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单元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单元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8-16 17: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生物学
生物圈
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态因素
生物能适应环境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点击划横线的字到相应界面】
生物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
海洋
陆地
生物圈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植物
真菌
病毒
动物
细菌
各个狗品种
各个菊品种
陆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的多样性
包括
包括
包括
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包括
包括
包括
包括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幼苗长成大树
蜻蜓点水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
空气
水分
土壤
温度
湿度
合作互助
相互斗争
互惠互利
捕食关系
生态因素
分为
分为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分为
分为
生物能适应环境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自然科学活动: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
互交流等
生物学:
研究对象:形形色色的生物
研究内容: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
异、进化、生态
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林奈创立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哈维运用实验法发现血液循环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主要方法:实验法
其他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建模法
随堂练习
1.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里的“青山”主要是指良好的(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A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 生物圈能为大多数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
D. 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
B
3.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公布,我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34984种,脊椎动物有6445种,真菌有1万多种。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A
4.下列哪种现象能体现生物间的互惠互利( )
A.雄企鹅相互靠在一起孵卵
B.两只雄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
C.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
D.狮子捕杀斑马
C
5.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
B.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D.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C
6.同一品种的西瓜栽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地,产量相差很大。为了解其原因,有人进行了如下探究,你不认同的是( )
A.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B.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C.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D.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C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火山爆发
B.昙花一现
C.飞蛾扑火
D.孔雀开屏
A
8.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9.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较高,这一结果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C
B
10.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
(1)物种多样性:在过去的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并记录了__________种生物,其中70%以上是动物(绝大多数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包含已经灭绝的物种)很可能有10亿种左右。
(2)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这是因为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性状遗传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_________也不尽相同。
(3)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_________。
200多万
遗传多样性
遗传信息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态系统
11. (咸宁中考)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小麦在阳光下生长
B.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C. 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
D. 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
D
12.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即合拢,叶柄下垂。这说明了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
13.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运动,非生物不能运动
B.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非生物则不能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
C
14.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我们认为它属于生物是因为病毒(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等制造有机物
C.能繁殖 D.能进行呼吸
C
15.在进行“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的活动中,所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分类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16.蜜蜂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C
A
17.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这个地区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条件决定人口的数量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A
18.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的情况是: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
C
19.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m2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1)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②每隔2min统计蝗虫剩余的_______,共统计10 min,并设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填到设计的表格中。
(4)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________的结果。
(6)结论:生物可以适应环境。
数量
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剩余最多
适应环境
2min 4min 6min 8min 10min
红色
绿色
白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