合花》本课属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话题是“青春的价值”,单元学习要求中提到学生能够“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百合花》,作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突破了当时以宏大叙事为主的文学格局,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它以女性的视角通过战争语培下的人的生存状态、情感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爱的理解、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刻画了生动鲜活的“通讯员”“新媳妇’人物形象,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抒写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学 情 分 析 升入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一些经典小说篇目,对小说并不陌生。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对小说叙事写人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尤其是社会的浮躁气氛,快餐式阅读的流行,让学生在阅读小说很难沉下去,深入文本之中,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所以需要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搭建起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主题等方面的可圈可点之处,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的取材方式;体会文中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具体表现,理解细节在本文中的作用;探究文音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索这篇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的美学技巧;跟随人物关系戏剧性的变化,走进那些可敬可爱的年轻人,感受战火中别样的青春。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感受革命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体会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激励学生,走向有担当、有价值的理想人生。
重点 分析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具体表现,理解细节在本文中的作用。
难点 探究文章主旨,理解以小见大的取材方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观看《半条被子的故事》短视频:同学们,郴州的“半条被子”陈列馆,这个故事当中的主人公是三位正值青春的红军女战士与郴州市瑶族乡徐解秀同志。徐解秀等了半个世纪也没等到当年温暖过自己的女战士们,但我相信,那半条被子一定盛开着一朵纯洁、年轻、善良的百合花。 小说《百合花》中的故事和《半条被子的故事》一样动人,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合花》一文来品读这一群最可爱的人,感受先辈们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初心,重拾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吧。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勾起共鸣与学习的热情。
新课教学 情境任务:根据本小说特点,设计画图的情境完成教学活动 初读文本 活动一、设计情境,变化视角复述情节 一、请根据以下提供的视角,选择其中一个,选取合适的内容复述故事。 1.在革命烈一纪念馆,一群中学生正在听一位老战上的讲述。这位老战士是那位年轻通讯员的战友。请模拟战友的口吻讲述小通讯员当年的英雄事迹。 参考:1946 年中秋,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场攻打海岸的战斗。战斗正紧张激烈地进行。在一个小巷子里有十来个担架员挤在一起。敌人撂下一颗的手榴弹,正好扔到了这个小巷子里。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年轻通讯员,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却飞身上前,扑在手榴弹上,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我们十多个担架员。 2.若千年后,文中的“新媳妇”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果她给孙子讲当年那段往事,会怎样讲 参考:孩子啊,我们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雄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年轻的时候就亲身经历了一件感动我一生的事。那件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大概是1946年中秋,我刚结婚才三天,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位年轻战士,愣头愣脑地,说要借一条被子。我有点犹豫,因为我确实有一条被子,不过那是我唯一的嫁妆,假洋缎,枣红底,上面还撒满白色百合花,可好看咧。我跟这位年轻战士开起玩笑,随知他意扭头走了。过了不久,有位女战士跟着他一起再过来。这位女战士向我道歉,我就将被子抱给她。那天,我去包扎所帮忙,意外地发现年轻战十为保护其他人而英勇牺性了。我的泪很快流出来,将我的新被子盖在他身上放进棺材。 通过两个角度复述故事,梳理小说情节,了解文章线索。 明确:1-23(开端)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带路) 24-44(发展)“我”和通讯员到小媳妇家借被子(借被) 45-57(高潮)通讯员救人牺牲 ,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擦洗身体,缝衣服 (救护) 58-59(结局)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子(献被) 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通过模拟不同的人的口吻复述故事,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对象选择复述重点,从而训练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
研读文本 活动二、选取素材,画简笔画,并说明理由 二、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为我们展现了 “小通讯员”“新媳妇”两人的人物形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给这两个人进行简笔画,你会如何绘画他们,会画出他们身上的哪些特征,会给人物选哪些背景配画呢?请选一个对象,小组合作画一画,说说你绘画理由。 (小组合作绘画,然后展示绘画,说明理由) (一)人物简笔画(形象)) 1.小通讯员 ①小通讯员简笔画:高挑个子、块头不大、一身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肩上背着步枪,步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肩上撕挂一块布片,双唇紧闭,坚毅的眼神、双手向前给馒头别人 ②通讯员简笔画理由:根据课文外貌特征、动作、语言等描写以及由这些描写所反映出来的性格去构图。 形象特征:质朴、憨厚、腼腆、善解人意、勇敢善良、热爱生活、关心同志、觉悟高、忠于革命 2.新媳妇 ①新媳妇简笔画:年轻、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有刘海、粗布衣服、咬着嘴唇笑、手捧百合花被子 ②新媳妇简笔画理由:根据课文外貌特征、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以及由这些描写所反映出来的性格去构图。 形象特征: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3.分析文中的“我” 小说在构思布局时通过“我”来展开情节,请结合作品对“我”的作用加以分析。 故事的叙述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串整个故事。 小说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 展开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人物是“我”眼中的人物,有助于人物形象 的塑造。 (二)配饰背景 1.圆月——故事发生在中秋之夜,在这样团聚的夜晚,年轻的战士却为了更多人的团聚而默默奋战、不畏牺牲,表达我对小通讯员的崇敬、赞美,也暗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2.庄稼(小麦、水稻之类):这些是百姓赖以生存的作物,因为有小通讯员等无数革命烈士的守护,才让百姓生活自然、平安,稳定发展。 3.青青的毛竹:“小通讯员”在家乡干的是帮别人拖毛竹的苦力活,年龄不大,却要干重活累活,也显示在战争背景下百姓生活的艰辛,也正是这些苦力活造就了通讯员坚毅的性格,以及想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惧一切的牺牲的性格 4.百合花:在小说中,表面上,“百合花”指那条印有百合花的被子,实际上它不仅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美好心灵,也象征着军民之间、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 通过创设人物简笔画这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理解分析,了解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作用意义,解释配背景的理由,从而感受环境等描写的作用
探究文本 活动三、 结合课文内容,阐述配画要关注的细节,分析细节描写的意义 ,明了小说主旨 三、1.综合课文和你所画的人物或者所配的背景,说说哪些细节是你一定要突出来或者不可以漏掉的,为什么? 补充: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也可以是一个十分简短的情节。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是功不可没的。 ①衣服上的破洞(四次) 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挂破了上衣,出现了破洞; 第二次是通讯员在叫“我”开饭时“我”看见那个破洞; 第三次是当受重伤的通讯员被抬回包扎所,“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第四次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缝那破洞 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朴实腼腆乐观的性格,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崇敬,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 ②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 ③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a.通讯员对我的关心,体现了同志间真挚的革命友情 b.强烈地表现了“我”对死难烈士的无限深情。 ④印着百合花的被子 a.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b.百合花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战士和战士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⑤新媳妇的笑 笑代表乐观、开朗、活泼、淳朴、容易亲近,这也是军民和谐表现 2. 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小说选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歌颂,也是对美好的、纯洁的人际关系的怀念。 细读文本,学会揣摩细节的作用和意义,并在分析作品或者自己创作中注意细节的描写和铺垫,让细节点亮文章,总结文章主旨
总结全文 活动四、艺术特色总结 四、有人说《百合花》寓英雄人物于平凡之中,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更能深化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主旨去谈谈。 (补充)诗化小说:重意象、重象征、淡化情节、利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氛围,进而凸显小说主题。 同意 1.《百合花》的语言不论描写、对话还是叙述,都给人一 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紧张残酷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这样的 语言风格和颂扬人情美、人性美的小说主题完美契合。 2.在选材上,作者善于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来表现深刻主题。作者没有把眼光放在轰轰烈烈的战场上,而是描绘生活激流中的一个小波澜、一朵小浪花来反映生活,表现战士的崇高。围绕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精心选取和细致描绘虽平凡而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画面,以此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3.在人物的刻画上,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由淡而浓 4.对比,新媳妇对通讯员前后态度不同,新媳妇、医生与“我”对牺牲后的通讯员的态度不同 ,反映人情美、人性美 鉴赏艺术特色,积累“诗化小说”这类题材的鉴赏术语
深化与提升 活动五、拟颁奖词,结合现实思考 五、1.假如“通讯员”被《建国七十周年·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请你给“通讯员”写一段颁奖词。(散文式、诗歌式等皆可,字数不限)。 参考:一枝野菊花,两个硬馒头,战火纷飞下,你的眼里是热爱,你的心里是温暖。 一声快趴下,全身扑危难,青春绽放中,你的英勇撼日宇,你的大义照汗青。 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每一个伟大都由平凡。 2. 结束语: 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国青年,以赤子之心,唱响青春之歌。 秦玥飞,1985出生,重庆市人,考取美国耶鲁大学。26岁时,来到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任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 杜富国, 1991 年生,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 2018年 10月 11一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青年们,你的青春将如何绽放呢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文本二: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上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脚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里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轻人的脸。 (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选材精巧,篇幅紧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与阅读兴趣。 C.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而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D.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2.文本一以“最美是百合”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3.试探究文本二中作者安排“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情节的意图。 参考答案:1.D 2.①线索。“百合”在文中多处出现,有妻子看中、阿纯最后所送的百合花布,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美丽的百合花布等,以“百合花”串联起故事情节。 ②设置悬念,引起联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百合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美好幸福的生活,揭示小说的主。 3.①这一细节使小通讯员形象更饱满鲜活,残酷的战争没有泯灭他对美的追求,表现了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②经历了如此残酷的战争却仍然心向美好,写出了他的乐观情绪,以及天真淳朴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讴歌。 ③与下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形成对比,反衬战争的残酷,谴责了战争对美的摧残,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暗示了小说的反战主题。 通过对比阅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知识能力进行转化运用。
作业布置 他们的青春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么,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该又有怎样的青春风采呢 (300字左右,诗歌、文段形式都可以) 引导对青春价值,生命价值的思考,培养青年担当与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人物:“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开端:带路 发展:借被 诗化小说 百合花 情节 高潮:牺牲、献被 结局:盖被 主旨:青春之美、军民鱼水情、人性美、人情美
5(共29张PPT)
LILY
LILY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
观看《半条被子的故事》短视频:同学们,半条被子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位正值青春的红军女战士与郴州市瑶族乡徐解秀同志。徐解秀等了半个世纪也没等到当年温暖过自己的女战士们,但我相信,那半条被子一定盛开着一朵纯洁、年轻、善良的百合花。
小说《百合花》中的故事和《半条被子的故事》一样动人,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合花》一文来品读这一群最可爱的人,感受先辈们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初心,重拾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吧。
VIDEO IMPORT
视频导入
SHI PING DAO RU
1
播放视频
AUTHOR INTRODUCTION
作者简介
ZUO ZHE JIAN JIE
192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进过孤儿院。
1942年在浙江武康县初中毕业。
1943年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当演员和创作干部。
1955年从部队转业,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她在文工团时即已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的本质。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
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
WRITING BACKGROUND
写作背景
XIE ZUO BEI JING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发表在1958年3月号的《延河》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百合花》并非真人真事,但是背景战争是真实的某次战斗时,她和汪岁寒到一个班里旁听开班会,听说了一位排长的事迹,那位年轻的排长是战斗英雄,却很害羞,说说话就脸红,说的也平常的家常话,这种反差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回首往事,茹志鹃感到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初读文本
活动一、设计情境,变化视角复述情节
一、请根据以下提供的视角,选择其中一个,选取合适的内容复述故事。
1. 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一群中学生正在听一位老战士的讲述。这位老战士是那位年轻通讯员的战友。请模拟战友的口吻讲述小通讯员当年的英雄事迹。
2. 若千年后,文中的“新媳妇”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果她给孙子讲当年那段往事,会怎样讲
参 考
1946 年中秋,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场攻打海岸的战斗。战斗正紧张激烈地进行。在一个小巷子里有十来个担架员挤在一起。敌人撂下一颗的手榴弹,正好扔到了这个小巷子里。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年轻通讯员,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却飞身上前,扑在手榴弹上,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我们十多个担架员。
WRITING BACKGROUND
初读文本
CHU DU WEN BEN
参 考
孩子啊,我们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雄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年轻的时候就亲身经历了一件感动我一生的事。那件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大概是1946年中秋,我刚结婚才三天,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位年轻战士,愣头愣脑地,说要借一条被子。我有点犹豫,因为我确实有一条被子,不过那是我唯一的嫁妆,假洋缎,枣红底,上面还撒满白色百合花,可好看咧。我跟这位年轻战士开起玩笑,随知他意扭头走了。过了不久,有位女战士跟着他一起再过来。这位女战士向我道歉,我就将被子抱给她。那天,我去包扎所帮忙,意外地发现年轻战十为保护其他人而英勇牺性了。我的泪很快流出来,将我的新被子盖在他身上放进棺材。
1-23(开端)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带路)
24-44(发展)“我”和通讯员到小媳妇家借被子(借被)
45-57(高潮)通讯员救人牺牲 ,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擦洗身体,缝衣服 (救护)
58-59(结局)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子(献被)
3.通过两个角度复述故事,梳理小说情节,了解文章线索。
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研读文本
活动二、选取素材,画简笔画,并说明理由
通讯员

新媳妇
我是军人
我是农民
WRITING BACKGROUND
研读文本
YAN DU WEN BEN
二. 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为我们展现了 “小通讯员”“新媳妇”两人的人物形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给这两个人进行简笔画,你会如何绘画他们,会画出他们身上的哪些特征,会给人物选哪些背景配画呢?请选一个对象,小组合作画一画,说说你绘画理由。
(小组合作绘画,然后展示绘画,说明理由)
通讯员
STUDY TEXT
研读文本-人物形象
YAN DU WEN BEN
① 小通讯员简笔画:高挑个子、块头不大、一身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肩上背着步枪,步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肩上撕挂一块布片,双唇紧闭,坚毅的眼神、双手向前给馒头别人
② 通讯员简笔画理由:根据课文外貌特征、动作、语言等描写以及由这些描写所反映出来的性格去构图。
形象特征:质朴、憨厚、腼腆、善解人意、勇敢善良、热爱生活、关心同志、觉悟高、忠于革命
通讯员
① 新媳妇简笔画:年轻、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有刘海、粗布衣服、咬着嘴唇笑、手捧百合花被子
② 新媳妇简笔画理由:根据课文外貌特征、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以及由这些描写所反映出来的性格去构图。
形象特征: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STUDY TEXT
研读文本-人物形象
YAN DU WEN BEN
通讯员
3.小说在构思布局时通过“我”来展开情节,请结合作品对“我”的作用加以分析。
①故事的叙述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②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串整个故事。
③小说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
展开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小说人物是“我”眼中的人物,有助于人物形象
的塑造。
STUDY TEXT
研读文本-人物形象
YAN DU WEN BEN
WRITING BACKGROUND
研读文本-必配背景
YAN DU WEN BEN
1.圆月——故事发生在中秋之夜,在这样团聚的夜晚,年轻的战士却为了更多人的团聚而默默奋战、不畏牺牲,表达我对小通讯员的崇敬、赞美,也暗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2.庄稼(小麦、水稻之类):这些是百姓赖以生存的作物,因为有小通讯员等无数革命烈士的守护,才让百姓生活自然、平安,稳定发展。
3.青青的毛竹:“小通讯员”在家乡干的是帮别人拖毛竹的苦力活,年龄不大,却要干重活累活,也显示在战争背景下百姓生活的艰辛,也正是这些苦力活造就了通讯员坚毅的性格,以及想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惧一切的牺牲的性格
4.百合花:在小说中,表面上,“百合花”指那条印有百合花的被子,实际上它不仅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美好心灵,也象征着军民之间、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
探究文本
活动三、结合课文内容,阐述配画要关注的细节,分析细节描写的意义 ,说明了小说主旨
EXPLORING TEXT
探究文本
TAN JIU WEN BEN
三、综合课文和你所画的人物或者所配的背景,说说哪些细节是你一定要突出来或者不可以漏掉的,为什么?
补充: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也可以是一个十分简短的情节。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是功不可没的。
1.衣服上的破洞(四次)
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挂破了上衣,出现了破洞;
第二次是通讯员在叫“我”开饭时“我”看见那个破洞;
第三次是当受重伤的通讯员被抬回包扎所,“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第四次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缝那破洞
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朴实腼腆乐观的性格,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崇敬,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
2.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
3.印着百合花的被子
①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②百合花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战士和战士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4.印着百合花的被子
①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②百合花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战士和战士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5.新媳妇的笑
笑代表乐观、开朗、活泼、淳朴、容易亲近,这也是军民和谐条件。
探究文本-总结主旨
小说选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歌颂,也是对美好的、纯洁的人际关系的怀念。
总结全文
活动四、艺术特色总结
IN CONCLUSION
总结全文
ZONG JIE QUAN WEN
四、有人说《百合花》寓英雄人物于平凡之中,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更能深化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主旨去谈谈。
(补充) 诗化小说:重意象、重象征、淡化情节、利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氛围,进而凸显小说主题。
IN CONCLUSION
总结全文
ZONG JIE QUAN WEN
1. 《百合花》的语言不论描写、对话还是叙述,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紧张残酷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这样的 语言风格和颂扬人情美、人性美的小说主题完美契合。
2. 在选材上,作者善于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来表现深刻主题。作者没有把眼光放在轰轰烈烈的战场上,而是描绘生活激流中的一个小波澜、一朵小浪花来反映生活,表现战士的崇高。围绕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精心选取和细致描绘虽平凡而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画面,以此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在人物的刻画上,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由淡而浓
4. 对比,新媳妇对通讯员前后态度不同,新媳妇、医生与“我”对牺牲后的通讯员的态度不同 ,反映人性美、人情美。
深化与提升
活动五、拟颁奖词,结合现实思考
deepening and enhancing
深化与提升
SGEN HUA YU TI SHENG
五、1.假如“通讯员”被《建国七十周年·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请你给“通讯员”写一段颁奖词。(散文式、诗歌式等皆可,字数不限)。
参考:
一枝野菊花,两个硬馒头,战火纷飞下,你的眼里是热爱,你的心里是温暖。
一声快趴下,全身扑危难,青春绽放中,你的英勇撼日宇,你的大义照汗青。
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每一个伟大都由平凡。
秦玥飞,1985出生,重庆市人,考取美国耶鲁大学。
26岁时,来到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任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
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国青年,以赤子之心,唱响青春之歌。
杜富国, 1991 年生,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 2018年 10月 11一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那么,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该又有怎样的青春风采呢
(300字左右,诗歌、文段形式都可以)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