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经·周南》
是个怎样的人呢?
唐代诗人
《诗经·周南》
课程研究所·自营系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对作品作个性化解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使用的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感受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意象,发挥想象力,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学习诗人不畏权贵,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解题和背景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展开想象
读出诗情
结合背景
读清诗心
互文印证
读透诗志
写作特色
浪漫笔法
解题和背景
JIETIHEBEIJING
梦游天姥
吟
留别
梦中游览天姥山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
留诗赠别。别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李白的《少年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以“吟”命名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的《秦妇吟》等;
以“谣”命名的: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MENGYOUTIANMUYINLIUBIE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推荐,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当作供自己消遣的御用诗人,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甚至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为名,逐出京城。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李白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和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
梦游天姥山
别东鲁诸公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JIEZHUZHUSHILIJIESHIYI
二、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1.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来写?
用一个字来回答
2.诗歌是怎样围绕梦
展开的?
DREAM
DREAM
二、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1.入梦的原因是:“ ”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我欲因之梦吴越。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4.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展开想象 读出诗情
ZHANKAIXIANGXIANGDUCHUSHIQING
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情感变化。
情景任务
从听闻天姥山到梦游天姥山结束,李白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研读诗歌,分组讨论,并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李白梦游天姥山的表情包,并附上简要说明。
示范:表情包之一:分析第一段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表现手法:
虚
瀛洲
天姥山
实
陪衬
示范:表情包之一:分析第一段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意境(天姥):峻拔雄伟
对比 夸张 衬托
感情:热情向往
表现手法:
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交待入梦之由,抒发向往之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文解读 — 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衬
托
神
奇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
张
高
大
小结
表情包一:向往渴慕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向
往
渴
慕
烟涛微茫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峻拔雄伟: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倾天台
对比 夸张 衬托
李白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并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李白梦游天姥山的表情包,并附上简要说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文解读 — 第二段
清幽宁静
意
境
感
情
急切欢快
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人和自然和谐一体
急切兴奋。
清幽寂静。
梦
游
第
一
层
梦至剡溪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月
夜
飞
渡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文解读 — 第二段
雄奇壮美
意
境
感
情
愉悦、激动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登
山
其
观
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文解读 — 第二段
离奇险怪
意
境
感
情
疑惑犹豫、悸动惊恐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山
中
夜
景
夜间景象,阴森恐怖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文解读 — 第二段
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热闹绮丽、盛大和乐。
意
境
感
情
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洞
天
奇
景
富丽缤纷
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
鲁迅
然而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文解读 — 第二段
诗人描绘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幻破灭后的失意惋惜、留恋
小结:绘制表情包
表情包(情感) 分析要点 意境
向往、渴慕 动词:横、拔、掩、倒、倾 手法:对比、夸张衬托、以虚衬实 峻拔雄伟神奇壮观
急切、欢快 动词:飞、照、送意象:渌水、猿啼 明净清幽
愉悦、激动 意象:海日、天鸡 壮美雄奇
疑惑、犹豫 意象特点:千、万、迷、暝
害怕、惊恐 意象特点:咆、吟、栗、惊 离奇险怪
惊诧、艳羡 意象:青冥浩荡、金银台、霓衣、 风马、仙人、虎瑟鸾车 神奇壮丽
绚烂辉煌
惋惜、留恋 关键词:忽、恍、嗟
结合背景 读清诗心
JIEHEBWIJINGDUQINGSHIXIN
四、结合背景 读清诗心
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梦境?这与诗人寻梦长安的经历有何关联?
李白早年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在朋友贺知章以及玉真公主的推荐下,进入朝廷,供奉翰林;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小结:绘制表情包
情感 梦游经历 现实
向往、渴慕 仰慕天姥山 对进入朝廷的向往
急切、欢快 梦游路上 被召入宫
愉悦、激动 初登天姥山 初入皇宫
疑惑、犹豫 登山过程 入宫所见
害怕、惊恐 登山所见 入宫遭遇
惊诧、艳羡 山顶奇景 理想世界,渴望位列朝臣的
惋惜、留恋 梦醒时分 理想破灭的遗憾惋惜
互文印证 读透诗志
HUWENYINZHENGDUTOUSHIZHI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后感慨
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文解读 — 第三段
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文解读 — 第三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及时行乐的消极避世思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品格和精神?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那么李白有没有后悔寻梦长安了?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
《符瑞志》
当现实和理想冲突的时候,李白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我们从李白的选择中学到什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路遇强权在所难免,不卑不亢才会陌上花开。
补充资料:
61岁李光粥东镇临准时,李白不顾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写作特色 浪漫笔法
XIEZUOTESELANGMANBIFA
六、写作特点
对
比
衬
托
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句
式
多
变
长短句式参差多变,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
浪漫主义手法
想
象
夸
张
总结归纳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手法:夸张、衬托
特点:雄峻巍峨
入梦缘由
梦中见闻
梦后神伤感慨
月夜飞渡
登山奇观
山中奇景
仙人盛会
梦醒神伤
积极---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消极---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提问: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写下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请结合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分析两首诗在构思和内容表达上的异同。
游泰山(其六)①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②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③,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释:①李白的组诗《游泰山》(六首)作于天宝元年(742),诗人曾在当年四月登泰山。②玉真:仙子名。③匏瓜:星宿名。
构思方面:《游泰山》的构思是以游仙写山水,呈现出山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以梦游写山水,呈现的是神游天上仙境,全诗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构思精密;两首诗构思上都是由实景入幻境,以遨游仙境为主体,再由幻境回到现实。
内容表达方面:《游泰山》实写泰山风景,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泰山宛若仙境的美景触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实中生虚抒发对泰山美景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梦境里遨游仙界寄寓着深沉的慨叹和精神追求,虚中写实抒写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两首诗在内容表达上都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和游仙思想,都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虚实结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经·周南》
万事万难不过如此,重要的是收获成长和坦荡。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课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本课属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是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异同,感受鉴赏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学习写文学短评。对于古代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育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诗文中汲取营养,给学生真正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打上中国‘底色’,学会‘中国表达’和‘中国智慧’”。这“中国基因、中国底色和中国智慧”就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生命情怀和抒情达意的方式。
教 材 分 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古体诗,作为一篇讲读课文,作为必读必讲篇目,不仅仅因为这是名家名篇,更主要的是这首古体诗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如果能够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李白为我们创造的天马行空般神奇瑰丽的想象境界,就能更好的理解李白的情感与人格精神。
学 情 分 析 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量的古代诗文,了解了一些诗文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李白和其诗歌已有一定的对了解。因此学习本诗,不能是以往所学的简单重复,而是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通过学生自己的诵读、鉴赏、探究,进而感受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最终从中吸取营养,发展自身。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对作品作个性化解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中的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感受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意象,发挥想象力,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学习诗人不畏权贵,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重点 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悟诗人看似消极表层之下的积极高尚的人格追求。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笔记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观看《长安三万里》片段视频: 提问:李白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后人对李白的评价不一而足,那么与李白同时代的杜甫是怎样评价李白的呢?ppt展示杜甫《春日忆李白》。杜甫赞美李白“思不群”,你们认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并说出理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体会一下李白的“思不群”,一起来体悟“谪仙人”的浪漫。 视频和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精神。
新课教学 解题和背景: 梦游天姥:梦中游览天姥山 吟:诗体名,属于歌行体 留别:留诗赠别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李白南下吴、越故地,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用一个字来回答 (梦) 2.诗歌是怎样围绕梦展开的?(梦因、梦境、梦后) 展开想象,读出诗情。 1.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情感。 2.情境任务:从听闻天姥山到梦游天姥山结束,李白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研读诗歌,分组讨论,并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李白梦游天姥山的表情包,并附上简要说明。 (提示:文不离句,句不离词,分析文本要学会抓住关键词来分析,同时可以结合景物变化、手法技巧来分析。) 学生讨论,分小组展示表情包并作简要说明,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诗人情感的变化、景物的变化以及采用的手法。小组展示每一个表情包之后,要求成员根据表情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响应片段。 (此部分视学生学情而定,如果学生水平比较高,可全程交给学生来分析,教师稍作引导即可。如若学生水平一般,教师可以第一段为示范,教授学生分析方法。) 明确:(表情包学生自由绘制) 表情包(情感)分析要点意境向往、渴慕动词:横、拔、掩、倒、倾 手法:对比、夸张 衬托、以虚衬实峻拔雄伟 神奇壮观急切、欢快动词:飞、照、送 意象:渌水、猿啼明净清幽愉悦、激动意象:海日、天鸡壮美雄奇疑惑、犹豫意象特点:千、万、迷、暝害怕、惊恐意象特点:咆、吟、栗、惊离奇险怪惊诧、艳羡意象:青冥浩荡、金银台、霓衣、、风马、仙人、虎瑟鸾车神奇壮丽 绚烂辉煌惋惜、留恋关键词:忽、恍、嗟
结合背景,读清诗心。 1.李白魂悸、惊起、长嗟,你认为李白在“嗟”什么? 明确:“嗟”梦的虚幻,“嗟”现实的倏忽 李白的这一场梦光怪陆离,有惊恐害怕也有惊诧艳羡,并不全是美梦。那李白为什么要嗟叹梦境的虚幻?结合背景分析,李白梦游天姥的历程和他寻梦长安的历程有何关系? 资料补充: 李白早年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在朋友贺知章以及玉真公主的推荐下,进入朝廷,供奉翰林;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讨论明确: 李白在梦游天姥山时的心情并非完全是愉悦、欢快的,这个梦境也并非完全是自由、美好、光明的。梦游时,作者的心理有一个变化过程,而这个变化过程与其两年的长安仕途生活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对天姥山的仰慕,与他奉诏入京前对朝廷的渴望是相同的;梦游路上的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与他被唐玄宗召入宫中任翰林时的心情完全一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步态何等潇洒,“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观何等壮观,这也正是李白由布衣而卿相青云直上的艺术表达;天色变暗,山路不明,心中的疑惑、犹豫也和他进入官场之后发现唐玄宗只是把自己当成写诗作词的娱乐文人时的迷茫与纠结的心境完全相同;“熊咆龙吟”“丘峦崩摧”的恐惧,也正是他经历朝中同僚的嫉恨、排挤与诋毁,意识到官场险恶时的忧惧;而对仙府的金碧辉煌与仙人的光彩照人的惊异,对仙人生活的艳羡,也可理解为他对朝廷与权力的依恋,对位列朝臣的渴慕;惊醒后的叹息,则可以理解为他被赐金放还,没能在朝廷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遗憾和惋惜。 互文印证,读透诗志。 1.研读第三段,理解本段内容和情感。 李白的梦既不同于庄周梦蝶那样有物我不分的飘逸,也没有黄粱一梦的世俗功利。而有一种磅礴的大气,和雍容的华美。这恰恰是他不愿回忆的过去在梦中的映像。醒来只看到枕席,美好的神仙世界已经成为过去。从皇宫回到俗世,李白只是一介庶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曾经的快乐时光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如同东流水,无法追回。 2.思考探究:那么李白是不是后悔寻梦长安了? 明确:不后悔。 没有一种欢乐能永存,没有一场困境闯不出去。 李白在这首诗中已经告诉我们他的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之所以想做官,是抱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的。但李隆基却只是让他担任“供奉翰林”,作为御用文人,召之即来,写诗作赋,供皇帝取乐;然后挥之即去,没有给他机会施展政治才能。这跟豢养的八哥鸟有什么区别? 在被赐金放还后,李白并没有悔恨,尽管沮丧,但毫不留恋,“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与过去断然告别,然后继续前行。至于该往何处去,他心中没有明确的计划。“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是权宜之计,隐居山林,问道修仙,不是他的人生志向。同时,“白鹿”这一意象表面看有寻仙访道之意,但据《符瑞志》称:“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所以李白内心深处还有对“明君”的渴望,或者说对皇帝重新圣明的期待。 2.(德育渗透)当现实和理想冲突的时候,李白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我们从李白的选择中学到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成了后世众多文人志士的激励之语。 但要真正做到这等境界,又谈何容易? 在他的干谒之路上,给不少权贵名望写过求职信。从一开始的狂妄自信到后来的内敛求见,足以见得他微妙的心理变化,但其任侠之气依旧跃然纸上。国家动荡时,他又错投永王幕下,声名尽毁。会遇大赦,他顺江而下,临风叹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仕途上,命运从未真正眷顾过他。但他没有就此消沉。逍遥浪漫只是他的保护色,不卑不亢才是他生命的底色。 补充资料:61岁 李光粥东镇临准时,李白不顾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同样,“神气晏如”的嵇康,因为再三婉拒司马昭的征辟,又为好友仗义出头却被小人污蔑,最终从容就戮,一曲《广陵散》绝矣。 还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刘禹锡,因为永贞革新和桃花诗而“二十三年弃置身”,即便被和州县令再三刁难,他也仍然能心平气和地“调素琴,阅金经”。 他们都是命运多舛的有志之士,彳亍于自己的星光大道上,为了心中的那点儿微光,不惧强权,不卑不亢,无怨无悔,静待花开。 现实中,素来不乏冷言冷语充斥于耳,但是目标明确的人并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内心坚定沉稳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磁场。遇强权之前,是志气凌云的热血青年;遇强权之后,归来仍是不忘初心的少年。路遇强权在所难免,不卑不亢才会陌上花开。 六:写作特点: 对比衬托、想象夸张、句式多变 总结: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表情包绘制,设置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应用中,鉴赏诗歌意象意境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刻体悟诗歌情感意蕴。 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子,把握诗歌主旨。 引导学生透过诗歌探究诗人的人格魅力,学习诗人不畏强权、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拓展阅读 游泰山(其六)①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②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③,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释:①李白的组诗《游泰山》(六首)作于天宝元年(742),诗人曾在当年四月登泰山。②玉真:仙子名。③匏瓜:星宿名。 提问: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写下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请结合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分析两首诗在构思和内容表达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构思方面:《游泰山》的构思是以游仙写山水,呈现出山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以梦游写山水,呈现的是神游天上仙境,全诗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构思精密;两首诗构思上都是由实景入幻境,以遨游仙境为主体,再由幻境回到现实。 内容表达方面:《游泰山》实写泰山风景,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泰山宛若仙境的美景触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实中生虚抒发对泰山美景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梦境里遨游仙界寄寓着深沉的慨叹和精神追求,虚中写实抒写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两首诗在内容表达上都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和游仙思想,都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虚实结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作品构思的能力。 《游泰山》,李白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一个情节生动,亦真亦幻的泰山仙境。从表层诗境上展示了泰山山水和神仙仙境之美。诗人采用了山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两条发展线脉绞结起伏,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展现了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别具的时空意识。《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全诗因越人语而梦,因梦吴越而悟,因悟而别,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构思精密。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两首作品构思都是由现实进入幻境,再回到现实。 《游泰山》,写群仙夜娱的一幕,不仅泰山仙境描写的更加完整真切,而且把诗人复杂的情感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泰山之夜是那样幽秘,诗人怀抱绿绮名琴,漫步青山野径。松涛平息,仙人的宫观掩映在苍翠之中,月华为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诗人窥见众仙人在山巅开始了自己的夜生活。李白此时已融进了仙人世界。他忘记了自己来自何处,他也不愿意归去。诗人盼望天不要再亮,仙境不要再消失。诗人举手向河畔,干脆要把匏瓜星摘下,急切之中却误摘了织女星,天还是亮了。仙境消失了,泰山秀姿依然,五彩祥云飘荡在晨曦之中。诗人的仙境之旅戛然而止,只留给诗人些许失意甚或现实的思考。通过求仕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是艰难的,没有权势者举荐,只靠自己的努力无法实现;求仙也是艰难的,因为仙人并不真的存在;可是泰山这样的人间“仙境”却常有,在这样的仙境中大可让自己的情感自由驰骋,无拘无束,尽情享受精神的愉悦。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最后加添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两首诗,都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且在现实、幻境与现实的切换中寄托自己的情思。 比较阅读,学会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作业布置 请以“思不群”作为中心词,运用思维导读概括本诗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写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文学短评。 自我总结归纳,进一步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