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3.1.2《归园田居》课件+教案【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3.1.2《归园田居》课件+教案【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6 17:11:54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诗歌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抓住诗眼,把握诗歌内容。
3.赏析写景之妙,掌握田园诗的艺术手法。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境界。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境界。
教学难点:
赏析写景之妙,掌握田园诗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情境任务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本心,一心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更为珍贵的东西。为了追寻心灵的归处,《向往的生活》拟录制一期节目,走进陶渊明的诗意生活,感受田园之美。
(一)录制介绍片段,走近陶渊明
穿越历史的云烟,走近诗人陶渊明。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在视频开头向大家介绍“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及《归园田居》创作背景,请你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参与开头介绍片段的录制。
(二)诗意朗读,寻找诗眼
《向往的生活》邀请我们同学参与录制“诗意朗读,寻找诗眼”之《归园田居》诵读活动。寻找诗眼,在诵读中入情。
请结合诗眼“归”,分别找出“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语句,并试着读出情感。
(三)诗意生活,探归园之因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开展陶渊明“诗意生活,探归园之因”的讨论活动。请我们同学结合诗句,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探究归园的原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的天性真的是隐居山林吗?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为什么要写“羁鸟”和“池鱼”?“恋旧林”、“思故渊”用了什么手法?
如何理解“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的“守拙”一词?
理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主观原因: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客观原因:误、三十年、尘网、樊笼(为了不受官场影响而迷失本心)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四)诗意美景,赏田园风光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图令人神往。《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诗意美景,赏田园风光”的录制视频活动,邀请我们同学参与活动,拍摄画面,从多角度赏析诗人的写景诗句。
请你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选景,并确定画面拍摄风格。
选景:田地、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
确定画面风格:宁静、恬淡、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这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字一方面写出了榆柳的茂盛、自由生长的景象,另一方面,“荫”还有“荫蔽、保护”的意思,好像写出了榆柳脉脉含情拥抱、庇护着房子,也很有情趣。配上"荫”、“罗” 两个动词,顿觉“榆柳”、“桃李”情意绵绵,别有深致。显得清新喜人,恬静幽美。色彩之妙,画面感强。“榆柳”、“桃李”,柳绿、桃红为田园画面增添色彩。
“暧暧”、“依依”写出了什么?把“依依”换成“袅袅”行不行?
“暧暧”写远处树木掩映之下的村庄,在暮色之中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写炊烟轻柔缓慢地飘升,写得形象生动。
“依依”,好像在说“炊烟也舍不得离开村庄,它缓缓地向上飘升,似乎不忍离去”,把炊烟拟人化了,更有人情味。“袅袅”就不包含这层意思。
为什么诗人要写“狗吠”、“鸡鸣”?
诗人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人们往往以“鸡鸣狗吠”为田家俗语而不以为意,却不知这是诗人苦心经营处。陶诗的“自然”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鸡鸣桑树颠”写近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谐,让美好的生活画面活起来!
手法链接: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初中所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以白描勾勒,足见田园之淳朴。诗人以白描手法不事雕琢地描绘了一幅的生态田园生活图景。它既是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图景,也是陶渊明所渴望的能抚慰他心灵的精神皈依之所。
(五)诗意心境,抒归后之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的归后之感,你会选择哪个字?
“闲”字并非单独的闲暇之意,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悠闲与闲适。
思考:可否把“返”字改成“回”?
“返”字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生活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回”字没有“返”字的感情真挚、深厚,“返”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重回大自然怀抱的一种归属感。
(六)诗意灵魂,悟光辉人格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向往的生活》增设了采访环节,邀请同学们在学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后,针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这一问题,写一段小短文,谈谈你的看法吧。
(七)对比阅读,诗意选择
请阅读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进行对比探究,填写下面的表格。
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曹操《短歌行》体现的是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而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的是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结合他们的作品,谈谈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共42张PPT)
《诗经·周南》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课程研究所·自营系列



学习目标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诗歌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抓住诗眼,把握诗歌内容。
赏析写景之妙,掌握田园诗的艺术手法。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境界。
情境任务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本心,一心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更为珍贵的东西。为了追寻心灵的归处,《向往的生活》拟录制一期节目,走进陶渊明的诗意生活,感受田园之美。
录制介绍片段,走近陶渊明
穿越历史的云烟,走近诗人陶渊明。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在视频开头向大家介绍“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及《归园田居》创作背景,请你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参与开头介绍片段的录制。
365
427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号“五柳先生”,后人私谥他为“靖节先生”。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故事。我们学过他的诗文有《饮酒(其五)》《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而山水田园诗派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南朝·宋

陶渊明
谢灵运
王、孟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闲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
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曾多次反复。他之所以三次出仕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他天性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他在奔波劳累的官场生活中倍感不适与厌倦,强烈渴望回归田园生活。
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官,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辞赋《归去来兮》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时期。
创作背景
诗意朗读,寻找诗眼
《向往的生活》邀请我们同学参与录制“诗意朗读,寻找诗眼”之《归园田居》诵读活动。寻找诗眼,在诵读中入情。

zhuō
yìn
ài
fán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诗眼:“归”
请结合诗眼“归”,分别找出“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语句,并试着读出情感。
前八句,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的选择上。读得时候语速慢一些。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可以重读,比如说“爱、误落、三十年、恋、思”等。
读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向往。
这几句朗读时宜语调轻快,读出轻松、自在、愉悦之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诵读指导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三、诗意生活,探归园之因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开展陶渊明“诗意生活,探归园之因”的讨论活动。请我们同学结合诗句,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探究归园的原因。
诗人的天性真的是隐居山林吗?
杂诗(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早年:28岁前,“大济苍生”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
中年:29——41“误入歧途”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晚年:41岁后“归隐田园”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的天性真的是隐居山林吗?
联系背景,我们可以发现:陶渊明并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只是因现实的政治黑暗,才转而“爱丘山”。 年轻的时候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是热爱山林田园的,诗人的追求本真的本性与官场的黑暗之间存在矛盾。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为什么要写“羁鸟”和“池鱼”?“恋旧林”、“思故渊”用了什么手法?
以“羁鸟”、“池鱼”为喻,将困于官场的自己比作笼中鸟、池中鱼,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眷恋向往,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
“恋旧林”、“思故渊”用拟人的手法,通过笼中鸟、池中鱼的“恋”、“思”,写出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情,侧面表达了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如何理解“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的“守拙”一词?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有个词叫作“抱朴守拙”,“抱朴”语出《老子》,“朴”是没有加工过的原木,抱朴就是保持自己未经雕琢的天性。“守拙”即出自本诗,“拙”是自谦之语,更深层的意思是坚守朴素自然的天性。说明诗人拒绝官场上那些钻营取巧、争名逐利的做派,而保持自己自然的天性。
理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字,是陶渊明对十三年中自己几次出仕的高度总结,体现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悔恨遗憾之情。
“尘网”:将官场的种种束缚比喻成一张尘网,写出了黑暗官场对自己精神的束缚无处不在。
“三十年”:陶渊明从开始做官至辞去彭泽县令前后共十三年,这里写作“三十年”或许可以看作一种夸大,表明诗人在做官时度日如年的煎熬心情。












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误、三十年、尘网、樊笼(为了不受官场影响而迷失本心)
三、诗意美景,赏田园风光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图令人神往。《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诗意美景,赏田园风光”的录制视频活动,邀请我们同学参与活动,拍摄画面,从多角度赏析诗人的写景诗句。
选景:
田地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落
炊烟
狗吠
深巷
鸡鸣
桑树
确定画面风格:宁静、恬淡、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
请你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选景,并确定画面拍摄风格。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荫”字一方面写出了榆柳的茂盛、自由生长的景象,另一方面,“荫”还有“荫蔽、保护”的意思,好像写出了榆柳脉脉含情拥抱、庇护着房子,也很有情趣。配上"荫”、“罗” 两个动词,顿觉“榆柳”、“桃李”情意绵绵,别有深致。显得清新喜人,恬静幽美。色彩之妙,画面感强。“榆柳”、“桃李”,柳绿、桃红为田园画面增添色彩。
“暧暧”、“依依”写出了什么?把“依依”换成“袅袅”行不行?
“暧暧”写远处树木掩映之下的村庄,在暮色之中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写炊烟轻柔缓慢地飘升,写得形象生动。
“依依”,好像在说“炊烟也舍不得离开村庄,它缓缓地向上飘升,似乎不忍离去”,把炊烟拟人化了,更有人情味。“袅袅”就不包含这层意思。
为什么诗人要写“狗吠”、“鸡鸣”?
诗人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人们往往以“鸡鸣狗吠”为田家俗语而不以为意,却不知这是诗人苦心经营处。陶诗的“自然”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鸡鸣桑树颠”写近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谐,让美好的生活画面活起来!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初中所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以白描勾勒,足见田园之淳朴。诗人以白描手法不事雕琢地描绘了一幅的生态田园生活图景。它既是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图景,也是陶渊明所渴望的能抚慰他心灵的精神皈依之所。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喜悦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白描
手法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远人村
墟里烟
狗吠
鸡鸣


朴素
自然
清新
恬淡
诗人从哪些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勾勒这幅图景?
远近结合
视听结合
以动衬静
白描


柳绿
桃红


鸡鸣
狗吠


村落
炊烟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四、诗意心境,抒归后之感
“闲”字并非单独的闲暇之意,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悠闲与闲适。“闲”与“杂”相对,是两种境遇下的两种生命状态。远离官场,就远离了互相倾轧与勾心斗角,远离了束缚与煎熬;走向自然与田园,就走向了自由与闲适,走向了舒心与宁静。“闲”是生活的清闲,更是心境的悠闲。
思考: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的归后之感,你会选择哪个字?
“返”字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生活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回”字没有“返”字的感情真挚、深厚,“返”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重回大自然怀抱的一种归属感。
思考:可否把“返”字改成“回”?
小结: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意境: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
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热爱
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五、诗意灵魂,悟光辉人格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向往的生活》增设了采访环节,邀请同学们在学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后,针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这一问题,写一段小短文,谈谈你的看法吧。
联系时代:魏晋名士隐逸之风
魏晋时隐逸成风,仅《世说新语·栖逸》和《晋书·隐逸》中就记录了孙登、范乔、阮裕、戴逵等四十多位隐士。这些人中,有嵇康等不满政治黑暗,厌世隐居者。他们怀着极高的政治理想,却又追求自觉的内心,向往老庄之道,在山林中纵使清贫也不愿为官。魏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的心灵已经发展到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到他内心有一丝一毫的冲突,因之,他的生活也像他的诗一般那么自然而冲和。”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LINYUTANG
“陶渊明的心灵已经发展到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到他内心有一丝一毫的冲突,因之,他的生活也像他的诗一般那么自然而冲和。”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LINYUTANG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确实令人向往,那柳绿,那桃红,那村落,那炊烟,那狗吠,那鸡鸣……勾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图画。在那时的社会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都源于官场生活的黑暗。像陶渊明这种清高耿介之人自然会生出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想法。
在当代中国,陶渊明尤其显出他的重大价值。陶渊明的独立人格以及追求自由的精神,感召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冲破精神枷锁。陶渊明的真率人格,激励我们努力做真人、讲真话,回归生活的本真状态。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是美育的好教材。陶渊明的巨大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人们自身修为、洗涤灵魂的良药;同时,也应该成为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一种精神资源。早在1600多年前,陶渊明就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田园风光,享受精神世界的美好,胜过一切物质本身。让我们坚守独立的人格,回归生活的本真吧!
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您的《归园田居》让我感受到您拥有独立和自由的人格,对官场的厌倦,对辞官归隐的热爱,可我却隐隐感觉到您对于朝廷日益腐败的无奈和痛心。男儿志在四方,对国家怎能没有报国之念?青葱的榆柳,藕色的桃花,隐约的村庄,丝丝缕缕的炊烟,隐约浮现在眼前。啊!美丽的乡村生活!
可这真的是您想要的吗?我知道您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不愿眼看朝廷腐朽衰败,所以您选择了归隐,或许这是最好的选择。“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时光的飞逝,仕途的坎坷,您累了,也厌倦这种勾心斗角的生活。虽然您归隐了,但您会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心系国家,保持情操!
陶渊明,我想对您说




六、对比阅读,诗意选择
请阅读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进行对比探究,填写下面的表格。
篇目 诗眼 形象 选择
《归园田居》
《短歌行》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隐士形象
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志士形象
出世
入世
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
曹操《短歌行》体现的是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而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的是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结合他们的作品,谈谈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
对比阅读,诗意选择
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
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
而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厌倦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 “并非浑身静穆”,写文作诗,为独善其身的中国文人创造了精神家园——“桃花源”,他才如此伟大。
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曹操,其大志,其有为之心令人叹服;归隐山林,独善其身,陶渊明的高洁品质也让人敬仰。积极入世,道路必定艰辛,必要承受普通人所不能承受之苦;独善其身,放下功名,保持自我本心,亦要耐得住寂寞乐得悠游。
两种选择不同,但相同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诗意,不留遗憾!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